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腰包图片:毛泽东的资料,那位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1 12:53:52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content_693606.htm

很完整

中国著名的 老人家

如果说青藏铁路是一条“天路”,那么,这些铁轨就是通往“天路”的阶梯。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心青藏铁路修建纪实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从格尔木到拉萨,1142公里的铁路线,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所经地区大部分属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

这是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伟大穿越。巨龙般的列车汽笛长鸣,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沿长江源、错那湖、羌塘草原呼啸而过。几代中国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梦想,这一刻终于成真。

唐文成公主 进藏走了三年

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东面是崇山深壑的横断山脉,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大多超过3500米。冰峰雪山、戈壁荒漠、长年冻土、高寒缺氧,使得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成为令人胆寒的“天路”。

1300多年前,年轻的文成公主带着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大量的种子、农具、织物以及诗文、医药等书籍,从今天的西安走到拉萨,走了近3年。

50多年前,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动用4万多只骆驼组成大型驮队向西藏运输物资,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要消耗掉12只“沙漠之舟”。

1951年6月,中央政府赴藏代表张经武从北京前往西藏,先绕道广州、香港、新加坡、印度,然后骑马翻山越岭,历时一个多月才抵达西藏亚东县。

早在1919年完成的《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先生就规划了西北铁路、高原铁路等铁路干线,提出了建设拉萨至兰州、拉萨至成都、拉萨至于田等铁路的宏伟设想。然而,凋敝的国力、连年的战火、动荡的时局,注定了这一蓝图是无法实现的。

国外专家称 至少要等百年

新中国的诞生,也带来新的希望。

1955年,铁道部和铁道兵相关部门开展了进藏铁路勘测设计工作。得知修筑进藏铁路的最大困难是冻土、缺氧和经济能力三个问题时,毛泽东说,我们目前修进藏铁路是有一些困难,但有困难不等于永远不修。50年代不行,60年代差不多吧?我想再迟也不能超过70年代,大家要有一个规划。

1956年,修建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摆上国家铁路建设议程。

1958年9月,青藏铁路建设迈出历史性一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建设,同时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始大规模勘测。

然而,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再加上冻土、缺氧等难题一时尚无法攻克,1961年3月,青藏铁路工程被迫下马。

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后,国外一些权威专家断言:按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要让铁路横穿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至少要在100年以后!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他坚定地说,青藏铁路要修,要修到拉萨去,要修到中尼边境去。

六万指战员 铺通西格一线

1974年3月,青藏铁路再次上马。铁道兵第七师、第十师6.2万名指战员再上高原,展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设大会战。与此同时,勘测设计大军在1000多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展开勘测设计大会战。经过5年艰苦奋战,1979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铺通,1984年正式投入运营。

十年动乱,使得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再加上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冻土等技术难题的办法,1978年8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不得不再次下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开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转折。

1983年夏,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阴法唐,在北戴河向邓小平汇报工作。

邓小平问:进藏铁路走哪边好?究竟是青藏线还是滇藏线?在仔细询问青藏铁路的里程和预算后,邓小平思考良久后说:看来还得修青藏铁路!

毛泽东传(61)
2006-07-07 11:16:52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本书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美罗斯·特里尔

