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口中异味:民国时期各大学的学费是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13:32:06
举例官办大学如北京大学等,民营大学的如复旦大学等.
也许民国各个时期的学费也不同,如果能更详细将非常感谢!
我看到686868686868的答案非常好,也很详细,我想民国从1911年到1949年这么长时间,经历了北洋军阀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抗战时期,和内战时期,他们的学费都是一样的吗?敬请各位告知,拜托了。

1932年修订的*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其中地14条规定————北京大学学费每年20元(指银圆,下同)分两学期交齐,于每学期开学前交纳;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元;第二期自2月至6月,交10元。又,体育费每学期1元。
  30年代的清华大学以及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等的学费与北大基本一样;
  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上海医学院等学费都是每学期10元,每年20元,但需交住宿费12元。
  铁道部属的交通大学(总部在上海,北平有分部)的学费为每学期20元,每年40元;
1936年制订的(北平师范大学学则)规定:本大学不收学宿费,入学新生除办理注册手续外,须交纳保证金20元,于毕业(或病故)时发还,但自请退学或因故由学校令其退学者,已经交纳保证金概不退还。全国各地的师范学校一律不收学宿费。

30年代的教会大学的学费
1935年修订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规定 :本大学学生每学期须于注册时依照下列费用表纳费:本科正式生学费55元,特别生附习生(原文如此--转载者注)学费每学分5元(学生以学分为教学费标准者,每学期至少需交学费15元);宿舍费(电,炉,水等)20元,医术费(药费另记)2元;体育费2元;杂费2元。就是说,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每学期81元,每年162元。其他的一些著名大学如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大学的基本一致,每年大约160元。

30年代的私立大学的学费
据吴大邱教授回忆私利南开大学的学费:南开大学的经费 ,学杂费为主要来源。学费每年60元,每学期30元,这与国立大学之学费每年约20元相比自是很高的,但与教会大学比较,则是平民化的了.北平市私立平民大学学费第一学期26元,第二学期25元,共51元;私立北平铁路大学学费每学期29元,全年58元.1935-1936年上海被公认收费最高的四所大学是:复旦大学每年100元,光华大学每年100元,大同大学每年120元,大夏大学每年90元(以上如果住宿另收住宿费)
总之,在30年代我国的大学收费大致分为:国立大学每年大约22-40元,师范类甚至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大约45--120元不等,中间数约为90元;教会大学每年约160元。
30年代学费占平民家庭收入的份额
根据1929-1930年进行的社会调查报告(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30年代初,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元。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元之间,平均为22元,每个家庭必须要有两个人同时做工方能维持生计。30年代,国立大学学费占平民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为5%---10%,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贵族化的教会大学的学费占平民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为35%,即三分之一,或者说,贵族化的教会大学的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年工资的三分之二。3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的起点月薪一般为50元,待遇高的可以拿道80元,一般从事脑力劳动的自食其力的知识阶层,如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编辑,职员等等,月薪在100--200元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350元,一级教授最高月薪可达500--600元。

据前些年做的专题研究中由统计数据计算出:30年代的1块银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举例:在30年代,1块银圆可以买6斤好猪肉,或者20张公园门票,或者两本不太厚的书;1块银圆在北平足可以请客涮羊肉,在上海可以买两份西餐;最豪华剧院的门票为2块银圆,梅兰芳等国剧大师的票价为1块银圆,一般电影票价为2角--8角。如此说来,在30年代国立大学每年约22元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660元;私立大学每年约90元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2700元;贵族大学的每年约160元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4800元。

