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力球第五套中国梦:恭亲王奕昕或活到几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17:46:43
恭亲王即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六子,爱新觉罗氏, 咸丰时封恭亲王.拜托大家了,我查了好久都找到,please

姓名:爱新觉罗·奕欣
别名:鬼子六 :)
生辰:道光十二年11月21日(1833.01.11)
民族:满族
祭日:光绪廿四年04月10日(1898.05.29)
籍贯:北京
地区:北京
国家:清代
职业:军机首揆,亲王道光十二年 壬辰 1岁
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丑时生,为道光帝第六子,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

道光十七年 丁酉(1837年) 6岁
是年,入上书房读书,与皇四兄奕詝同往来,关系密切。功课为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儒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十余岁左右,与皇四兄同在书房,课余习武,共创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道光帝赐枪法名曰“棣华协力”、刀法名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1846年) 15岁
春(此前某年或本年,史料纪年不详),道光帝率诸皇子行猎于京师南苑。行前,皇四兄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向奕詝密授“示仁”之策。行围中,奕?猎获最多;奕詝一无所获,对道光帝说:“时值春和,不忍伤生”。道光帝不审奕詝此言意在藏拙而赞为“帝王之言”,但对帝位继承问题仍未决定。奕?此次行猎有《南苑小猎》一诗以纪其盛。

是年,道光帝病体缠绵,年近七旬,储位之争公开化。一日,道光帝召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同时进见。奕詝师傅杜受田授计说:“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奕?师傅卓秉恬授计说:“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结果,道光帝被奕詝打动,遂密定储位。

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1848年) 17岁
是年,奉道光帝命,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瓜尔佳氏为嫡福晋,瓜尔佳氏时年15岁。

道光三十年 庚戌(1850年) 19岁
正月十四(2月25日)卯刻,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一为“皇六子奕?封为亲王”。一匣两谕,为清代锦匣封名制度以来绝无仅有之事,表现了道光帝虽传位于四子奕詝,仍对六子奕?深切眷顾。当日,道光帝崩。十二日后,奕詝即位,加恩恭亲王奕?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

咸丰元年 辛亥(1851年) 20岁
四月(5月),咸丰帝授恭王为十五善射大臣。

咸丰二年 壬子(1852年) 21岁
四月(5—6月),咸丰帝将恭王分府出宫,指原庆郡王府为恭王府邸。此府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近人考证,此处是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八月十五日(9月28日),咸丰帝驾幸恭王别墅“朗润园”,为之题园名,山、水、亭、轩之名,并赐诗一首,极示关切之意。恭王有答诗一首。

是月,奉旨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

咸丰三年 癸丑(1853年) 22岁
正月初一日(2月8日),恭王答咸丰帝诗有“南疆不日兵戎弭,喜看红旗报捷先”句。

本月,奉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

二月二十日(3月19日),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天王洪秀全入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九月(10月),太平军北伐部队进入直隶省,清廷大惊。

九月四日(10月6日),咸丰帝授桂良为直隶总督,办理防剿事宜。

九月九日(10月11日),咸丰帝拜惠亲王绵愉为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守卫畿辅。同日,命恭王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十月初七日(11月7日),奉旨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十一月十二日(12月6日),奉旨廷寄曾国藩赶办水师船只炮位,准备统带六千楚勇赶赴安徽会攻安庆。

咸丰四年 甲寅(1854年) 23岁
二月初二日(2月28日)巳时,长女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二月二十五日(3月23日),参与钱钞改革,决定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以解决军饷困难。

是日,奉旨添派管理三库事务,并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

四月(4—5月),奉旨补授宗人府右宗正。

六月(6—7月),奉旨调补镶黄旗汉军都统。

八月二十四日(10月15日),英、美公使驶抵大沽,要求修约。咸丰帝派长芦盐政文谦、前任盐政崇纶、天津镇总兵双锐等出面交涉。经军机处廷寄的方针是断然拒绝修约,如有具体要求须返回上海或广州办理。

九月(10—11月),奉旨升授宗人府宗令,又授为阅兵大臣,调补为正黄旗满洲都统。

咸丰五年 乙卯(1855年) 24岁
正月十九日(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连镇,太平军北伐领导人林凤祥被俘,正月二十七日(3月15日)于北京凌迟。清廷褒奖僧军将士,加封僧格林沁为亲王。

某日(某日),奉旨总理行营事务。

二月(3—4月),奉旨赏穿黄马褂。

四月十六日(5月31日),僧军引运河水灌冯官屯,俘太平军北伐领导人李开芳,彻底粉碎太平军北伐计划。

五月初十日(6月23日),咸丰帝率王公大臣于乾清宫举行凯撤典礼,颁赏参与粉碎北伐的有关人员,并撤销京城巡防局。恭王以军机运筹之功叙奖,同时撤销巡防之职。

七月初一日(8月13日),生母康慈太妃(即静太妃)病重,恭王为生母请求咸丰帝晋封皇太后,咸丰帝含混答应,恭王即传旨册封,咸丰帝不满。

七月二十一日(9月2日),即葬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咸丰七年 丁巳(1857年) 26岁
五月(5—6月),奉旨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又命管理镶红旗新旧营房事务。

十一月十四日(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咸丰八年 戊午(1858年) 27岁
三月十一日(4月24日),英法美俄四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全权大臣会议于天津或北京。

四月二十一日(6月2日),与惠亲王绵愉、五哥敦郡王奕誴联名复奏,主张对英法美俄四国的要求不屈,加强御敌兵力,统归僧格林沁调遣;赞同泄京津间运河水防止英法进犯北京;反对于京师多设粥厂以保治安;建议密谕新任广督黄宗汉在粤督练兵勇,配以绅民,相机驱逐英法联军于广州。

四月二十五日(6月6日),单衔具折反对咸丰帝派耆英去天津参与议和;主张天津谈判不要一味示弱,联军如敢登陆,应令“兵勇合击”;建议密令粤绅罗敦衍激励乡兵攻广州,廉兆纶捣香港。

