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主持串词:婴幼儿免疫力平时应该吃些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2 21:34:35
婴幼儿免疫力 爱生病 平时应该吃些什么增加免疫里3

宝宝的囟门虽然不大,却是反映宝宝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宝宝1岁之内,通过观察这个小窗口,就可及早发现多种疾病,从而让宝宝早日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妈咪应该对宝宝的囟门正常发育过程以及容易出现的异常现象多了解一些。
  囟门正常发育过程
  * 人的颅骨是由6块骨头组成的,宝宝出生时前囟门和后囟门已经形成。
  * 宝宝出生时,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相互衔接的部位存在着缝隙。
  * 宝宝出生后,头的顶部及枕后部形成了两个没有骨头、只有头皮覆盖的特殊区域。这两个特殊区域,医学上分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前囱门大约为1.5×2cm大小,外观看上去,前囟门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
  * 在出生后的数月里,前囟门会随着头围的逐渐增大而略微增大,在宝宝6个月后,由于颅骨逐渐发生骨化而渐渐变小。
  * 通常,宝宝到了1岁-1岁半时,前囟门就基本上闭合了。
  * 后囟门很小,一般不太引人注意,大多在宝宝出生后的2-3个月时就关闭了。
  宝宝的囟门异常发育现象
  囟门鼓起
  * 前囟门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并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通常,颅内压力增高是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是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可能是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
  * 长时间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不过,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还会变得逐渐平坦。
  * 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
  囟门凹陷
  * 囟门凹陷下去,最多见于宝宝的身体内缺水,如腹泻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前囟门由此凹陷下去。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为宝宝补充液体。
  * 为了降低颅内压,使用了大剂量的脱水剂,从而使前囟门因脱水而凹陷。应该及时给宝宝的身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过度造成体内代谢紊乱。
  * 营养不良、消瘦的宝宝,他们的前囟门也经常表现出凹陷现象。
  囟门早闭
  * 宝宝囟门早闭时,必须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可能是脑发育不良。
  * 有些身体正常的宝宝,在5-6个月时,前囟门也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关闭了,其实并未骨化,应请医生鉴别。
  囟门迟闭
  * 囟门迟闭,主要是指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但前囟门还未关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
  * 囟门迟闭,有少数是脑积水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囟门过大
  * 囟门过大,一般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门就达到4-5厘米大小。
  * 囟门过大,首先的可能是宝宝存在着先天性脑积水,其次也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所致。
  * 先天性脑积水的宝宝在出生时,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因此在刚出生时囟门并不大。但在出生后的几天后,前囟门通常就会逐渐大了起来。
  * 先天性佝偻病的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门大,而且后囟门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囟门过小
  * 囟门过小,主要是指囟门仅有手指尖大,这样的宝宝很可能存在着头小畸形。
  * 囟门过小,也可能是颅骨早闭所造成,特别是矢状缝早闭,会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被称为舟状畸形的头颅,即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
  * 宝宝囟门过小时,要定期测量头围,即观察在满月前头围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每个月或每两个月都应检查头围的增长速度,并与正常的宝宝做比较,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落后。
  * 如果宝宝头围的发育尚且正常,并在随访后的3-4个月后还能继续保持,即使囟门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Posted @2005-10-02 17:43 阅读全文(4) 评论(0)

