桂枝香王安石阅读答案:怎样调节人体生物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19:23:24
怎样调节人体生物钟??

人体生物钟是一个奇特的生理现象。

我非常赞同生物钟的研究。
人处于一个有节律的环境,为了适应生存,就必须提取一些节律特性,与环境和谐。生物钟的出现是人与环境交互的过程和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节律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之一。生命不存在特殊。

生活起居规律,一般来说,就是指能够遵循生物钟规律。

生物钟有很多分类。最主要的就是日钟(对应地球自转),月钟(对应月球这离地球最近的星体的周期运动),年钟等。
我们统计研究的结果,还发现了一些节律。现在用得最多的就是人体三节律,也叫人体生物节律。我曾对之深感兴趣,98年还设计了人体三节律软件。人体三节律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但不必迷信,统计回归的结果必然是很多事件游离在曲线之外。事物发展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简单地依靠某一个层面的认知,比如人体节律等,往往会影响到人对全局的把握。

根据生物钟原理安排作息
睡眠—觉醒节律与体温变化
生理时钟与皮肤美容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

参考资料: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睡眠专家米格纳特最近公布其研究成果:生物钟理论中百灵鸟型和猫头鹰型现象是由于人体第四对染色体的变体不同引起的。“时钟基因”决定了哺乳动物的活跃时段。早睡早起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勤快。(来源:《北京青年报》981023)

科学家发现人类生理节奏时钟基因 http://www.sina.com.cn2001/01/2114:37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特约顾问--秦笃烈
《科学》1月11日提前发表1月12日登载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生理节奏时钟基因文章的摘要。图1是页面。在果蝇、鼠以及其他动物身上已经发现支配生理节奏时钟的基因。但是人类是否也有这样的控制生理节奏时钟的基因,一直未找到直接证据。由盐湖城犹他大学傅因惠(译音)(Yin-HuiFu)领导的科学家小组首次发现人类控制生理节奏时钟的基因。如果这种基因发生变异,睡眠觉醒的起床时间可以提前4小时。
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患有(huanyou)罕见的睡眠时间混乱综合症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睡眠觉醒时间提前4小时。研究人员集中考察了很可能是病态基因的位置的染色体2的末端。睡眠不正常的家族成员的hPer2基因中发现一个变异基对(base-pair)。位于伊利诺伊斯的西北大学的基因学家JosephTakahashi认为这是人类生理节奏时钟基因的第一个例子。作为研制能够加快或减慢时钟药物的第一步,傅及其研究小组正在寻找可以和hPer2相关的蛋白质发生作用的分子。

《科学》杂志:动物皮肤里藏着生物钟http://www.sina.com.cn2001年04月17日09:28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专电日本神户大学冈村均教授在13日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里存在生物钟,而且与脑内的生物钟步调一致。这一发现有可能用于诊断由生物钟紊乱导致的各种病症。
这位科学家在对老鼠的实验中发现,老鼠的皮肤粘接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里有大量的生物钟基因存在。他把存在于脑丘下部的生物钟叫做“母钟”,把皮肤等组织细胞里的生物钟称为“子钟”。他还发现,子钟和母钟连动,而且作用机制也相同。据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各种哺乳动物的生物钟结构与机制大致相同。
冈村教授表示要对这一发现作进一步研究,以揭示母钟控制子钟的机制以及为什么会有子钟基因存在等现象。(完)

研究发现人体按太阳的升落制造蛋白质 http://www.sina.com.cn 2000/12/14 08:41 新华网
新华网日内瓦12月13日专电 日内瓦大学生物系的一组研究人员日前确认,人体器官中的几乎所有细胞都拥有第二生物钟,按照太阳的升落来制造蛋白质。
于利·希布勒教授领导的这一研究小组将在近期公布一项有关肝脏第二生物钟及其对服用药物的影响的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说,如果强迫一只实验鼠连续数天由晚间进食改为白天进食,其肝脏生物钟就会逐渐放慢制造帮助消化的解毒酶的周期,以适应新的作息时间。
程序的颠倒只会发生在肝脏、肾脏和胰腺中,因为人体主生物钟仍然按照最初的节奏发挥功能。
科学家们越来越确信,主生物钟通过确定的“化学和激素信号”来调节第二生物钟的时间。
此外,科学家们还指出,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样具有颠倒其他器官正常活动的能力,如心脏、胰腺和肾脏等,但是,对主生物钟的作用却不能产生丝毫的影响。