五月初五日(6月15日),奉旨与惠亲王、敦郡王及军机大臣等处理擅自回京的耆英。

五月十三日(6月23日),单衔具折,反对钦差大臣桂良和花沙纳与英法所议条约中关于开放长江口岸诸埠的条款;重申以战迫和之议。

五月二十日(6月30日),咸丰帝批准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

是月,奉旨管理雍和宫事务,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

八月初四日(9月10日),得长子,咸丰帝赐名载澄,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咸丰九年 己未(1859年) 28岁
四月(5月),奉旨补授为内大臣。

五月二十五日(6月25日),清军大沽口抗战大捷。

十二月某日(某月某日),奉旨补授为管宴大臣。

咸丰十年 庚申(1860年) 29岁
二月二十三日(3月15日)辰时,次女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七月初六日(8月22日),清军僧格林沁部战英法联军,自大沽口败至天津,旋又败至通州张家湾。

七月初八日(8月24日),咸丰帝派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为钦差大臣赴津议和。

七月二十三日(9月8日),咸丰帝改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赴津议和。

八月初四日(9月18日),根据上谕,钦差大臣载垣命僧格林沁部将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扣押。英法联军进犯,僧格林沁部败,通州失守。

八月初七日(9月21日),僧格林沁部及胜保部再战联军于八里桥,大败。咸丰帝改派恭王为钦差大臣,给予便宜行事全权。

八月初八日(9月22日),咸丰帝带肃顺等近臣及嫔妃逃离北京。恭王以“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和硕恭亲王”名义向英法联军发出首次停战照会。

八月初十日(9月24日),照复英法使臣额尔金和葛罗,提出释放巴夏礼的条件,甚强硬。同日密奏:巴夏礼是敌中画策之人,“岂可遽令生还”。但又指示改善巴夏礼等俘虏待遇。

八月十四日(9月28日),密旨请放还巴夏礼。

八月十六日(9月30日),咸丰帝批答:不为遥制,总期抚局速成。

八月二十一日(10月5日)夜,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接连数日在园内劫掠并小股纵火。

八月二十四日(10月8日),命人送还巴夏礼等俘虏于英法联军。

九月初四日(10月17日),英法联军大肆纵火,焚毁圆明园大部分建筑,以打击清政府并报复谈判代表被扣押一事。

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与英使额尔金会谈,在续增条约(即《中英北京条约》)上签字,并交换《中英天津条约》批准书。

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与法使葛罗会谈,签订《中法北京条约》,交换《中法天津条约》批准书。

九月二十六日(11月8日),与文祥、胜保联名奏请咸丰帝早定回銮日期。

九月三十日(11月12日),单衔奏请咸丰帝回銮,保证来春英法公使驻京时不致再启争端。

十月初二日(11月14日),与俄使伊格纳提耶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放弃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

十月初七日(11月23日),俄使伊格纳提耶夫来辞行,表示愿向清政府赠送鸟枪1万杆,火炮50尊。会见后,恭王与桂良、文祥商议,觉不仅武器可以接受,即“借师助剿”亦属可行,当下缮折请咸丰帝密饬南方正在与太平军作战的各省将帅商酌。

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会同桂良、文祥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提出新时期外交总方针,要求调整中外关系,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镇压太平军起义;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具体处理涉外事务,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总机构;同时建议设立三口通商大臣(后称北洋通商大臣)及五口通商大臣(后称南洋通商大臣)分别处理南北方对外通商事务。

十二月初十日(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所议,派令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十二月十一日(1月21日),鉴于大多数督抚将帅反对“借师助剿”,提议聘用洋人训练洋枪队,并筹购西方枪炮船只。

十二月十四日(1月24日),上《奏请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首次提出“自强”口号,并将之定为新时期的治国纲领。

咸丰十一年 辛酉(1861年) 30岁
二月初一日(3月11日)亥时,次子载滢生,侧福晋薛佳氏所出。

二月十八日(3月28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拜谒。

二月二十三日(4月2日),英国公使卜鲁斯拜谒。

三月十七日(4月27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正式照会将提前撤退广州驻兵。同日,英国公使卜鲁斯送来同样照会。

四月二十一日(5月30日),为九江百姓阻挠英国设立领事馆事件照复英国公使,表示将咨照江西省地方官弹压,决不宽贷。

五月初八日(6月15日),下午,初次会见赫德,就通商、海关、财政等问题进行交谈,对赫德表示满意。赫德呈出章程七件、禀呈二件。

五月三十日(7月7日),会同桂良、文祥奏请购买一支小型舰队。

七月十八日(8月23日),得到咸丰帝病危的准确讯息,见到关于派定八大臣赞襄政务的上谕,知道被排斥于外。

七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8月26日、27日),热河密使到京,遂正式奏请“奔谒梓宫”。

八月初一日(9月5日)早,到达热河行在,哭祭后,单独见两宫皇太后,密商政变问题。

八月初六日(9月10日),自热河启程回京,临行面见两宫皇太后,建议早定回京日期。

八月初十日(9月14日),回至北京,秘密部署政变。

九月二十九日(11月1日),率留京王大臣出城迎接同治帝及两宫皇太后,回至宫内,向两宫皇太后密陈政变准备就绪。

九月三十日(11月2日),政变一举成功,八大臣落网。

十月初一日(11月3日),两宫皇太后懿旨授其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任领袖;补授宗人府宗令。

十月初二日(11月4日),奉旨补授总管内务府事务大臣,管理内务府银库事务。

是月,奉旨赏食亲王双俸;奉旨除朝会大典外,其余谕旨及奏折毋庸书名;奉旨管理火器营事务;奉旨管理祭祀太庙及近支婚嫁事务。

十月初六日(11月8日),处决肃顺集团主要人物肃顺、载垣、端华。

十月十八日(11月20日),协助两宫皇太后委派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十一月初一日(12月2日),举行垂帘听政仪式,率内廷诸臣及王大臣、六部、九卿在养心殿前行礼,至养心殿内御案前接递奏章,太后垂帘与亲王辅政的新时期开始。