  2005年10月02日

  揭示“汗宝宝”的秘密
  多汗一直被父母们认为是种患病的征兆,所以总会担心地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就诊。但是,多汗是不是一定意味着孩子生病呢?如果不是,孩子为何不分春夏秋冬地出汗呢?……带着种种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示宝宝多汗的秘密吧!
  专家:原本就是宝宝的特点
  汗由皮肤汗腺分泌,汗腺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结构之一。
  小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说小儿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多汗,是正常还是疾病?
  凡是宝宝汗腺分泌过多称多汗。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
  宝宝多汗大多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气候炎热而致小儿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一般情况很好;冬天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加上室内空调温度过高,使得宝宝过热而出汗多。有的宝宝出汗仅限于头部、额部,俗称“蒸笼头”,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担心。
  病理性多汗
  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及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有的宝宝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带宝宝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1、活动性佝偻病
  一岁以下的婴儿多汗,若缺少户外活动不晒太阳,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钙粉,父母则应观察宝宝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偻病其他表现,如夜间哭闹、睡在枕头上边哭边摇头而导致后脑勺枕部出现脱发圈(又见枕秃)、乒乓头(枕骨处骨质变软,扪之似摸乒乓球的感觉)、方颅(前额部突起头型呈方盒状)、前囟门大且闭合晚等表现。父母应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检验,以明确诊断。
  2、小儿活动性结核病
  宝宝往往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之为“盗汗”。同时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有的高热),面孔潮红,消瘦,有的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往往有结核接触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结核病。
  3、低血糖
  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4、其他小儿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多汗
  同时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如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
  护理多汗宝宝,妈妈有方法.宝宝汗多,先应明确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妈妈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需经常开窗,有条件者用电扇或开空调,要注意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在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风直接吹容易受凉。
  ·多汗,是否穿得盖得过多
  我们主张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从小锻炼宝宝抵抗力。有的妈妈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拼命给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几件毛衣还穿棉袄、棉裤,晚上盖好几床棉被。要知道给宝宝穿或盖得过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湿,又没有及时换掉,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捂干湿衣服,反易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及咳嗽。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过多,会引起脱水。
  ·多汗宝宝,及时补充水分
  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及时给多汗宝宝擦干身体
  有条件的家庭,应给宝宝擦浴或洗澡,及时更换内衣、内裤。宝宝皮肤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仔细观察,有无疾病症状
  发现宝宝多汗,妈妈应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医院就诊,口服鱼肝油和钙粉,多进行晒太阳等户外活动。夏天清晨突然发现小儿出大汗,没有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没有什么西药可以单独治疗宝宝多汗。可吃些中成药或汤剂以协助止汗。如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只,煎汤口服。冲服黄芪颗粒冲剂,不必煎。有佝偻病的宝宝可以冲服龙牡壮骨冲剂等。

  Posted @2005-10-02 17:42 阅读全文(5) 评论(0)

  2005年09月30日

  怎样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缺乏安全感",这是现代人对于日益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感受。同时由于现在家庭均只有一棵独苗,因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人身安全感到忱虑,上学放学要亲自接送,回家后不准独自出外与小朋友玩,只能关在窄小的空间范围内,家用电器。炉具一律不准摸,怕有意外,孩子在家里也像个被捆住了手脚的机器人。
  其实,父母也不必过分担心,关键是要帮助儿童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1.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对于幼儿园中、大班孩子和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出门任何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活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例如,有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看到灯泡会亮,就自己找来一个灯泡,用金属丝去接电源,结果触电而死,如果事先孩子已懂得用电安全,又怎会发生这类悲剧?
  2.教给孩子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打电话、关电子打火开关,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如报警电话110,消防电话119,医疗急救电话120,查询电话114等。懂得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如急救止血方法;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曾有报道一小学生被拐带后,被卖到一农村人家里,一天,他趁那家人出外赶集,逃到镇上,找到派出所,结果最后得以回到父母怀抱。
  3.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因此,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Posted @2005-09-30 18:50 阅读全文(6) 评论(0)

  2005年09月27日

  儿童的牙齿保健
  为了让孩子有一口健全完好的牙齿,防止因为对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认识不足引起的牙齿龋坏、疼痛。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全身健康。故牙齿保健应从儿童做起。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牙齿萌出和乳、恒牙替换的过程,将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保健:
  乳牙列阶段:从乳牙开始萌出到恒牙萌出前(6个月~6岁)。家长......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Posted @2005-09-27 22:29 阅读全文(16) 评论(0)

  2005年09月25日

  秋季儿童保健两要点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儿童保健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饮食要讲究平衡注意卫生。相对于其它季节而言,秋季是儿童食欲比较好的季节,这一时期是儿童调节营养状况的关键时期。
  对于一般儿童而言,秋季应该增加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因此,秋季儿童保健应该坚持两点:1、保证膳食平衡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秋季食物来源丰富,孩子食欲也旺盛,因此应该让孩子在这一时期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等的摄入,比如多吃一些谷类、蛋类、瓜果类食物和补充一些蔬菜水果。2、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因此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生食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注意清洁,以免染上胃肠道疾病。
  其次,对于体质状况不很理想的儿童,应该根据其体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保健措施。一到秋季,有些儿童易于患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这一时期就应该着重补充其维生素A的摄入。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黄色水果(如芒果、白薯、南瓜)等。对于肥胖儿童,这一时期最好仍要做到膳食平衡,同时要注意营养素适量的问题