应科学地把握生物钟 万恒远程教育网
宇宙万物,无不拥有自身独特的规律:牵牛花黎明时竞相开放;夜来香在月光下散发出幽香;蝙蝠白天睡足夜间活跃;公鸡专门在拂晓比赛歌喉``````生物这种有节奏、有规律的生理现象,是受体内"生物钟"控制的。
人类也不例外,体内也有一个生物钟。人体生物大致分三类:昼型、夜型、中间型。昼型表现为凌晨和清晨体力充沛,精神焕发,记忆力理解力最为出色,如数学家陈景润、作家姚雪垠都习惯凌晨两三点钟投入工作,效率很高。夜型是一到夜晚脑细胞特别兴奋,精力高度集中,如法国作家福楼拜就习惯整夜写作,以到久而久之,他家彻夜不熄的灯光竟成为赛纳河上船工的航标灯了。中间型介乎前二者之间,清晨和上午学习工作效果特别好,如诗人艾青,在这两个时段,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这些名人正是利用了生物钟,使才智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要提醒中学生朋友的是,他们生物钟的形成有两种原因: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工作环境长期养成的因素。其实人的生物钟是可以调整的,外交官和运动员为了适应世界各地的时间差,就得人为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努力使自己在最需要体力和精力时,处在最佳状态。
初三年级同学正自在身心发展时期,不管生物钟是什么类型,我认为应当取得这样一个共识:上午八点开始,要进入学习,一学四个小时,六点钟后洗漱吃饭上学,等到上午数学、英语、语文等老师轮番指导、系统复习时,恐怕会极不情愿地昏昏欲睡了;如果你过分强调夜型特点,非通宵达旦复习不可,等太阳升起来,你却要倒床睡觉了。所以我不主张中学生朋友们过于强化自己的生钟类型。不妨这样试试:昼夜比一般标准早生早起两小时,但早晨多睡会儿,以保证白天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如果中午打个盹儿,下午放学再睡个小觉,那么,就把时间切割成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四个最佳时段。不过,这两个小觉一定要短,讲究高质量,即有四个指标:入睡快,睡得深,不超过一小时,醒后特有精神。

如何根据生物钟原理安排醒睡节律及工作学习?

最近,位于美国芝加哥医疗中心的生物节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指出:周末睡懒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好事,因为这会使人体时钟紊乱,睡眠时间顺延,使星期天晚上难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这种紊乱状态甚至需要数天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在时间生物学这一新领域,研究人员对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人体生物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进展。研究表明:人们最好在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同一个时间醒来,这有助于调整体内的各种活动,使我们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时间生物学为那些即不属于早起的“百灵鸟型”,又不属于晚睡的“猫头鹰型”的80%的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蒙克教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带来某些变化。不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是生物学上的变化。我们中的许多人到晚年时会变成“百灵鸟型”。
由于人体生物钟的变化,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的功能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
上午8~11点,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佳时间。最好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同时,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此时看牙医最合适。
上午11~12点,是开会的最佳时间,人们此时最为清醒。这段时间易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12时~下午2时,此间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下午2~4时,会出现所谓的“下午低沉期”。此时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电话,做些有趣的阅读,尽量避免乏味的活动。
下午4~6时,人体从“低沉期”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下午5~7时,人体的体温最高,此时做些锻炼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7~10时,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是学习的最好时间。
晚上11~12时,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目前,对人体的生物节律研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体卫生保健,保障安全生产,指导人们生活等方面。所以当了解了自己的生物节律后,就会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获取理想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成绩。在低潮期适当调整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提高适应能力,减少生物节律的不良影响。可见,人们能够认识,利用人体生物节律,但不宜随意打乱生物节律。

改变入睡和起床时间会影响人的情绪吗?
美英两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的情绪好坏不仅受睡眠时间长短的影响,而且还与是否按生物节律安排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很大关系。
据《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报道,美国波士顿和英国曼彻斯特的两个研究小组对生物钟、睡眠和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人体生物钟能决定人在一天内哪几个小时心情好。如果在人体生物钟仍处在睡眠阶段起床,即使已经睡了很长时间,仍然会感觉情绪不好;而即使两三天没睡觉的人,如果他的生物钟处在清醒期,那么他也会感觉情绪高涨。
研究人员说,生物钟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区域,它决定人体从睡眠、清醒到消化等多种活动的生物节律。他们通过对24例健康的年轻志愿者长达一个月的研究后发现,当实验对象的睡眠周期从每天24小时延长到28至30小时后,其情绪高低受每天睡眠情况和体温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这两项新的研究结果使科学家们能够根据人的睡眠时间表和其自身生物钟判断人的情绪,并有望在将来帮助医生治疗情绪抑郁症患者,也可以帮助经常三班倒的人和需要倒时差的人尽快适应。

“百灵鸟”与“猫头鹰”式的醒睡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世上的任何一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睡眠方式与习惯,有的人喜欢早睡早起,即所谓“百灵鸟 ”式的人;有的则善于晚睡晚起,即所谓“猫头鹰”式的人。这两种不同的觉醒与睡眠方式各有哪些特点呢?
所谓“百灵鸟”式醒睡方式的人,每天很早醒来,起床活动,精神饱满地投入当天的工作,到下午工作效率就慢慢降低,夜暮降临,即呵欠不断,昏昏欲睡,急忙上床就寝,很快便进入梦乡,这类人一般很少有失眠。所谓“猫头鹰式”,早晨醒来后,慢悠悠地翻翻身,睡意盎然,恋床难舍,磨蹭很久,勉强起床后,上午的工作效率不高,到了下午精神才慢慢的来了,入夜后劲头反而最足,工作至深夜毫无倦意,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只是迫于第二天还有工作,才勉强上床就寝,这类人即使让他们早上床也是难以入睡的。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睡眠研究中心发现这种觉醒一睡眠节律的差异,与人体的日常体温周期性变化有关。“百灵鸟式”的人,每当傍晚,其体温在正常幅度的下限,第二天早晨开始升高,到上午升至上限;而“猫头鹰式”的人,在傍晚时体温已上升至正常幅度的上限,深夜后始见下降,翌晨还在下限值内,午后始见上升。这种节律养成与工作有一定关系。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多属于“百灵鸟式”,他们的主要工作都在白天,这类人常常天蒙蒙亮就起床活动,太阳落山后即准备就寝了,而从事脑力劳动的则多是“猫头鹰式”的,他们常常利用安静的夜晚来工作。

http://www.rmage.com/gb/article.php?id=73149

上面的很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