十二月初九日(1862年1月8日),两宫皇太后宣布将恭王长女抚养于宫中,晋为固伦公主。

十二月二十一日(1月20日),廷寄库伦办事大臣色客通额,因俄国推诿续交枪炮,并不肯教演试放,著不再追索并撤回试演官兵。

十二月二十四日(1月23日),通过上谕同时将豫、鄂、皖、湘、川、赣、浙等省行政及军事指挥权委于汉族官员,表示对汉官的倚重。

是月,奉旨管理神机营事务。

同治元年 壬戌(1862年) 31岁
正月十二日(2月10日),廷寄前敌将帅说,两宫皇太后每日与议政王军机大臣等筹商军务,表示新的政治中枢对前敌军务的关切,要求各将帅将有关军务的“胜算老谋”及时奏闻。

正月二十一日(2月19日),奏请从京营八旗中抽调官兵126名赴天津,随后崇厚(三口通商大臣)又抽调津兵620名,一同接受英国教官训练。

是月,懿旨加恩赏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以示优遇。

二月十三日(4月11日),廷寄曾国藩查参江苏巡抚薛焕,催促李鸿章迅速雇用外轮运兵至指定战区。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外国轮船运兵。

四月(5月),奉旨管理造办处事务。

六月(6—7月),奉上谕管理钦天监及算学事务。

六月十五日(7月11日),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同文馆在恭王积极筹划下开始试教,该校初期是单纯的外国语言文字学校。

七月二十五日(8月20日),正式奏请开办同文馆,呈进章程六条。

同治二年 癸亥(1863年) 32岁
十月初五日(11月15日),以英国人李泰国办理购买小型舰队欲侵夺海军主权事,遣散舰队,将李泰国原任总税务司职务免去,委任英国人赫德接替。

同治三年 甲子(1864年) 33岁
正月初二日(2月9日),两宫皇太后正式册封恭王长女为固伦公主。

二月二十一日(3月28日)巳时,次女夭亡,时年五岁。

四月十四日(5月19日),以上谕晋升对太平军作战有功的常胜军管带英国人戈登为提督衔。

五月十一日(6月14日),赏戈登黄马褂及翎顶,同时解散戈登控制的常胜军。

六月二十日(7月23日),接到南京克复捷报。

六月二十八日(7月31日)丑时,三子载浚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七月初三日(8月4日),因攻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上谕大赏功臣,恭王以主持军机处居首功,赏加三级军功,加赏长子载澄贝勒衔,封三子载浚为入八分辅国公,次子载滢为不入八分镇国公。

是月,奉旨调正黄旗满洲都统;奉旨管理左右两翼宗学事务;自请停亲王双俸,懿旨著令仍食双俸,不准固辞。

同治四年 乙丑(1865年) 34岁
三月初七日(4月2日),慈禧太后发下错字连篇的手谕,革去恭王的议政王及军机大臣等一切爵职。

三月十六日(4月11日),因王大臣纷纷反对罢斥恭王,懿旨加恩仍在内廷行走,并仍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四月十四日(5月8日),懿旨著令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而不恢复“议政王”名号。

是月,奉上谕,仍令总司定陵(咸丰帝陵寝)工程处稽查;奉旨补授正白旗满洲都统。

四月二十九日(5月23日),请两宫皇太后委任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剿捻。

六月(7—8月),奉旨补授总理行营大臣。

九月(10—11月),固请撤去长女“固伦”名号,两宫皇太后准奏,改封为荣寿公主。

同治五年 丙寅(1866年) 35岁
正月初六日(2月20日),奏请派政府官员出国考察。

正月初十日(2月24日),接见考察团负责人斌椿,寄以厚望。

二月二十四日(4月9日),廷寄给沿江沿海督抚官文、曾国藩、左宗棠、瑞麟、李鸿章、刘坤一、马新贻、郑敦瑾、郭松焘和崇厚等人,责令讨论赫德《局外旁观论》及英参赞威妥玛《新议论略》,并发表恭亲王领衔的总理衙门意见,启发他们顺应世界工业化的潮流,筹谋推进近代化建设和各项改革以“保国保民”。把“自强”大业由“平内乱”阶段转移到“御外侮”阶段,标志治国纲领的战略重点转移。

四月二十四日(6月6日)寅时,三子载浚夭亡,时年三岁。

八月二十八日(10月6日),奏请设立天津军火制造局,奉旨令崇厚筹办。

九月初六日(10月14日),长女荣寿公主由慈禧太后指婚于固伦额驸景寿之子志端。

十一月初一日(12月7日),以曾国藩剿捻失败,批准其辞呈,让他仍回两江总督原任,以李鸿章接替剿捻。

十一月初五日(12月11日),奏请在同文馆加设自然科学课程(时称“天文”“算学”)并建议扩大招生范围于满汉举人、贡生以及五品以下京外官员,由此引起近代史上第一次教育大辩论,即同文馆之争。

十二月(1867年1月—2月),奉旨管理右翼近支第三族族长事务。

同治六年 丁卯(1867年) 36岁
五月十五日(6月16日),奏告各国条约已届“修约”之期,为防止再起冲突,请预先调南北洋洋务人员到总理衙门以备咨询。

九月十五日(10月12日),廷寄各省督抚,示意不应寄希望于通过“修约”倒退于闭关
时代,开放方向将保持不变,但对西方近代科技采用到何种程度以及怎样抵制各国的下一步侵略要求,著令各督抚预筹应对方针。

十月下旬(11月末),连日派人到美国使馆与即将卸任的美国公使蒲安臣晤谈组建巡回使团诸细节问题。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使团访问欧美各国。

