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邮件营销平台:河南少林寺的由来和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22:26:45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

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后来,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

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庙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明朝到达鼎盛时期。

在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山脚下,有一处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这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通碑刻是留学中国的日本禅僧撰写的。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

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后来,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

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庙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明朝到达鼎盛时期。

在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山脚下,有一处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这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通碑刻是留学中国的日本禅僧撰写的。
少林寺的由来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5公里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王开国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拳术,少林拳负有盛名,广为流传。
寺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殿)等。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书,展长约300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却纹丝不动的地方,故又叫立雪亭。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以及附近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少林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创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沿革情况是,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元明昌盛,民国衰落,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1、创自北魏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盛行一时,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阴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主张自我解脱。当时四方慕名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后,传法中断,灯序转移,没有在少林寺继续发展。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业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少林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历时九年,寺院逐渐扩大。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于定林寺,(今河南省峡县)。禅门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2、兴于隋唐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传播佛道二教,并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庙庵观,遂遭废弃。大象年间,静帝宇文衍,重建佛寺,并改少林寺为“涉梏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改“涉梏寺”为“少林寺”,并赐田一百顷,供寺僧生活养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业重振。拥有土地14,000多亩,殿堂楼阁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的称号。

3、元明昌盛 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会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称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禅寺”或“大少林禅寺”的尊号。元代之时,少林和尚已发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为寺僧撰写碑铭,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地位之外,还在宫府中居于要职。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殿宇楼阁,历经修茸,楼殿金碧,花木满园。现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为此时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称为“域内巨刹”。

4、民国衰落 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了45天。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从此成为残墙断壁。瓦磷堆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的一个寺院。石友三是破坏文物的千古罪人。

5、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林寺进行了多次修茸,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拨出专款,组织力量,对少林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少林寺饱经沧桑,如今古貌新颜,游客如织,成为中原旅游区重要旅游胜地。

少林寺的由来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5公里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王开国有功,从此僧徒常习拳术,少林拳负有盛名,广为流传。
寺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殿)等。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书,展长约300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却纹丝不动的地方,故又叫立雪亭。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以及附近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少林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创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沿革情况是,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元明昌盛,民国衰落,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1、创自北魏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盛行一时,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阴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主张自我解脱。当时四方慕名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后,传法中断,灯序转移,没有在少林寺继续发展。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业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少林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历时九年,寺院逐渐扩大。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于定林寺,(今河南省峡县)。禅门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2、兴于隋唐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传播佛道二教,并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庙庵观,遂遭废弃。大象年间,静帝宇文衍,重建佛寺,并改少林寺为“涉梏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改“涉梏寺”为“少林寺”,并赐田一百顷,供寺僧生活养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业重振。拥有土地14,000多亩,殿堂楼阁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的称号。

3、元明昌盛 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会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称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禅寺”或“大少林禅寺”的尊号。元代之时,少林和尚已发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为寺僧撰写碑铭,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地位之外,还在宫府中居于要职。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殿宇楼阁,历经修茸,楼殿金碧,花木满园。现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为此时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称为“域内巨刹”。

4、民国衰落 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了45天。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从此成为残墙断壁。瓦磷堆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的一个寺院。石友三是破坏文物的千古罪人。

5、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林寺进行了多次修茸,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拨出专款,组织力量,对少林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少林寺饱经沧桑,如今古貌新颜,游客如织,成为中原旅游区重要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