  Posted @2005-09-25 20:29 阅读全文(2) 评论(0)

  2005年09月25日

  专家:缺乏有关知识儿童保健存在四个误区
  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是不是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最近,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马敏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有关知识,受错误观念影响等,儿童保健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不用体检、看医生。不少人认为孩子只要没有大病、没有明显的病状,就不用去看医生,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婴幼儿自身抵抗力较弱,易患各种疾病,而有些疾病开始并不容易发现,孩子又不能清楚地表达。久而久之,病严重了就不好治了。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除了平时要注意孩子有无病症外,还要定期带他们去医院体检,1岁以内的婴儿至少要进行4次健康检查。
  误区二,米糊代替牛奶,营养马马虎虎。有的母亲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又认为喝牛奶会“上火”,于是就给孩子吃米糊,有的干脆喂米饭。早年曾有一种叫“淮山米粉”的婴儿食品,因为价格低廉且传言可健脾胃,颇受欢迎。有的家庭单纯用它喂养婴儿,结果两三个月后,婴儿都变成了看上去胖嘟嘟实则虚弱的样子。这些婴儿表现出的都是严重营养不良的症状。米糊富含淀粉,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却很少,而婴儿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所以长期缺乏蛋白质的婴儿会出现浮肿等症状。如果不能用母乳喂养,父母应给孩子选用质量合格的配方奶粉。配方奶粉各种营养物质搭配合理,是较理想的母乳替代品。
  误区三,没有缺钙表现,婴儿不用补钙。其实,1岁以内的婴儿生长速度是很快的,1周岁孩子的体重是刚出生时的3倍,身高平均增加25厘米,这样的生长速度需要很多钙!因此,给婴儿补钙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也不能滥服。同时,别忘了喂维生素D(可通过鱼肝油来补充),钙只有和它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
  误区四,智力开发是上学以后的事。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睡好,却不注意他们的智力开发。其实,婴幼儿的智力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有很大潜力。但孩子的智力是需要开发,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耍,在游戏中适当引导和发展他们的感观知觉、思维情操。

  Posted @2005-09-25 20:28 阅读全文(4) 评论(0)

  2005年09月23日

  母乳为什么是婴儿最好的营养食品?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它具有其他奶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各种营养完备,比例适当,易于消化,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初乳(指婴儿出生后12天以内的奶)中含有母传抗体,可以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在初乳和成熟乳中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和极强的杀菌活力,母奶中还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抗体(尤其初乳中含量极为丰富),具有抗呼吸道和肠道疾病感染的作用,保护婴儿健康成长。
  有抗过敏的作用,母奶喂养婴儿极少有过敏反应;母乳中脂肪酸比例适宜,尤其对体弱儿和早产儿适宜,不易引起脂肪性的消化不良;母乳所含优质蛋白高,适合婴儿消化吸收,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母乳中天然乳糖含量丰富,比例适当,并能抵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减少婴儿腹泻,适合婴儿生长发育需要;母乳中维生素充足,温度适宜,新鲜,随时可哺喂,少污染。

  Posted @2005-09-23 20:59 阅读全文(3) 评论(0)

  2005年09月23日

  关注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学习障碍。多动症的主要特点为:注意力短暂,难以集中,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常伴随学习困难,但智力在正常范围之内。有的可见神经系统的异常。多动症儿童活动的主要特点为缺乏自控能力,并不是“机器”运转的太快,而是“煞车”不灵。
  防治措施:
  ⑴教育方法:一般学龄前患儿,主要采用教育及心理治疗,不用药物治疗。恰当的教育,减轻患儿思想上的精神压力,是重要措施之一。对患儿苛刻要求会加重其行为问题的产生。把儿童活动控制在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要多加鼓励,千万不能歧视他们。
  ⑵行为疗法:系指以学习学说的概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如奖赏性的条件反射疗法,对多动儿童的非多动行为进行强化。
  (3) 对父母和教师的咨询工作使父母和教师懂得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及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管教应该是及时的、公正的、耐心的和有信心的,不能苛刻要
  求儿童,并具体辅导帮助。
  ⑷药物:主要的药物治疗是兴奋剂(如利他林),但可能产生副作用,药物治疗不理想,也非唯一的治疗方法,有一部分多动症儿童不经药物治疗,也能恢复正常。对多动症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最好。

