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技术中心:范缜反佛都进行过哪些辩论,内容主要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3 12:15:04

范缜反佛

  南朝齐梁时范缜著《神灭论》,宣扬无神论思想,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

  范缜系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他出身寒微,曾从学于名儒刘瓛。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曾同佛教信徒齐竟陵王萧子良辩论,驳斥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后作《神灭论》,提出"形神相即"的无神论思想。认为"形质神用",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说,引起朝野喧哗。梁武帝于天监六年(507)召集王公贵臣及僧尼60余人与他辩论,无人能折其锋锐。有《文集》十五卷,大多亡佚。现存《神灭论》等,收入《弘明集》中。

  魏晋南北朝时,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门阀士族以及皇亲贵戚大多信奉佛教。梁武帝在天监三年(504)宣布"唯佛一道,是为正道",佛教几乎正了国教。同时,随着寺院经济的兴起,佛教寺院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也使世俗地主和僧侣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当时不断产生的反佛斗争,正是这种现实斗争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最初一些反对佛教的理论,主要是从风俗、习惯乃至政教、道德等方面着眼,从维护封建帝王的权势出发,指出佛教的出世主义是不忠不孝,违反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随着社会上反佛斗争的深入,对佛学的批判也就逐渐集中到佛教神学的唯心主义理论方面。

  范缜反对佛教神学的斗争,是从抨击因果报应论开始的。他继承了东汉王充的天道自然论,并作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论的偶然论学说,在与萧子良的辩论中,利用它坚决地驳斥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挫败了论敌。

  神不灭论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基础,其观点是形神相异,形神相离,形神非一。范续在《神灭论》中,继承了他以前的反佛教的无神论的传统,克服了把神看作是某种特殊物质的缺陷,提出了"形(体)神相即"、"形质神用"的观点,并用刀刃和锋利的比喻,通过刃的锋利对于刃的依赖关系,说明神又是一种特殊物质,神对于形具有依赖关系。从而把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在与梁武帝组织的六十余人的争辩大会上和与萧琛的《难神灭论》、曹思文的《难神灭论》及《重难神灭论》的争辩中,均以有力的论证,挫败了论敌。

  范续的神灭论学说,是长期以来形、神关系论战的历史性总结。他的反佛,把我国古代无神论者反对佛教有神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高峰,具有重要的意义。

范缜 ( 约 450-- 约 510) 字子真。南朝齐、梁间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南乡舞阴 ( 今河南泌阳西北 ) 人。父早逝,家境寒微,青年时从学于名学者刘捕,博通经术, “ 性质直,好危言高论 ” ,不畏权贵。先后出仕齐、梁,任宜都太守、晋安太守、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长期居于建康。他坚持 “ 无神论 ” ,同盛行的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齐永明七年 (489) ,在鸡笼山旁竞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与萧子良、萧衍及僧侣们进行大辩论,后发表著名的《神灭论》。他从 “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的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如刀和锋利一样,没有刀就没有锋利,形体不存在,精神就无所寄托,不能单独存在。所谓人死精神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说法都是荒谬的。萧子良以高官劝诱范缜改变自己的观点,被严辞拒绝。天监六年 (507) ,梁武帝萧衍为消除《神灭论》的影响,调动 62 名朝贵和僧侣,写出 75 篇文章反驳,范缜仍不为所屈,写了《答曹舍人》等论文,揭露了佛教从精神上奴役人民和物质上妨碍生产的危害。著作多佚,现存的《神灭论》和《答曹舍人》,保存在《弘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