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vs系列番号 封面:求以“距”为话题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22:09:05

一堵墙的距离 (编辑推荐)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在一次强烈地震中,多处房屋倒塌,很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中。等到救生员赶到现场掘开废墟的时候,所有被困的人均已遇难。令所有人惊奇的是,其中有一位被困者徒手掘通了长达十多米的隧道。隧道中的指印和血印可以想见这位自救者挖掘隧道时的惨烈。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位自救者掘通的隧道距离出口仅仅只差十多厘米,一堵墙的距离而已。据资深救生员分析,这位自救者在到达此处之后,仍然存活了十个小时左右,完全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剩下的挖掘工程,可惜他却放弃了。

一个人能够在生命面临极度威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镇定,努力寻求自救之法,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强的意志。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勇敢坚强的人,却在最后关头放弃了。是什么阻挡了他求生的步伐呢?是信念——必胜的信念。打败他的不是恶劣的环境,而是他自己的意志。在困境面前,他自己先绝望了,放弃了求生的信念,最终倒在了一堵墙的距离。他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让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有两个好朋友相约穿越沙漠。途中,他们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并因此失去了骆驼和行李。等到风暴过去后,其中一个人承受不了沙漠冷热交替的环境,中暑了,无法再前进半步。另一个人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最后一壶水和一支防身的手枪给了中暑的同伴,并对他说:“如果我带着你前行,我们两个人都将葬身沙漠,所以我将独自去寻求帮助。这壶水可以够你支持一天的时间。这支枪里有六颗子弹,你每隔两个小时向天空开一枪,让我知道你的位置。相信我,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交待完后,就独自上路去寻求帮助去了。中暑的那个人独自躺在茫茫大漠中,刚开始还能相信自己的同伴能够回来救他,按照同伴的嘱咐每隔两个小时向天空发射一枪。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各种疑团不断向他袭来:我的朋友真的能够穿越这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吗?会不会他也和我一样无法征服这可怕的沙漠?就算他穿越了沙漠,又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找到救援队呢?他又会不会丢下我不管?就算他真的有心回来找我,又怎么能确定找得到我呢?……他逐渐失去了信心,就连射向空中传来的枪声也显得空空荡荡。天逐渐暗淡下来,他终于失去了等待下去的勇气,将手枪中的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过后没多久,他的同伴带着沙漠中的商队循着枪声找到了他的尸体,滚烫的鲜血还在汩汩的往外流。

相似的境遇,相同的结局。同样是丧失的信念让他们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救者,都在挖掘通往成功的隧道,期望享受到掌声与鲜花的迷人待遇。然而,在困难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失败者的尸体堆积如山,成功者寥寥无几。在同样的机遇面前,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功,而另外绝大所数人却只是站在半山腰仰望山顶的风景?因为他们没有必胜的信念,缺乏对成功的坚持不懈地追求。其实,很多时候,成功已经离我们很近很近,只相隔一堵墙的距离。只要我们再前进一步,就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一堵墙的距离,你能穿越吗?

心灵的距离

早晨,挤得快关不上门的公共汽车可以说是北京的一道风景。
虽然空调车很贵,但是富裕起来的人们还是贪图它的凉爽,所以也不可避免的拥挤。
售票员看着车下犹豫的两位老人:“上吧,等过了这两站上班的就都下车了,一会儿就有座了。”
于是老人带着他们的小孙女迈了上来。
孩子还不到买票的高度,夹在大人中间似乎连呼吸都是个问题,但是周围坐着的人都没有站起来的念头。售票员也似乎深知这种现象,所以都没有鼓励大家给孩子让座的举动。
其实对于这种冷漠,我本是早已见怪不怪了。按说这坐空调车的人大都是些写字楼里办公、也算受过比较高教育的人,时髦的说法是“白领”阶层。但是那份漠然的表情与那身上那高档的衣服似乎都有一种拒绝的意思。
车过了两站,终于有一个孕妇要下车,这时售票员示意要孩子过去等着座位,我也正想这孩子终于不用再被挤来挤去,但是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就那么地发生了——孕妇旁边坐着的一位中年妇女很自然地往里面空出来的座位上一挪,一个胖男人顺势就坐了下来。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只能用惊愕来说明,这个看上去没有丝毫病状和不适的男人竟然就这么抢了一个还不足一米的孩子的座位,而且那么地心安理得,让我想不到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我不想猜测这个到北京来游玩观光的人有没有必须要坐下的理由,我也不想猜测这件事对于那个小女孩会有什么影响,她以后也许就会成为这些所谓“白领”阶层中的一员,也许她以后会乐于给别人让座也许她不会再给任何人让座,这对于她都没有什么错,因为是现实的社会教育一个人成长。
而人们的心灵却在这一个座位之间又飘远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