  Posted @2005-09-23 20:58 阅读全文(5) 评论(0)

  2005年09月22日

  儿童的营养需求特点
  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都有各自的生理代谢特点,所以机体对饮食营养有相应的特殊需求。
  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营养需求相对较成人高。婴幼儿各器官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喂养与膳食安排上有其特殊性;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关系到生长发育与成年后健康;故应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以平衡膳食为原则,加以适当调整,满足其营养需要。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各种组织细胞在不断增大,每天摄入的热能与营养素除了供每天的热能消耗与组织细胞更新、修复外,还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所需营养素均高于成人。但婴幼儿各种生理机能均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机能较差,因此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有特殊要求。
  儿童、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除维持生命正常需要外,还需摄取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与热能,所以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相对较成人多。此时营养不良将影响生长发育,降低免疫力,甚至影响智力发育。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对营养素需要最多的时期,由于从青春发育开始不同性别的生理需要表现出差异,因此13岁以后的男女青少年营养供给量有所区别。
  影响儿童营养的几种因素
  在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要使孩子营养充足,身体健康,就必须消除这些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有:
  1.寄生虫 寄生虫会把孩子需要的营养夺走,造成营养不良。预防寄生虫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平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要经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削皮等。
  2.偏食和挑食 偏食和挑食会使孩子得不到丰富和均衡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纠正的方法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3.不良情绪 不只是孩子本人的情绪不好会影响营养与健康,家长的情绪不好也会间接地影响孩子。因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从而使营养受损。家长应注意在吃饭前后不要训斥孩子,为进餐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
  4.不良生活习惯 包括起居进餐无规律、不定时,暴饮暴食等。纠正的重点在于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其次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Posted @2005-09-22 18:47 阅读全文(6) 评论(0)

