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火车站咨询电话:想要翻译一下下面几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07:14:20
此甚于浩,安有生路?
宁失一有罪,宜写宥之.
今之所以观往,后之所以知今.
选自<明史>
不好意思啊!文章字多,看的眼花,本人打字又慢.

“这样的行为比崔浩更为严重,怎么还会有生路给你?”
宥:宽容 “宁可放弃自己的罪,应该宽容他”(大概这样吧)
“现在可以知道以前的,后代(人)可以知道现在的”(这句是说史书的鉴古知今作用)

北魏有一个名叫高允的人,他岂止不说谎,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肯说谎。太武帝让他和崔浩共修国史,并嘱他们“务从实录”。有两个巧佞之人劝崔浩“刊所撰国史于石,以彰直笔”。聪明一世的崔浩竟糊涂一时,上了这个当,不仅刊石,而且“列于衢路”,被以“暴扬国恶”的罪状灭族。高允共撰国史,自然难脱干系。他于太子有师生之谊,太子设法保护他,让他坐在车右陪乘的位置,带他去见皇帝。进宫前再三叮嘱他:“入当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让他顺着自己的话说。见了皇帝,太子为高允说情,说他受制于崔浩,请赦其命。皇帝问高允:“《国书》皆崔浩作不?”他只需点点头,也许就能逃过此劫。但他实事求是地承认:《先帝纪》及《今纪》是他与崔浩同作,“至于注疏,臣多于浩”。皇帝大怒:“此甚于浩,安有生路!”太子又为他掩饰,说他是吓坏了,以前私下问他,他总说是崔浩所作。皇帝又问他:“如东宫(太子)言不?”这时他只要默认,也可死里逃生;而他却说,太子因他侍讲日久,同情他,才为他乞命,“实不问臣,臣无此言”——反倒证明太子说假话。富有戏剧性的是,高允宁死不说谎竟感动了皇帝。皇帝对太子说:“直哉!此亦人情所难,而能临死不移,不亦难乎!……宁失一有罪,宜宥之。”(《魏书·高允传》)

1.像这样的行为比崔浩的还要严重,你怎么还可能有生路?

2.宁愿放过一个有罪的人,也要原谅他。

3.现在的人知道以前的事,以后的人知道现在的事

你要给个上下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