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酶的生产工艺流程:以王维《山居秋螟》为例,谈谈其中诗中有画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13:32:14

宛然可掬的画意

  —王维《山居秋螟》赏析

  作为盛唐诗坛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是一位多才艺的诗人,苏东坡曾赞赏他说:“味摩诘(王维的字)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居秋螟》就是一首典型的诗中有画的好诗。

  赏析诗词,千万不能忘记诗词的题目。诗题也常常透露出诗人情趣的秘密。“山居秋螟”就给人一种想象:山间小屋,秋色染房,螟气万象,心灵空远。闲适恬然之味缓缓渗出,诱使你快看诗句。

  要赏析王维的诗,就须按苏东坡的”诗中有画“的赞语,去展开想象,一句一景,在脑中白纸上画出,八句自然就绘出一幅耐人寻味不可多得的山水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经秋雨洗涤后的大山,空灵远大,清新幽然。暮色秋意,使山竟然晶莹碧透,这全因一场可人的秋雨。洁净的明月舍不得这雨后的松林,寻觅着松间空隙把清辉洒在莹莹水珠的松针上,愉似星星眨眼,花蕾待放。这山水画的上部是月、山。随画笔而下,到了画的中部,秋雨停歇,山泉丰满、滋润,她低声吟唱,轻快地裹在月色里,携着松影在圆滑的山石上流着、淌着。好一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山水画的大背景,如若仅此,那必露呆板之气。王维是大手笔,给予不会如此构思。你看,画的下部,出现了牧歌式的风景。绘声绘色把人的活动描绘出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披着月辉,灵气满溢的浣女轻盈归来,她的裙带摩娑着青翠欲滴的竹叶,给空山平添喧声闹语。而渔人呢,伴月而行,拨荷而归,立于船头,与浣女相视一笑,那愉悦、那清远、那满足,谁能不动心。自然景色一旦有了人的活动的参与,就活泼起来,蓬勃起来。王维是深解其味。

  妙不可言的雨后山间景,使人的心胸一下空旷、开阔了许多,离开那宦海的飘浮,躲进这清新、恬静、空灵、惬意的山中来,作诗的王维自然有这种想法,结句就流露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中有这样的句子“王孙游号不归,春草生号萋萋”这是呼唤王孙(泛指贵族子弟,也指仁宦之人)从不可久留的册中回到现实中来)王维却反其意,劝自己任随春草凋谢,陶然归隐山明水静的美景中,了其一生,何其乐哉。

  《山居秋螟》画意宛然可掬,这主要归功于王维的炉火纯青的炼字功底。诗中“照”、“流”、“喧”、“归”、“动”、“下”无一字不熨贴、传神。没有这些动词的巧妙传神运用,画意定然会消失殆尽。

其诗中有画的特点主要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这两句以明丽的色彩,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寂静的景色,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是入声,“照”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而趋向高放,与月亮逐渐铺洒松林的景况相容。下句前四字全为齿音,末尾“流”字是舌音,发音由细碎而圆转,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诗人眼中的明月不似苏东坡笔下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般豪迈奔放,却是疏疏朗朗地从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照”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流”字却化出了声音。这不能不说诗人精当的炼字功夫。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声音美,这是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因此诗人更能精确的感受到自然山水音响的协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