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1m功能:灯盏糕的起源,它到底是怎么发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7 15:12:17
灯盏糕的起源?不是它的由来哦,我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发明的,要整个故事的详细过程哈,谢谢啦!~

1 灯盏糕

灯盏糕,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民国初年,基督教英籍传教士詹嘉德牧师来汀传教,在教徒周某家中吃“灯盏糕”时,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长汀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香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有一首儿歌:“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J得死。”道出了人们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爱。

2 温州的小吃在全国来说还算是比较有名的,“矮人松糕”、“强能鱼丸”、“塘下麦饼;等等,一下子是说不完的,好在有时间,不急,慢慢来,今天先讲讲”长瓢灯盏糕“。
“长瓢”是温州的土话,也就是长的意思,当然不是说灯盏糕长,灯盏糕是圆的,是说做灯盏糕的那个人长。长到什么程度?大概没人仔细量过,我反正是见过真人的,这么说吧,顶多也就比姚明矮半头。放到现在,估计早就被挖到NBA打篮球去了。话又说回来,篮球那是谁都能拍几下的,可是,把灯盏糕做得那么好吃的,据我所知,也就是“长瓢”了。
早年间,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念小学的光景,“长瓢”的摊子就摆在学校门口。每天下午3点准时开炉,大概到5点左右收摊,正好能做100个灯盏糕,做完就走,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多做一个那是“长瓢”不愿意,而少一个谁都不肯,抢抢走的东西,都是掰着指头排队的。
做灯盏糕其实看起来挺简单的:先在一个大汤勺里铺一层面浆,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再盖上一层面浆。那面浆是恰到好处的,看起来挺稀,明摆着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弄完以后,就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那声音是最好听的,“兹啦”一声响,再看“长瓢”脸上的表情,形容不上来,我倒是在卡拉扬指挥交响乐的时候见过。
灯盏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翻了。把汤勺提起来。微颤几下,把油控掉,再猛地一拎,灯盏糕就在半空中转了一个身,然后稳稳地落回到勺子里。那灯盏糕可是和勺子一般大小的,一个不小心,就会碰到勺子的边沿,做出来的灯盏糕的样子就不匀了。我就曾经吃到过一个被勒了一道的灯盏糕,看起来像个杨桃似的,还没吃呢,胃口就没了。而我在“长瓢”身边呆过无数个下午,从来就没见他失过手。
前面讲过,“长瓢”每天只做100个灯盏糕,多半个都不做。有一次,来了一个老头,据说是要出国了,隔天就要走,就想再吃一块“长瓢”灯盏糕。来得晚了,“长瓢”刚做完第一百个,任是好说歹说,就是不做了。老头没办法,一跺脚,回去就把机票改签了。第二天头一个来排队,“长瓢”没要他钱,送了他两个。那天,“长瓢”破例做了102个,因为那两个是送的,不算生意。

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汉族特色名点,温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属于油炸食品,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元末明初。
据说在元末明初刘伯温义军攻温州城的和城内义军联络暗号,为“等斩”糕(意为缚好内蒙古人),温州俗话“等斩”和“灯盏”是同音。另据传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白萝卜丝,外皮用黄豆、米粉浆和面粉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故得名“灯盏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