十一月初二日(11月27日),奏报由蒲安臣带领巡回使团出使的理由,该使团副使为满人志刚与汉人孙家谷。

十二月初八日(1868年1月2日),总理衙门开始与英国公使谈判“修约”,前后长达一年之久。

十二月十一日(1月5日),东捻军在扬州瓦窑铺战败,首领赖文光被俘就义。

同治七年 戊辰(1868年) 37岁
正月十五日(2月8日),亲自负责京师巡防事宜,以醇王奕譞率京师精锐部队神机营留守京师,其余神机营及五城团防部队进守涿、易二州防堵西捻军北进。

二十六日(2月19日),以上谕诏令左宗棠总前敌战事,遣陈国瑞另募一军为特别部队,以恭亲王节制左宗棠等各督抚。

闰四月(5—6月),奉上谕补授宗人府左宗正。

六月二十八日(8月16日),最后一股西捻军被包围于黄河与徒骇河之间,全军覆没,首领张仲禹不知下落。

七月初十日(8月27日),以平捻大功告成,协助两宫皇太后大赏功臣。

十一月十四日(12月27日),奉旨将次子载滢过继于八弟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

是年,曾与入觐的江苏巡抚丁日昌当面研究招华商购轮船运漕粮进京问题。

同治八年 己巳(1869年) 38岁
八月初三日(9月8日),偕军机各大臣进见慈安太后,以山东巡抚丁宝桢密报太监安德海一行入山东招摇,请以违制罪就地正法。安德海为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

九月十九日(10月23日),中英订立新修条约十六款,善后章程十款及税则十条,对英国资产阶级侵华意图有所抵制。

是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不久,英国公使阿礼国回国,话别中恭王讲:“把你们的鸦片烟和传教士带走,你们就会受欢迎了。”

同治九年 庚午(1870年) 39岁
四月十二日(5月12日),以痧症请病假。

五月二十三日(6月21日),天津发生大规模教案。

五月二十六日(6月24日),驻华各国公使联合发出“致恭亲王及各大臣函”,对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指责此次事件为有预谋有组织的排外事件。此时,恭王尚在病假中。

六月二十五日(7月23日),在讨论天津教案的御前会议上,力排众议支持曾国藩的严办方案,遂成定议。

十月十日(11月2日),英国公使威妥玛照会总理衙门:英国政府未批准前议新约。

同治十年 辛未(1871年) 40岁
正月二十六日(3月16日),七弟醇王因天津教案事不满于恭王,上密折攻击恭王身兼内政外交双重大权“甚可畏也”。两宫皇太后未采纳,亦未批评醇王。

七月十九日(9月3日),曾国藩、李鸿章奏派陈兰彬、容闳带领幼童赴美国留学,恭王积极支持。

十二月十四日(1872年1月23日),内阁学士宋晋上折反对中国自造轮船,恭王将此折寄往福建及两江,要求复议。

同治十一年 壬申(1872年) 41岁
二月初三日(3月11日),奉懿旨与户部尚书宝鋆办理同治帝大婚筹备事宜。

二月三十日(4月7日),廷寄李鸿章、左宗棠、文煜、王凯泰、沈葆桢进一步讨论宋晋关于停造轮船的意见,同时要求讨论洋枪炮、弹药等是否尚需制造。

六月二十八日(8月2日),总结此次关于工业化道路问题的辩论,指出学造轮船枪炮等事应“精益求精”,而“不可惑于浮言,浅尝辄止”;提出发展近代工业可以引进设备,聘用洋人技术员,但要“自操主权”;探索性地提出两条发展途径:一是以民用养军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二是改革经营方式,在官办之外,可搞“官督商办”或者“商办”企业,以提高经营效益。

九月十九日(10月20日),以同治帝大婚礼成,奉懿旨加恩“亲王世袭罔替”。

同治十二年 癸酉(1873年) 42岁
正月二十三日(2月20日),京察,从优议叙。

正月二十六日(2月23日),举行同治帝亲政大典。

十月初八日(11月27日),同治帝将柬修圆明园的御史游百川革职,恭王与醇王苦劝,同治帝勉强收回成命。

同治十三年 甲戌(1874年) 43岁
三月二十六日(5月11日),总理衙门正式抗议日本出兵侵略台湾。

五月初一日(6月14日),廷寄沈葆桢等人,同意他们关于“公布中日间多次照会的内容以求国际公评;购买铁甲舰、水雷及其他军火器械;借用洋款;设置闽台电报线”等项要求,命迅速办理。

五月十一日(6月24日),调淮军6500人援台。

七月十六日(8月27日),恭王等十重臣联衔上疏,劝谏八事,以停园工为首。

七月十八日(8月29日),恭王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大怒,斥恭王:“此位让尔,何如?”

七月二十九日(9月9日),再次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恭王“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公布。

八月初一日(9月11日),两宫皇太后出面干预,赏还恭王“亲王世袭罔替”;同日上谕宣布停修圆明园,改修北中南三海。

九月初二日(10月11日),中日谈判在北京开始,日本代表大久保利通开口索要洋银500万元,恭王与文祥断然拒绝,表示一个钱也不给,以后谈判中,日方要价一再降低。

九月二十二日(10月31日),《中日台事专条》在北京签字,中国应允拿出收买日军营房费及抚恤费共50万两白银,日本退兵台湾。

九月二十七日(11月5日),与文祥等筹划海防,拟定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项办法,要求各疆臣讨论。

十一月初五日(12月13日),因同治帝病重,除汉文折件批答已由李鸿藻代笔外,其清文折件批答由恭王代笔。

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2日),同治帝病死,当夜,按慈禧太后懿旨,迎立醇王之子载湉入宫即位。

十二月二十二日(2月2日),李鸿章进京为同治帝奔丧,与恭王谈近代化建设问题,建议修筑铁路。恭王认为此事必要,但又说:“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