  2005年09月22日

  吃的越多越好吗?—关注宝宝膳食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对营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需要在三餐之外额外给小儿补充1-2次点心,每天的饮食安排以三餐二点或三餐一点为宜,能量分配为早餐20-25%,午餐35%,点心10-15%,要求主食蛋白质类如鱼、蛋、乳肉、豆类、绿色蔬菜与水果兼有,副食荤素搭配达到平衡膳食要求,这样有益于宝宝每天全面摄入营养,有益生长发育。
  点心的品种和质量上要加以选择,主要应以水果、饼干和小点心为主,可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要过多吃糖、巧克力、冷饮等。并且与正餐要有一定间隔,不要小儿什么时候想吃就吃,以免影响正餐,数量也要定量,吃过多会影响食欲,重视良好饮食习惯培养,不偏食、挑食、贪吃零嘴。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应该是从婴幼儿膳食组成逐渐过渡到成年人的膳食组成。虽然这个时期的小儿生长速度比前一阶段要慢一些,但他们仍在继续生长发育,大脑和精神的发育日趋完善而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小儿随年龄增长,逐步过渡到可以部分独立生活,由于活动量增大了,活动内容丰富了,所以,营养素的需求也就更多了。
  学龄前儿童在饮食中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在食物中主要存在于谷类食物、豆类食物、动物性食物中。乳类在小儿食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钙和核黄素的含量也较高,所以,每日应给小儿吃一定量的乳类食品,学龄前儿童每日供给半斤牛乳或1~2两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就能基本上满足小儿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蔬菜和水果是食物中维生素C主要来源,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来源,在选用蔬菜时,要注意选择一些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菜、苋菜、菠菜等,菠菜含草酸较多,不利于钙的吸收,烹调时应先用水焯一下,使草酸溶解到水里,为了避免维生素C在烹调过程中破坏,可以给小儿多吃一些生的蔬菜如西红柿及水果等,平均每人每天应供给4~6两蔬菜为宜
  一至三岁的小儿,仍处于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此时小儿的消化能力和抵抗力仍较差,所以这阶段小儿的膳食,首先要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以保证和满足小儿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食物中要求有各种足量的营养素。这时,乳类可以逐渐减少,要特别注意蛋白质食物的补充供应以及注意食物的质与烹调方法,同时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要创造各种条件以兴奋小儿的食物中枢、增进食欲,保证小儿的健康发育。
  1至3岁宝宝的食物,已由乳类变为粮食、蔬菜、鱼、肉、蛋等混合食物,要让孩子吃饱,充分供给身体需要的热能。小儿不能完全吃细粮,应适当搭配一些粗粮,有些粗粮不仅供热量比较高,而营养素也比较全面。在选择小儿食物时,要让孩子多吃一些鱼、肉、蛋等含动物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再加用些豆制品,以增加蛋白质的供应。要让小儿多吃些蔬菜,以供应维生素和无机盐,如深颜色莴笋叶、萝卜等蔬菜中维生素及无机盐的含量都比较丰富,应尽量选用。
  总之,断乳以后小儿的膳食,在适应小儿消化能力的前提下,注意吃足、吃杂、吃全,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需要,使他们能健康地生长。
  (1) 要培养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挑食。
  (2) (2)按时进食,不吃零食,不要用食物来哄孩子,也不要拿食物来诱使小儿按家长的意图办事,或用食物来缓解、转移孩子的某种要求,要让小儿按时吃饱,每天按一定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吃饭,时间一久,小儿就会形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3)不暴饮暴食,进食除定时外,定量也同样重要,对小儿爱吃的东西要加以节制,避免造成可口的多吃,不可口的少吃甚至不吃,以致形成饥饱不均。
  (4)吃饭时精神要集中,不要边吃边玩,要为孩子创造安静、愉快、有秩序的环境,在吃饭时,家长不要说与吃饭无关的话,饭前小儿不能玩得太兴奋,不能边看电视边进食。也不能让孩子满地跑着吃,不要勉强小儿进食,不要在吃饭时责备孩子,发生事情要在吃饭后处理,以免影响小儿正常的消化功能。
  (5)对孩子进行自已喂食的训练
  有的宝宝喂了一段时间的牛奶后,突然会发生腹泻、呕吐、腹痛,有时大便还带有一点点血丝。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些宝宝常有夜寐不安,多湿疹,哮喘等症状。在喂牛奶的宝宝中,有5%不同程度地出现上述症状。
  造成牛奶过敏的原因是由于宝宝的肠壁的“屏障”功能不完善,牛奶中的蛋白质未经分解就透进了肠黏膜内,使黏膜内的一些免疫活性细胞受到刺激而处于敏感状态。随着牛奶蛋白的不断侵扰,被激化的细胞越来越多,当这些处于敏感状态的细胞本身再次遇上牛奶蛋白后,就会向蛋白质分子发动攻击,那么结果就是肠黏膜遭到破坏,于是引起腹泻等反应。
  另外,授乳的妈妈吃了含有较多牛奶蛋白的食物,也会引起吃母乳的宝宝过敏。
  对过敏的宝宝可以用脱敏的方法来避免过敏反应。可直接使用新鲜牛奶进行脱敏,发现过敏,先停奶2周,改用其他代乳品,如羊乳、豆浆、奶糕等。2周后,用新鲜牛奶10毫升喂一次,如有过敏反应,只要不影响宝宝的健康,隔3天再喂鲜奶15毫升,依次类推。每3天增加5—10毫升。如果随着奶量的增加,过敏反应不加重,反而减轻,则在增加牛奶量的同时,可考虑缩短进食时间,直到恢复完全正常喂牛奶的状态。采用此法,大多数宝宝都能恢复正常。
  如果少数宝宝在脱敏的过程中,症状越来越严重,则不应强行脱敏,可暂时用其他代乳品,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这样也可以减轻过敏症状。

  Posted @2005-09-21 21:41 阅读全

可以用中药,不苦,用黄芪冲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