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康琪医疗器械:寻找南水北调的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0:27:17

南水北调工程
我们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属缺水国家。全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调水解决。
我们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调西线工程、南水北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380-480亿m3,将缓解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金融和外交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纵横供水区内的京广、陇海、京浦、焦枝、京九、兰新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制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均调水量380-480亿m3,有效利用水量300-350亿m3。东线调水量按40%提供工业和城镇用水,60%为农业及生态用水;中线调水量的65%供工业和城镇用水35%为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西线供水量中工业、城镇与农林牧业及生态环境各50%。按照工业产值分摊系数法推算工业及城镇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测算农业及其他供水效益。综合各项效益,按目前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均经济效益约600-800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水质好,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林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付产品的危害。 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调节进行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补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
我们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属缺水国家。全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调水解决。
我们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调西线工程、南水北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380-480亿m3,将缓解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金融和外交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纵横供水区内的京广、陇海、京浦、焦枝、京九、兰新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制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均调水量380-480亿m3,有效利用水量300-350亿m3。东线调水量按40%提供工业和城镇用水,60%为农业及生态用水;中线调水量的65%供工业和城镇用水35%为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西线供水量中工业、城镇与农林牧业及生态环境各50%。按照工业产值分摊系数法推算工业及城镇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测算农业及其他供水效益。综合各项效益,按目前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均经济效益约600-800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水质好,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林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付产品的危害。 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调节进行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补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