光绪元年 乙亥(1875年) 44岁
正月二十九日(3月6日),奏请饬令沿海督抚筹议海防。

二月十二日(3月19日),英国公使威妥玛向总理衙门送交备忘录,提出马嘉里案交涉,内有要求赔偿、公使觐见、改善税务等六项。

四月初二日(5月6日),奏请拨45万两白银交赫德,先定购四艘英国炮舰。

四月初七日(5月11日),奉懿旨,惠陵(同治帝陵)择吉兴工,所有一切事宜著其总司稽查。

四月二十一日(5月25日),向法国公使抗议法国侵略越南,拒绝法方关于开放云南边境一处为商埠以通航越南红河的要求。

四月二十六日(5月30日),由总理衙门进“筹办海防事宜”等折片,请各督抚整顿军政,留意外交,不得轻启衅端,以固边防。寄谕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令李鸿章先购铁甲舰一只;批准于磁州、台湾试办机器采煤;著令左宗棠统筹西征及防范俄人事务。

八月初七日(9月6日),正式拒绝法国关于开放云南蛮夷地方的要求。

八月十五日(9月14日),英国公使威妥玛以“最好战的意图”进行讹诈,恭王派文祥出面谈判,“议不合”,威妥玛以此为借口离开北京。

本月(9月),经常与赫德在总理衙门研究商务税务问题。

十二月(1875年12月至1876年1月),奉上谕署理宗人府宗令。

光绪二年 丙子(1876年) 45岁
二月(2—3月),奉上谕暂署宗人府银库印钥。

五月初五日(5月27日),哭祭文祥,文祥初四日病卒。

七月二十四日(9月11日),《中英烟台条约》签订,经李鸿章之手。

九月(10—11月),奉旨派充玉牒馆总裁。

十二月初五日(1877年1月18日),廷寄两江认筹50万两,浙江认筹20万两,江西认筹20万两,湖北认筹10万两,同时作为官本交招商局,支持合并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光绪三年 丁丑(1877年) 46岁
四月初二日(5月14日),向英国记者发表谈话说:“中国若能解除鸦片与传教士两大害,中英关系自能改善。”

光绪四年 戊寅(1878年) 47岁
五月二十二日(6月22日),派崇厚接收伊犁。

光绪五年 己卯(1879年) 48岁
二月十四日(3月6日)亥时,三女生,侧福晋刘佳氏所出。

是年,侧福晋王佳氏病故,无所出,恭王闻讯星夜从东陵赶回京城。

四月初(5月下旬

姓名:爱新觉罗·奕欣
别名:鬼子六 :)
生辰:道光十二年11月21日(1833.01.11)
民族:满族
祭日:光绪廿四年04月10日(1898.05.29)
籍贯:北京
地区:北京
国家:清代
职业:军机首揆,亲王道光十二年 壬辰 1岁
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丑时生,为道光帝第六子,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

道光十七年 丁酉(1837年) 6岁
是年,入上书房读书,与皇四兄奕詝同往来,关系密切。功课为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儒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十余岁左右,与皇四兄同在书房,课余习武,共创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道光帝赐枪法名曰“棣华协力”、刀法名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1846年) 15岁
春(此前某年或本年,史料纪年不详),道光帝率诸皇子行猎于京师南苑。行前,皇四兄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向奕詝密授“示仁”之策。行围中,奕?猎获最多;奕詝一无所获,对道光帝说:“时值春和,不忍伤生”。道光帝不审奕詝此言意在藏拙而赞为“帝王之言”,但对帝位继承问题仍未决定。奕?此次行猎有《南苑小猎》一诗以纪其盛。

是年,道光帝病体缠绵,年近七旬,储位之争公开化。一日,道光帝召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同时进见。奕詝师傅杜受田授计说:“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奕?师傅卓秉恬授计说:“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结果,道光帝被奕詝打动,遂密定储位。

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1848年) 17岁
是年,奉道光帝命,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瓜尔佳氏为嫡福晋,瓜尔佳氏时年15岁。

道光三十年 庚戌(1850年) 19岁
正月十四(2月25日)卯刻,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一为“皇六子奕?封为亲王”。一匣两谕,为清代锦匣封名制度以来绝无仅有之事,表现了道光帝虽传位于四子奕詝,仍对六子奕?深切眷顾。当日,道光帝崩。十二日后,奕詝即位,加恩恭亲王奕?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

咸丰元年 辛亥(1851年) 20岁
四月(5月),咸丰帝授恭王为十五善射大臣。

咸丰二年 壬子(1852年) 21岁
四月(5—6月),咸丰帝将恭王分府出宫,指原庆郡王府为恭王府邸。此府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近人考证,此处是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八月十五日(9月28日),咸丰帝驾幸恭王别墅“朗润园”,为之题园名,山、水、亭、轩之名,并赐诗一首,极示关切之意。恭王有答诗一首。

是月,奉旨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

咸丰三年 癸丑(1853年) 22岁
正月初一日(2月8日),恭王答咸丰帝诗有“南疆不日兵戎弭,喜看红旗报捷先”句。

本月,奉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

二月二十日(3月19日),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天王洪秀全入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九月(10月),太平军北伐部队进入直隶省,清廷大惊。

九月四日(10月6日),咸丰帝授桂良为直隶总督,办理防剿事宜。

九月九日(10月11日),咸丰帝拜惠亲王绵愉为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守卫畿辅。同日,命恭王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十月初七日(11月7日),奉旨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十一月十二日(12月6日),奉旨廷寄曾国藩赶办水师船只炮位,准备统带六千楚勇赶赴安徽会攻安庆。

咸丰四年 甲寅(1854年) 23岁
二月初二日(2月28日)巳时,长女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二月二十五日(3月23日),参与钱钞改革,决定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以解决军饷困难。

是日,奉旨添派管理三库事务,并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

四月(4—5月),奉旨补授宗人府右宗正。

六月(6—7月),奉旨调补镶黄旗汉军都统。

八月二十四日(10月15日),英、美公使驶抵大沽,要求修约。咸丰帝派长芦盐政文谦、前任盐政崇纶、天津镇总兵双锐等出面交涉。经军机处廷寄的方针是断然拒绝修约,如有具体要求须返回上海或广州办理。