在民国时期,除了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和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它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要收取学费。
在20年代,国家资助的公共教育机构每个学年的学费是40~60元。国立北京大学,这个从前清京师大学堂演变而来的最重要的公共教育机构,收费也是最昂贵的。其学费在1917年定为60元,并在整个20年代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清华在1927年的收费是40元,在那一年清华不再是由庚子赔款基金资助的中国学生留美预备学校,而被立为大学。
南京的东南大学——长江下游唯一不重工科的公共教育中心,在1923年的收费是40元,并且为了回报江苏财政对学校的支持,对江苏学生只收取一半的费用。
上海的南洋公学——模仿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只收30元。
二十四所左右著名的私立高校——包括本国学校和教会学校,收费比公共教育机构高得多。在20年代,私立学校的学费在70~100元之间。
周恩来的母校——天津的南开大学,以及上海的复旦大学,收费都是100元。
福建的厦门大学,由在东南亚致富的海外华人陈嘉庚捐资创建,收费70元。
上海的同济大学,一所有德国背景的医学与工程技术大学,收费极高,每学年学费为210元。

将时光上溯到几十年前。

1937年“七七”事变以前,旧中国的经济虽然落后,但还是比较稳定的。尤其是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的那10年期间,中国由军阀混战逐步走向初步的统一,政局日趋平稳,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历史上有“黄金十年”的说法。

当时,北京还叫北平,已经是一个人文荟萃、教育相对发达的城市了。

那时,北平的大学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北大老,师大穷,清华、燕京可通融。”根据《文化古城旧事》一书的记载,北大和清华毕业生的薪水情况,按照当时的官方标准,月薪统一为80银元。“穷师大”指的是老是北京师范大学,师大的“穷”,并非是指毕业生的薪水低,而去指师大的生源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乃至较为穷困的家庭。

师大的费用低廉,有时甚至学费和住宿费全免,因此对贫困家庭的子弟有吸引力。当时,师大的毕业生几乎包办了全国中学的师资,校友在教育界人脉关系广泛,因此,毕业生都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职业,一般而言,薪水最低的也有60银元。在中学干个几年,成为骨干教师后,薪水就可以涨到一百几十银元。至于“燕京大学”,那里多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找个好工作就更加不成问题。

在当时,毕业生到ZF机关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一等科员的月薪也有100银元。时宜事易,民国时期的“银元”对于如今的中国人已经十分的陌生。那么当时的货币购买力究竟有多大呢?

据《文化古城旧事》的记述,那时候通货膨胀率还比较低,币值也比较稳定。一银元如果要折合铜元的话,相当于230大枚铜元。以当时的物价,在老北京,30大枚左右的铜元,可以买0.5公斤猪肉,那么,每个银元就可以买约四公斤猪肉。如果我们不嫌“有辱斯文”的话,就不妨以猪肉作为参照物,来比较一下民国时期和当今时代,应界大学毕业生的薪水:

现在,猪肉就算8元人民币0.5公斤,那么,民国时期的毕业生就算拿比较低的50银元的薪水,也相当于现在的3000多元人民币了。可以说,学生一毕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其生活水准,立即可以进入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了。

  北京大学:学费20银圆/年,外加体育费2银圆/年,也就是22银圆/年,清华大学、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等与北京大学基本一致。
  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上海医学院,学费20银圆/年,但需交住宿费12银圆,共32元。
  铁道部所属的交通大学:40元。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免交学宿费,但须交保证金20元,毕业(或病故)时退还,自动退学或被勒令退学,所交保证金概不退还。
  师范学校一律不收学宿费。
  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162元。
  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广州岭南大学:约160元。
  南开大学:90元。
  北京市私立平民大学:51元。
  私立北平铁路大学:58元。
  私立中法大学:45元。
  上海复旦大学、光华大学:100元。
  上海大同大学:120元。
  上海大夏大学:90元。
  国立大学:22-40元不等,师范类大学甚至不收学费。
  私立大学:45-120元不等,中间数为90元。
  教会大学:约160元。

  (再来看看当时居民的收入)
  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元。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16-33元,平均为22元。
  (从购买力看看)
  当时一银圆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也就是说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660元;私立大学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2700元,而最贵的教会大学的学费则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4800元。

引胡适1932年5月13《探讨与批判》社信函的数据:“...北京大学每年预算九十万元,但全校学费(除了灾区、国难区免费之外)只有一万二千多元,只占千分之十三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