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街火锅央视采访:春秋时期晋国的国都是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13:04:56
好像是新田?新田是哪里?

侯马市在春秋时期称为新田,晋国都城,在侯马新田之前曾建于故绛车厢城.晋国在景公执政期间,随着疆域不断扩大,他开始策划迁都。当时多数士大夫的意见是迁往郇瑕,即今盐湖区和临猗县一带,理由是那里土地肥沃,地近盐池,对国家有利。但是韩献子却坚持迁都新田,他说:“郇瑕一带土薄水浅,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生病,有汾、浍两河冲走污秽,且新田百姓服从教化,是晋国长期利益所在。”晋景公最终还是听取了韩献子的建议,与公元前585年夏四月将晋国都城从绛迁至新田。新田作为晋国最后一个国都,经历了百余年的繁荣,至战国后逐渐荒废。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界在侯马市连续发现了牛村古城、平望古城、白店古城、台神古城、马庄古城等晋国都城遗址及大量珍贵文物,这5个古城遗址统称为“新田晋国遗址”,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侯马市境在西汉属于绛县的一部分,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曲沃县后,历为曲沃县西境。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沿袭了北周和隋的府兵制,将全国分为十道,共置634个折冲军府,当时在这里置新田府,为上府,驻府兵1200人,是绛州33府之一。金元战争之际,流经侯马的浍河成为两军界河,并经历了激烈的争夺。明王朝统一全国后,对元代原有的驿站进行整顿,设立水马站、递送所、急递铺等,以加快文书传送和物资转运。今侯马正处于太原与西安间驿路大道的要冲,遂于洪武八年(1375年)将绛州的金台驿和太平县的相里驿迁至曲沃县境内,改置为侯马驿和蒙城驿。“侯马”之名由此出现。

侯马驿的所在地在设驿之前叫“下马里”,与南面的上马村隔浍河相望。按一般地名命名规律,这是由“马村”派衍出来的两个村庄,故以“上”、“下”区分。但是“下马”为什么会演变为“侯马”呢?其演变的理由和依据又是怎样呢?原来,古人有以地名占卜吉凶的风气,早在古代兵书中就有“将军忌地名”的说法,而类似“下马”这种地名尤为当地官员所忌讳。由此我们联想到太原皇庙两侧旧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标志碑,这条街因称“下马街”,后人却以为不吉,遂改“上马街”。再有西安城东已有汉董仲舒墓,官员经此必下马步行,故称其地为“下马里”,后人同样也谐音改作“蛤蟆陵”。白居易《琵琶行》:“家在蛤蟆陵下住”,即此也。“下马里”作为一个小村庄可能还不会引起地方官的重视,但成为国道驿站后,它的更名也就势在必然了。

若论及“侯马”的含义也是众说纷纭,较有价值的解释有以下三说。一是下马里有侯姓所居,别称侯马。为此我们查阅过《曲沃县志》地方人物的姓氏,也调查过土著居民的姓氏构成,惜未发现有关力证;二是下马里为晋国诸侯馆遗址所在地。据史载,公元前542年,郑伯、子产来晋国访问,晋国公为表示欢迎,特意“筑诸侯之馆”,是当时最高星级的国宾馆。后来“诸侯馆”成为地方名胜古迹,清乾隆年间,张坊任曲沃知县时还将侯马驿所搬迁到诸侯馆遗址上。时有陕西主考朱佩莲作《侯马驿诸侯馆诗》以志贺,中有“鼎新重筑诸侯馆”,“洗开旧迹新田面”等句。由此可考虑“侯马”是否为诸侯馆和下马里的合成地名或省称;第三种解释也是较为合理的解释,即“下”在当地方言中读“侯”,“侯马”是“下马”的谐音。以谐音改地名在地名避讳中较为常见,这样既更新了地名含义,又照顾到群众读音基本不变,故此,我认为此说可信。近代以来,侯马驿在晋西南的交通地位更趋重要,1912年,侯马裁驿归邮,但仍为一方巨镇。1958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侯马市(县级),其行政区域包括今新绛县、曲沃县及襄汾县的原汾城县域。到1963年3月,襄汾、新绛、曲沃3县相继恢复,侯马市被撤销,称侯马镇,成为曲沃县人民政府驻地。1971年6月,划出曲沃县西部再设侯马市(县级)至今。

西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

侯马是古代的长樗,新绛横桥是古代的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