九月(10—11月),奉旨升授宗人府宗令,又授为阅兵大臣,调补为正黄旗满洲都统。

咸丰五年 乙卯(1855年) 24岁
正月十九日(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连镇,太平军北伐领导人林凤祥被俘,正月二十七日(3月15日)于北京凌迟。清廷褒奖僧军将士,加封僧格林沁为亲王。

某日(某日),奉旨总理行营事务。

二月(3—4月),奉旨赏穿黄马褂。

四月十六日(5月31日),僧军引运河水灌冯官屯,俘太平军北伐领导人李开芳,彻底粉碎太平军北伐计划。

五月初十日(6月23日),咸丰帝率王公大臣于乾清宫举行凯撤典礼,颁赏参与粉碎北伐的有关人员,并撤销京城巡防局。恭王以军机运筹之功叙奖,同时撤销巡防之职。

七月初一日(8月13日),生母康慈太妃(即静太妃)病重,恭王为生母请求咸丰帝晋封皇太后,咸丰帝含混答应,恭王即传旨册封,咸丰帝不满。

七月二十一日(9月2日),即葬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咸丰七年 丁巳(1857年) 26岁
五月(5—6月),奉旨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又命管理镶红旗新旧营房事务。

十一月十四日(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咸丰八年 戊午(1858年) 27岁
三月十一日(4月24日),英法美俄四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全权大臣会议于天津或北京。

四月二十一日(6月2日),与惠亲王绵愉、五哥敦郡王奕誴联名复奏,主张对英法美俄四国的要求不屈,加强御敌兵力,统归僧格林沁调遣;赞同泄京津间运河水防止英法进犯北京;反对于京师多设粥厂以保治安;建议密谕新任广督黄宗汉在粤督练兵勇,配以绅民,相机驱逐英法联军于广州。

四月二十五日(6月6日),单衔具折反对咸丰帝派耆英去天津参与议和;主张天津谈判不要一味示弱,联军如敢登陆,应令“兵勇合击”;建议密令粤绅罗敦衍激励乡兵攻广州,廉兆纶捣香港。

五月初五日(6月15日),奉旨与惠亲王、敦郡王及军机大臣等处理擅自回京的耆英。

五月十三日(6月23日),单衔具折,反对钦差大臣桂良和花沙纳与英法所议条约中关于开放长江口岸诸埠的条款;重申以战迫和之议。

五月二十日(6月30日),咸丰帝批准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

是月,奉旨管理雍和宫事务,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

八月初四日(9月10日),得长子,咸丰帝赐名载澄,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咸丰九年 己未(1859年) 28岁
四月(5月),奉旨补授为内大臣。

五月二十五日(6月25日),清军大沽口抗战大捷。

十二月某日(某月某日),奉旨补授为管宴大臣。

咸丰十年 庚申(1860年) 29岁
二月二十三日(3月15日)辰时,次女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七月初六日(8月22日),清军僧格林沁部战英法联军,自大沽口败至天津,旋又败至通州张家湾。

七月初八日(8月24日),咸丰帝派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为钦差大臣赴津议和。

七月二十三日(9月8日),咸丰帝改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赴津议和。

八月初四日(9月18日),根据上谕,钦差大臣载垣命僧格林沁部将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扣押。英法联军进犯,僧格林沁部败,通州失守。

八月初七日(9月21日),僧格林沁部及胜保部再战联军于八里桥,大败。咸丰帝改派恭王为钦差大臣,给予便宜行事全权。

八月初八日(9月22日),咸丰帝带肃顺等近臣及嫔妃逃离北京。恭王以“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和硕恭亲王”名义向英法联军发出首次停战照会。

八月初十日(9月24日),照复英法使臣额尔金和葛罗,提出释放巴夏礼的条件,甚强硬。同日密奏:巴夏礼是敌中画策之人,“岂可遽令生还”。但又指示改善巴夏礼等俘虏待遇。

八月十四日(9月28日),密旨请放还巴夏礼。

八月十六日(9月30日),咸丰帝批答:不为遥制,总期抚局速成。

八月二十一日(10月5日)夜,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接连数日在园内劫掠并小股纵火。

八月二十四日(10月8日),命人送还巴夏礼等俘虏于英法联军。

九月初四日(10月17日),英法联军大肆纵火,焚毁圆明园大部分建筑,以打击清政府并报复谈判代表被扣押一事。

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与英使额尔金会谈,在续增条约(即《中英北京条约》)上签字,并交换《中英天津条约》批准书。

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与法使葛罗会谈,签订《中法北京条约》,交换《中法天津条约》批准书。

九月二十六日(11月8日),与文祥、胜保联名奏请咸丰帝早定回銮日期。

九月三十日(11月12日),单衔奏请咸丰帝回銮,保证来春英法公使驻京时不致再启争端。

十月初二日(11月14日),与俄使伊格纳提耶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放弃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

十月初七日(11月23日),俄使伊格纳提耶夫来辞行,表示愿向清政府赠送鸟枪1万杆,火炮50尊。会见后,恭王与桂良、文祥商议,觉不仅武器可以接受,即“借师助剿”亦属可行,当下缮折请咸丰帝密饬南方正在与太平军作战的各省将帅商酌。

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会同桂良、文祥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提出新时期外交总方针,要求调整中外关系,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镇压太平军起义;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具体处理涉外事务,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总机构;同时建议设立三口通商大臣(后称北洋通商大臣)及五口通商大臣(后称南洋通商大臣)分别处理南北方对外通商事务。

十二月初十日(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所议,派令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十二月十一日(1月21日),鉴于大多数督抚将帅反对“借师助剿”,提议聘用洋人训练洋枪队,并筹购西方枪炮船只。

十二月十四日(1月24日),上《奏请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首次提出“自强”口号,并将之定为新时期的治国纲领。

咸丰十一年 辛酉(1861年) 30岁
二月初一日(3月11日)亥时,次子载滢生,侧福晋薛佳氏所出。

二月十八日(3月28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拜谒。

二月二十三日(4月2日),英国公使卜鲁斯拜谒。

三月十七日(4月27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正式照会将提前撤退广州驻兵。同日,英国公使卜鲁斯送来同样照会。

