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自考:大家对于白色污染的意见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6:12:21
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要做调查表,请大家支持!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国家及相关部门的目标很明确,即控制、减少“白色污染”的扩大,保证环境不被破坏。但是PS泡沫塑料的使用本身并不等于“白色污染”,不应将污染环境的根源归结为PS包装材料,进而采取最简单的全面禁止的方法。

应如何看待新增的问题与困扰,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白色污染”扩展的程度?

替代产品的质量问题

现在市场中推广使用的是纸质替代制品,分为纸板涂膜、纸浆模塑两种,这两种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方便面碗的使用中。但经过方便面企业几年的实际使用,发现替代产品在质量、数量等理化指标上尚不能满足对食品容器的要求。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快餐店反映,使用替代产品后不仅成本增加了,质量的不稳定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渗油变型及对卫生的疑虑常使消费者怨声载道,而保温的问题更是在冬季将面临的考验。快餐店指出,如果要用这些替代品来盛装,消费者就准备吃冷饭冷菜了。纸制食品容器漏水的情况也是经常碰到。根据方便面厂的反应,经常接到消费者投诉:方便面在冲泡之后,整个碗底破裂、漏水,消费者被烫伤。

替代产品的弃后问题

环保型替代产品不论生产、使用还是弃后处理,都应体现环保产品的意义。而纸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形成水质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弃后处理问题上至今仍未提出一个较切实的处理规划。

为使纸制品餐具在相关功能上接近发泡产品,必须添加防水防油剂、在面碗上覆一层膜,以提高产品的保质性等等。这些助剂、覆膜在弃后都是不易降解的,虽然纸餐具可能在某一程度上有一定比例降解掉,但添加材料将不会降解,而且也不可能对回收后的纸质餐具进行分离后再加工处理。国内目前有许多废纸回收渠道,但主要是针对容易处理的纸类,至于涂膜及较短纤维的纸类或感光相纸、传真纸等,现在还缺乏再利用技术及管道。

现行纸制餐具替代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替代进程。任何产品(无论是替代品,还是PS发泡制品)弃后都需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众多环保业者共同的心声。

发泡产品的技术革新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发泡塑料产品以来,其以质量稳定、方便耐用、价格低廉、安全卫生等各种性能较好而被众多行业所接受,曾一度被誉为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但随着宏观整体规划的需要,这一产品再次面临挑战,为此也带动了发泡产品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发泡的技术其实是一项革新技术,为了节约资源、强化结构,许多材料都朝发泡的技术来钻研,不论是PS、PP、PET、PE或纸类,都开始研发出其发泡的技术。除了应用在包装容器上,也应用在建筑材料上。发泡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正大量地被运用,是被视为高新、环保的科研项目。在我国,聚苯乙烯原料的发泡技术,用在建材上时即成国家鼓励项目,而用在餐具上却是落后项目。

再生处理的问题

PS发泡生产企业早在1997年即开始了对废弃后发泡餐具再生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几年的摸索,已具备一定的处理技术。尤其是广州市自制再生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标志着国内废弃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处理工艺已经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另一层面的意义更在于:这套再生设备因成本降低将更容易推广。而作为替代产品的纸制品,尚无较完善的回收组织,其再生工艺在国内也还未开始研究。因此,即使对废弃后的纸餐具进行回收,但最终的再生处理技术攻关还需一段较漫长的实践与摸索。

下面,不妨从另一视野———产品“生命周期分析”(LCA)的方式来界定何为环保产品、何为绿色产品。

在ISO14000中,对于产品的审核标准是以“生命周期分析”为工具来衡量产品的绿化程度的。所谓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是对制造产品每个阶段造成的环境影响所做的审慎评估。这个过程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也就是说产品自原料的开采到制造过程、运输、消费使用,以及最后被回收后弃置的一段生命周期阶段的分析。其最终目的是对任何一阶段作环境评估及改善的分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与伤害。

LCA使绿色环保产品的审核更有矩可循,而不是凭直觉、经验来判断。利用生命周期,可以分析并确认产品对环境产生的最大负荷,可以协助了解政策的涉入程度。在生命周期的评析中,回收被认作是一种很好的环境改良策略,也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替代则是另一种解决之道,如将LCA分析应用于产品的策略规划中,分析替代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替代产品的相对优劣势,比较替代产品间的环境影响程度,会使我们更客观地考量界定环保绿色产品的依据与谋略。(
白色污染是指由废弃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由于塑料产量大、成本低、易生产,大量的商品包装袋、液体容器及农膜,人们已经不再反复使用,而是用过即作为垃圾丢弃的一次性消费品。塑料制品在动物体内无法被消化和分解,牲口误食后能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废农膜残留在农田中后,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和作物根系发育,缠绕农机具,恶化田间作业,长此以往使土壤劣化;废弃塑料对水面特别是海洋的污染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它们影响渔业,恶化水质,还会缠住船只的螺旋桨,损坏船身和机器,给航运业造成重大损失。水中垃圾塑料占55%,其清除费用为陆地的10倍,1995年香港为打捞4 765吨海上垃圾,耗资1 200万港元。
为了防止白色污染,许多国家在大力推进3R运动,即要求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还在研究新型的可降解塑料以及各种利用回收废塑料使之资源化的新途径。

治理“白色污染” 不妨开征“塑料袋税”
目前,“白色污染”仍呈蔓延趋势,仍在大肆侵蚀着我们的家园。当务之急,我认为:一是应尽快建立一套既能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又能控制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约束机制。也就是不仅要向使用者开征“塑料袋使用税”,同时也要向生产厂家开征“塑料袋污染治理税”,这样可以缓解过多的污染治理费用负担,不使污染治理这一沉重的负担,一味地由政府和社会担负着。二是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范围,制订严格的质量标准,延长塑料袋的使用寿命。规范生产厂家和使用者的行为,遏制滥产滥用和乱扔乱抛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制售劣质塑料袋的地下黑工厂黑市场,不合格的塑料袋严禁进入市场。同时,提倡“绿色消费”,使消费者养成少用或重复使用购物袋的良好习惯。三是建议有关科研机构能尽快研制出既可替代塑料袋功能,又不会污染环境的更新产品,方便群众生活,使人类早日摆脱塑料袋满天满地飞的“白色恐怖”环境,远离“白色污染”,还一片洁净的生活空间。

多用纸制的东西,少用塑料。

政府强制推行用可降解的塑料代替普通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