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座拖拉机驾驶室价格:"样板戏"具体指什么,有哪些形式,哪些主要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8 01:26:25

八大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沙家浜》、《海港》

(2)样板戏有关问题解答

样板戏一章我们主要应掌握那些内容

《沙家浜》、《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三部作品。。

样板戏是可否理解为因政治而变得‘畸形’了的一种京剧

样板戏是畸形的,但现代京剧则是传统京剧的发展。

样板戏是从政治角度完全否定样板戏价值呢?还是是从艺术角度充分肯定样板戏价值的观点?

样板戏是从政治角度完全否定现代京剧价值,而从艺术角度充分肯定现代京剧价值。 。

样板戏它和京剧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样板戏主要是在现代京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什么是“文化语境”?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是什么?

所谓文化语境,就是一种文化产生的语言环境。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就是指导文革的时代背景。

样板戏这个名称的由来?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

样板戏可以说是政治的产物吗?

样板戏是政治的产物,但现代京剧并不完全是。

为什么会有样板戏呢?样析戏中的人物又怎样?

1958年至1964年间出现的“京剧现代戏”,是解放区戏曲改革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新中国文坛的重要收获之一。这个时期,中国文坛刚刚经历了“反右运动”等一系列的批判运动。1962年“阶级斗争”学说的提出和1964年刚刚开始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更加剧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气氛。一方面,传统文化遭到全面清除,以前的所有文学创作几乎都遭到否定和质疑;另一方面,“二革” 创作方法成为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指导原则。文艺问题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重要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而戏剧作为一种影响面大的特殊文艺形式,则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样板戏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年代,由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决定了样板戏的主题、样式等具有特定的模式,八大样板戏指的是哪八部戏剧?在看这些戏剧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样板戏的前身是什么?

是京剧现代戏。

为什么会有样板戏?样板戏的人物怎样?

第一个问题:一样板戏是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继续。二、是当时革命斗争与巩固政权的需要。三、自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共产党一直在试图创建自己的文学,并且把文学作为一种革命与建设的工具。因此种种,作为革命现代京剧的样板戏就应运而生了。但后来更被江青利用作帮派文艺的工具。

第二个问题:样板戏人物总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全的钢铸铁浇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他们在精神上无限高尚、高大,但是却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因此他们是一群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来的。

阿庆嫂怎么看?

阿庆嫂身上只是多了一些机智,在人性方面的缺陷仍然与其他样板戏主人公一样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尽管她有个丈夫,但却被编剧打发到上海跑单帮去了。她除了心中装着革命、新四军、地下党以外,好象从没有表现出她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的品性来。

样板戏有哪些呢?应该怎么样去欣赏它们?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当作一般的艺术品去欣赏就行。

什么是样板戏?

李平:样板戏是由现代京剧等改编移植的一种戏剧形式。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所有的“样板戏”都是在“京剧现代戏” 和小说、电影、话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京剧现代戏”,又主要是根据“沪剧”、“淮剧”和“话剧”等戏剧形式移植的。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之后又出现了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等第二批“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
一,走向中心的戏剧
60年代初期,戏剧就已经走向"中心"地位.所谓"中心",不仅指作品的数量和在
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且也指戏剧对其他文学样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50年代,"五四"新
文学以来小说处于中心位置这一状况得到继续.小说的艺术观念,表现方法对诗,散文有明
显的渗透.50年代后期,特别是1963年开始,戏剧的重要性突出起来.这与左翼文艺重视
戏剧,电影这一"传统"有关.戏剧是当时用来配合政治运动,发挥文艺宣传教诲功能的更
好的形式.而戏剧,尤其是地方戏曲与普通民众之间已建立的紧密关系,也是戏剧受到重视
的因素之一.戏剧对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小说,散文的"场景化";戏剧冲突
设置的方式,成为文学创作的最基本的构思方法.而小说中的人物也大大"角色化"(在戏
剧冲突中有确定地位,有明确的参与冲突的性格特征).小说人物的语言也常设计为台词式
的对白.
二,"革命样板戏"
创作"样板戏"的实验,开始于1963年.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
以后被定为"样板戏"的若干剧目,都已基本成形.1967年5月,《人民日报》在社论中首
次使用了"革命样板戏"的说法,并开列了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名单:京剧《智取
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
女》,交响音乐《沙家浜》.此后,列入"样板戏"的名单有所扩大,到1974年,宣称已有
十六七个."革命样板戏"绝大多数是对原有的已经具有相当基础的剧目进行修改或移植而
成,并调集全国各领域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编剧,导演,演员,唱腔美术舞蹈的设计者参
与创作,因而某些剧目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样板戏"选择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文本,在朝
"样板"方向的制作过程中,一方面改动,删削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纯粹性"的部
分,另方面极大地利用传统艺术(主要是京剧)的艺术经验,使政治观念的表达获得较高的
观赏性."样板戏"各剧目的情况存在许多差异.有的剧目,如《红灯记》,《沙家浜》,《智
取威虎山》,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由于创作的文化来源的复杂性,作品也呈现复杂,多
层的状况,而具有某种程度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