四月二十一日(5月30日),为九江百姓阻挠英国设立领事馆事件照复英国公使,表示将咨照江西省地方官弹压,决不宽贷。

五月初八日(6月15日),下午,初次会见赫德,就通商、海关、财政等问题进行交谈,对赫德表示满意。赫德呈出章程七件、禀呈二件。

五月三十日(7月7日),会同桂良、文祥奏请购买一支小型舰队。

七月十八日(8月23日),得到咸丰帝病危的准确讯息,见到关于派定八大臣赞襄政务的上谕,知道被排斥于外。

七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8月26日、27日),热河密使到京,遂正式奏请“奔谒梓宫”。

八月初一日(9月5日)早,到达热河行在,哭祭后,单独见两宫皇太后,密商政变问题。

八月初六日(9月10日),自热河启程回京,临行面见两宫皇太后,建议早定回京日期。

八月初十日(9月14日),回至北京,秘密部署政变。

九月二十九日(11月1日),率留京王大臣出城迎接同治帝及两宫皇太后,回至宫内,向两宫皇太后密陈政变准备就绪。

九月三十日(11月2日),政变一举成功,八大臣落网。

十月初一日(11月3日),两宫皇太后懿旨授其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任领袖;补授宗人府宗令。

十月初二日(11月4日),奉旨补授总管内务府事务大臣,管理内务府银库事务。

是月,奉旨赏食亲王双俸;奉旨除朝会大典外,其余谕旨及奏折毋庸书名;奉旨管理火器营事务;奉旨管理祭祀太庙及近支婚嫁事务。

十月初六日(11月8日),处决肃顺集团主要人物肃顺、载垣、端华。

十月十八日(11月20日),协助两宫皇太后委派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十一月初一日(12月2日),举行垂帘听政仪式,率内廷诸臣及王大臣、六部、九卿在养心殿前行礼,至养心殿内御案前接递奏章,太后垂帘与亲王辅政的新时期开始。

十二月初九日(1862年1月8日),两宫皇太后宣布将恭王长女抚养于宫中,晋为固伦公主。

十二月二十一日(1月20日),廷寄库伦办事大臣色客通额,因俄国推诿续交枪炮,并不肯教演试放,著不再追索并撤回试演官兵。

十二月二十四日(1月23日),通过上谕同时将豫、鄂、皖、湘、川、赣、浙等省行政及军事指挥权委于汉族官员,表示对汉官的倚重。

是月,奉旨管理神机营事务。

同治元年 壬戌(1862年) 31岁
正月十二日(2月10日),廷寄前敌将帅说,两宫皇太后每日与议政王军机大臣等筹商军务,表示新的政治中枢对前敌军务的关切,要求各将帅将有关军务的“胜算老谋”及时奏闻。

正月二十一日(2月19日),奏请从京营八旗中抽调官兵126名赴天津,随后崇厚(三口通商大臣)又抽调津兵620名,一同接受英国教官训练。

是月,懿旨加恩赏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以示优遇。

二月十三日(4月11日),廷寄曾国藩查参江苏巡抚薛焕,催促李鸿章迅速雇用外轮运兵至指定战区。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外国轮船运兵。

四月(5月),奉旨管理造办处事务。

六月(6—7月),奉上谕管理钦天监及算学事务。

六月十五日(7月11日),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同文馆在恭王积极筹划下开始试教,该校初期是单纯的外国语言文字学校。

七月二十五日(8月20日),正式奏请开办同文馆,呈进章程六条。

同治二年 癸亥(1863年) 32岁
十月初五日(11月15日),以英国人李泰国办理购买小型舰队欲侵夺海军主权事,遣散舰队,将李泰国原任总税务司职务免去,委任英国人赫德接替。

同治三年 甲子(1864年) 33岁
正月初二日(2月9日),两宫皇太后正式册封恭王长女为固伦公主。

二月二十一日(3月28日)巳时,次女夭亡,时年五岁。

四月十四日(5月19日),以上谕晋升对太平军作战有功的常胜军管带英国人戈登为提督衔。

五月十一日(6月14日),赏戈登黄马褂及翎顶,同时解散戈登控制的常胜军。

六月二十日(7月23日),接到南京克复捷报。

六月二十八日(7月31日)丑时,三子载浚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七月初三日(8月4日),因攻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上谕大赏功臣,恭王以主持军机处居首功,赏加三级军功,加赏长子载澄贝勒衔,封三子载浚为入八分辅国公,次子载滢为不入八分镇国公。

是月,奉旨调正黄旗满洲都统;奉旨管理左右两翼宗学事务;自请停亲王双俸,懿旨著令仍食双俸,不准固辞。

同治四年 乙丑(1865年) 34岁
三月初七日(4月2日),慈禧太后发下错字连篇的手谕,革去恭王的议政王及军机大臣等一切爵职。

三月十六日(4月11日),因王大臣纷纷反对罢斥恭王,懿旨加恩仍在内廷行走,并仍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四月十四日(5月8日),懿旨著令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而不恢复“议政王”名号。

是月,奉上谕,仍令总司定陵(咸丰帝陵寝)工程处稽查;奉旨补授正白旗满洲都统。

四月二十九日(5月23日),请两宫皇太后委任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剿捻。

六月(7—8月),奉旨补授总理行营大臣。

九月(10—11月),固请撤去长女“固伦”名号,两宫皇太后准奏,改封为荣寿公主。

同治五年 丙寅(1866年) 35岁
正月初六日(2月20日),奏请派政府官员出国考察。

正月初十日(2月24日),接见考察团负责人斌椿,寄以厚望。

二月二十四日(4月9日),廷寄给沿江沿海督抚官文、曾国藩、左宗棠、瑞麟、李鸿章、刘坤一、马新贻、郑敦瑾、郭松焘和崇厚等人,责令讨论赫德《局外旁观论》及英参赞威妥玛《新议论略》,并发表恭亲王领衔的总理衙门意见,启发他们顺应世界工业化的潮流,筹谋推进近代化建设和各项改革以“保国保民”。把“自强”大业由“平内乱”阶段转移到“御外侮”阶段,标志治国纲领的战略重点转移。

