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的第五笔是什么:为什么古代要用十六进制?比如一斤十六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4:15:20

[原创]斤两的十六进制

  作者:行不择路

  这个贴子所介绍的想法已经形成很有一段时间了,也在纸上记录了下来,整理一下发作新贴。长假即将结束,就算做送给各位朋友黄金游归来时的拂尘吧。

  说到数的进位制,朋友们马上就会想到十进制,逢十进一。一般说来,人们并不十分注意进位制,认为数原本就是十进制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当我们学习了计算机原理之后,知道了二进制,再留心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实际上,数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原本有着不同的进位制。例如,角度和时间是部分六十进制的;珠算中也有部分五进制,“三下五除二”;日月之间是三十进制的;年月之间是十二进制的;英语中的一的是十二进制的。所以说,我们实际上使用着许多进位制。

  再分析各种进位制,我们还会发现,进位制并非随便规定的,它决定于相关事物的本来面目。很明显,十进制源自人的十个手指,因为扳着手指头计数非常方便。相信,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有三个指头,那么自然数一定是六进制的。珠算中的五进制,则源自人的一只手有五个指头。有人说,英语中的一打十二进制,是因为计数时在十个手指之外又加上两只脚而来,大概是不错的。日明之间的三十进制是由于月亮从上一个满月到下一满月,用时二十八天多一些,古人为计数方便,取整为三十。年月之间的进位制是十二,则是由于月亮变脸十二次大致是一个周年。一年分四季,实际上是由于最容易把一个圆周分成等份,每份包括三个月。至于六十进制,则与一周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关,不再细说。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根本原因在于,电平的最容易分辨出高低两个状态,因而可能用来表示二进制数,而八进制、十六制则是由二进制变换而来,主要是方便识别和使用。

  再看一看我们的长度、面积、容积、体积、重量等度量单位,大部分是十进制的,唯有重量单位很特别,我国的市斤原来竟然是十六进制的,即十六两为一斤,这种情况在中国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后叶,现在可能在有些地方还在使用十六两一所的老式称。难道中华民族早就采用了最先进的基于二进制的十六进制?

  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带有显著的农本位特色。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以十粒粟米并排的长度为一寸,也就是说,最小长度单位——分是以米粒的宽度为标准的。行不择路据此推测,重量单位可能也是以米为确定最小单位的,可能以充填成年人一口的米粒重量计作一两。因为,成年人口腔的容积基本上相差不多,这样在一时没有标准计量单位的情况下,很容易确定一个临时性的重量单位。古时候的称实质是天秤,所以“两”字的古文很像两只天秤的称盘。简易天秤很容易做出来。这样,当用成年人口容的米粒确定了“一两”的重量之后,就可以利用简易天秤确定另一个“一两”,如此反复,就可以确定“二两”、“四两”、“八两”、“十六两”……。这样确定的“十六两”米大致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口粮,因此就把“十六两”定为一斤。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斤两之间为十六进制的原因。对照一下就可以明白,如果先定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口粮为一斤,若把这样的一斤像长度单位那样采取十进制,就必须把一斤十等分,很不容易做到。再对照一下古文记载,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的进位制十分混杂,除十六进制外,还有四进制、十二进制、二十四进制等,唯独少见整十、整五的进制,可能都与天秤这种称量工具有关。因为,称量一次可以确定两个“一两”,再称一次就可以得到三个“一两”或两个“一两”和一个“二两”,再重复就很容易得到四、十二、十六、二十四等重量单位。

  不知这种猜测是否属实?

  [行不择路]2006年5月7日定稿于兰州
  http://bbs.163.com/board/index.html?url=http%3A//bbs.163.com/board/rep.jsp%3Fb%3Dspeak%26i%3D70858%26p%3D1%26l%3D50%26r%3D16%26userid%3D

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的话,算盘这东西也是十六进制的。上档两个珠2*5加上下档5个珠等于15,16的话就进位了。可见16进制是对中国古代计算发展有很大影响的。

古人认为好算嘛
下面是古 今 整除的不完全对比
古16=一斤 今10=一斤
古8=半斤 今5=半斤
古四分之一是4 今四分之一是2.5
古八分之一是2 今八分之一是1.25
古16分之一是1 今16分之一是0.625

所以古人制定16两为一斤的度量衡

一楼的回答最有趣,值得思考

这不跟电脑总线从8位,16位,32位,64位到128位一样,好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