第二十一章强弩之末(1976)(二)毛泽东年事越高,就越相信人的主观意志的力量。即使在他憎恨恰恰是那些培养人的主观意志的学校时,他也是这样。他信口开河:“书读得越多,就越蠢。”他瞧不起教授。他告诉学生上课时可以睡觉,考试时可以聊天。他把作家送到边远农村去种水稻。毛泽东对刘冰的来信未作任何批复,他颇为欣赏极左派的那封“生日”贺信。他读后不久,这封信就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难道你(刘冰)要像扫除废物一样把工农兵驱赶出校园吗?”极左派论教育的文章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在铺天盖地的文章中,这是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一场小型的“文化大革命”似乎开始了。如往常一样,它又是在文化教育领域开始的,在这些领域理论与现实极易混淆。“敌人”就像从流水生产线上出现的一样,工作与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与“两条路线的斗争”紧密联系。以喊“革命”代替“生产”成为一种时髦。周-邓集团中的官员们被吓倒了,对外贸易也蒙受损失。这仅仅是为启发公众而进行辩论?或者,这是否是毛泽东要把某人赶出政治局,像他们以前做这种事一样,准备在新闻界制造声势?新年前夕毛泽东作出了回答。“党内将有一场斗争。”他对朱莉·艾森豪威尔喃喃地说。尽管毛泽东体衰力弱,他还是竭尽全力去拯救正在贬值的“文化大革命”成就。上海和平饭店的糕点师傅做了两只特制蛋糕,它们是用来庆贺理查德·尼克松先生63岁生日的。棕白相间的糖霜香草蛋糕是供朱莉和戴维享用的,那天他们是这家饭店的贵宾。饰以“尼克松先生生日快乐”字样的大蛋糕装在丝绸裹着的盒子里,这是为这对夫妇带回到圣克莱门蒂去的。当厨师们准备把蛋糕送到艾森豪威尔的房间时,一位信使赶到门前,他从北京带来一条不祥的消息:周恩来死于癌症,终年78岁。朱莉和戴维很快把蛋糕当作早餐消受了。从表面看,中国的日常生活似乎仍没有什么变化,即使新闻宣传从攻击周恩来转到赞美周恩来。周恩来的遗体从他病故的医院转送到紫禁城的一间大厅。随着裹有黑黄色玫瑰状缎带的灵车队伍驶过,近百万人注视着,他们带着复杂的感情站在寒风中默默地哭泣。在中国领导人中,唯独毛泽东没有加入众多的哀悼者行列和去北京医院向周恩来的遗体作最后告别。即使九十高龄的朱德也来向这具覆盖着党旗,被鲜花和常青树环绕的瘦削而僵硬的遗体告别。毛泽东也未出席追悼会。邓小平在有5000名中国上层人士参加的会上致了语气过分颂扬的悼词。王洪文主持会议,他极不自然,就像一位参加教授会议的学生。50年代以来,毛泽东极少参加追悼会。自参加1972年陈毅的追悼会以后,他未参加过任何追悼会,他送了一个花圈,花圈安放在这位任过26年中国总理的遗像旁,另一旁是中共中央送的花圈。遗像下摆着骨灰盒。也许毛泽东只是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露面,在这位总理生前最后的几个小时,他曾到医院守候在周恩来的病床前,一种孤独或是内疚的悲痛使他要同这位在他所有高级同事中与他关系最持久,对他最忠诚的人讲几句话。毛泽东是除医务人员外与周恩来谈话的最后一人。(紫/编制)

隐韬,原名张宝驹,又名张仁超(张超仁)。1902年生,南皮县西唐家务人。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先后任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讯员、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成员、京绥路特派员等职。192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和正太铁路大罢工。在罢工斗争中,任开滦五矿工人纠察队教练员、正太铁路工人纠察队负责人,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在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有威望的工人领袖。1923年2月参加了京汉铁路总罢工,“二七”惨案发生后,带领工人纠察队临危不惧,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抢救战友。1924年3月受北方党组织派遣入黄埔军校学习,与徐向前、左权等革命前辈同为黄埔第一期学员,曾与毛泽东见面。在黄埔军校期间,写下了两本日记,留存至今,成为研究党史和革命史的宝贵财富。参加了东征平定广州商团叛乱、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战斗。战斗中,敢打敢拼,不怕流血牺牲,受到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接见和鼓励。1925年受党的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二师四旅任副旅长,在军中积极发展党员,并建立党组织和青年团支部。参加指挥了攻打南皮、盐山、庆云等地奉系军阀的战斗。同年到沧州泊头镇组织成立了津南农民自卫军,任司令。这是我党在北方成立的第一支农民武装。1926年2月,张隐韬带领农民自卫军由南皮挥师北上,遭反动军阀的截击,不幸被俘,2月5日,英勇就义,时年24岁。

http://search.tom.com/searchnews.php?mt=&word=%C3%AB%D4%F3%B6%AB&tomsearch=news

早在1919年完成的《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先生就规划了西北铁路、高原铁路等铁路干线,提出了建设拉萨至兰州、拉萨至成都、拉萨至于田等铁路的宏伟设想。然而,凋敝的国力、连年的战火、动荡的时局,注定了这一蓝图是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