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本科生年薪:手上丹毒如何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7 20:30:46
我食指上丹毒发作三天,中指也有一点征兆,如何治疗?(听大夫说,这种症状会转移,真的吗?)

丹毒的概述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点是起病急,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病因   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表现为红斑,色泽鲜红,中心较淡边界清晰并略隆起,局部有烧灼样痛,回流区淋巴结肿大,疼痛。处理不当可导致淋巴水肿,严重时发展为象皮肿,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必要的。   症状   1.丹毒多发部位是面部和下肢;   2.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增高。   3.局部出现肿状红疹,色呈玫瑰,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略隆起,时有水泡,压可褪色,有烧灼感,炎症向四周扩散,中心部逐渐褪色呈棕黄色,有落屑。   4.区域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及压痛。   检查   血白细胞增高。   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发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2.大剂量青酶素静滴或肌注,直到局部病 变消失后,仍应继续应用5-7天。不能过早停用,防止复发。   3.局部理疗。   http://mrjs.ccwb.net/newsdisp.asp?newsID=31047   丹毒的诊疗   丹毒是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突发片状红斑、鲜红灼痛为主   症,并伴有恶寒、高热等。因其病损部位色赤如丹,故名丹毒。本病好发于颜面和   小腿,生于头部者称“抱头火丹”,生于腿胫及足部者称“流火”或“火丹脚”,   游走全身者称“赤游丹”。春秋季好发,多见于幼童和老年人。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血分有热,更兼火毒侵袭,或皮肤粘膜破损,邪毒乘隙而入,火热   邪毒郁于肌肤,经络阻滞,气血壅遏而成。其中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胁   者,多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则多由胎毒内蕴,外邪引动   而发。   [辨证论治]   主症:发病急速,皮肤红肿热痛,状如云片,边界分明是本病的特征。初期以   寒战、高热、全身不适为主,并伴有头痛、口渴、呕吐和厌食等症状;   继则局部皮肤一片鲜红,色赤如丹,边界清楚,按之灼热,边缘略高于   皮肤表面,并很快向四周蔓延,其患部皮肤中间由鲜红转为暗红,可有   小片表皮脱屑,或见大小不等黄色水泡,溃烂流水,疼痛作痒。如见壮   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痉厥,为邪毒内攻之象,乃属危急之候。   分析:血分有热,兼感风热毒邪,阻遏经络,气血壅阻,故皮肤红肿热痛,邪   热内郁则按之灼热,边缘略高于皮肤或向四周蔓延。热郁湿阻,气滞不   通故患部皮肤变色,脱屑,小泡破溃,痛痒。热邪炽盛可见寒战、高热、   全身不适。邪热入营血可见邪毒内攻之象。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处方:取阳明、督脉、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散刺出血。   合谷、曲池、阴陵泉、大椎、委中、阿是穴   方义:合谷、曲池疏散阳明风热,阴陵泉清利足胫之湿热,点刺大椎、委中和   阿是穴散刺出血,可清泄诸阳之热,又可清泄血分郁热,有“宛陈则除   之”之意。   随证配穴:热甚加大椎、十宣;心烦加内关、中冲;发于头面加风池;发于下   焦加三阴交;呕恶厌食加内关、足三里。   [其他疗法]   1. 耳针:耳尖、肾上腺、肺、大肠、皮质下,相应部位耳穴。耳尖点刺放血,   余穴用毫针刺,中强刺激。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 拔罐:在红肿部位用皮肤针叩刺或散刺,然后拔火罐,使污血邪毒尽出,每   日一次。面部禁用。   [按语]   针灸对本病有效,一般多应用于下肢丹毒,倘发于眼区等部位者,不宜采用本   法治疗。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如发于小腿宜将患肢抬高30~40度。有混合感染形成   溃疡或出现败血症、脓血症时,应予以住院综合治疗。   http://www.2137c.com/qywy/familydoctor/3/2/1411545488.htm   ·细菌性皮肤疾病---丹毒   ·什么人容易患丹毒   ·丹毒是病毒感染的吗?   ·关于丹毒   ·丹毒病人怎样护理   ·治疗丹毒的验方   ·内外兼施治丹毒   ·中药治疗类丹毒   ·丹毒是病毒感染吗?   ·什么人易患丹毒?http://www.2137c.com/qywy/familydoctor/3/2/1411545488-2.htm

丹毒是皮肤及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具有传染性,治疗:局部用50%的硫酸美溶液热敷,全身反映用青霉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