四月二十四日(6月6日)寅时,三子载浚夭亡,时年三岁。

八月二十八日(10月6日),奏请设立天津军火制造局,奉旨令崇厚筹办。

九月初六日(10月14日),长女荣寿公主由慈禧太后指婚于固伦额驸景寿之子志端。

十一月初一日(12月7日),以曾国藩剿捻失败,批准其辞呈,让他仍回两江总督原任,以李鸿章接替剿捻。

十一月初五日(12月11日),奏请在同文馆加设自然科学课程(时称“天文”“算学”)并建议扩大招生范围于满汉举人、贡生以及五品以下京外官员,由此引起近代史上第一次教育大辩论,即同文馆之争。

十二月(1867年1月—2月),奉旨管理右翼近支第三族族长事务。

同治六年 丁卯(1867年) 36岁
五月十五日(6月16日),奏告各国条约已届“修约”之期,为防止再起冲突,请预先调南北洋洋务人员到总理衙门以备咨询。

九月十五日(10月12日),廷寄各省督抚,示意不应寄希望于通过“修约”倒退于闭关
时代,开放方向将保持不变,但对西方近代科技采用到何种程度以及怎样抵制各国的下一步侵略要求,著令各督抚预筹应对方针。

十月下旬(11月末),连日派人到美国使馆与即将卸任的美国公使蒲安臣晤谈组建巡回使团诸细节问题。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使团访问欧美各国。

十一月初二日(11月27日),奏报由蒲安臣带领巡回使团出使的理由,该使团副使为满人志刚与汉人孙家谷。

十二月初八日(1868年1月2日),总理衙门开始与英国公使谈判“修约”,前后长达一年之久。

十二月十一日(1月5日),东捻军在扬州瓦窑铺战败,首领赖文光被俘就义。

同治七年 戊辰(1868年) 37岁
正月十五日(2月8日),亲自负责京师巡防事宜,以醇王奕譞率京师精锐部队神机营留守京师,其余神机营及五城团防部队进守涿、易二州防堵西捻军北进。

二十六日(2月19日),以上谕诏令左宗棠总前敌战事,遣陈国瑞另募一军为特别部队,以恭亲王节制左宗棠等各督抚。

闰四月(5—6月),奉上谕补授宗人府左宗正。

六月二十八日(8月16日),最后一股西捻军被包围于黄河与徒骇河之间,全军覆没,首领张仲禹不知下落。

七月初十日(8月27日),以平捻大功告成,协助两宫皇太后大赏功臣。

十一月十四日(12月27日),奉旨将次子载滢过继于八弟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

是年,曾与入觐的江苏巡抚丁日昌当面研究招华商购轮船运漕粮进京问题。

同治八年 己巳(1869年) 38岁
八月初三日(9月8日),偕军机各大臣进见慈安太后,以山东巡抚丁宝桢密报太监安德海一行入山东招摇,请以违制罪就地正法。安德海为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

九月十九日(10月23日),中英订立新修条约十六款,善后章程十款及税则十条,对英国资产阶级侵华意图有所抵制。

是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不久,英国公使阿礼国回国,话别中恭王讲:“把你们的鸦片烟和传教士带走,你们就会受欢迎了。”

同治九年 庚午(1870年) 39岁
四月十二日(5月12日),以痧症请病假。

五月二十三日(6月21日),天津发生大规模教案。

五月二十六日(6月24日),驻华各国公使联合发出“致恭亲王及各大臣函”,对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指责此次事件为有预谋有组织的排外事件。此时,恭王尚在病假中。

六月二十五日(7月23日),在讨论天津教案的御前会议上,力排众议支持曾国藩的严办方案,遂成定议。

十月十日(11月2日),英国公使威妥玛照会总理衙门:英国政府未批准前议新约。

同治十年 辛未(1871年) 40岁
正月二十六日(3月16日),七弟醇王因天津教案事不满于恭王,上密折攻击恭王身兼内政外交双重大权“甚可畏也”。两宫皇太后未采纳,亦未批评醇王。

七月十九日(9月3日),曾国藩、李鸿章奏派陈兰彬、容闳带领幼童赴美国留学,恭王积极支持。

十二月十四日(1872年1月23日),内阁学士宋晋上折反对中国自造轮船,恭王将此折寄往福建及两江,要求复议。

同治十一年 壬申(1872年) 41岁
二月初三日(3月11日),奉懿旨与户部尚书宝鋆办理同治帝大婚筹备事宜。

二月三十日(4月7日),廷寄李鸿章、左宗棠、文煜、王凯泰、沈葆桢进一步讨论宋晋关于停造轮船的意见,同时要求讨论洋枪炮、弹药等是否尚需制造。

六月二十八日(8月2日),总结此次关于工业化道路问题的辩论,指出学造轮船枪炮等事应“精益求精”,而“不可惑于浮言,浅尝辄止”;提出发展近代工业可以引进设备,聘用洋人技术员,但要“自操主权”;探索性地提出两条发展途径:一是以民用养军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二是改革经营方式,在官办之外,可搞“官督商办”或者“商办”企业,以提高经营效益。

九月十九日(10月20日),以同治帝大婚礼成,奉懿旨加恩“亲王世袭罔替”。

同治十二年 癸酉(1873年) 42岁
正月二十三日(2月20日),京察,从优议叙。

正月二十六日(2月23日),举行同治帝亲政大典。

十月初八日(11月27日),同治帝将柬修圆明园的御史游百川革职,恭王与醇王苦劝,同治帝勉强收回成命。

同治十三年 甲戌(1874年) 43岁
三月二十六日(5月11日),总理衙门正式抗议日本出兵侵略台湾。

五月初一日(6月14日),廷寄沈葆桢等人,同意他们关于“公布中日间多次照会的内容以求国际公评;购买铁甲舰、水雷及其他军火器械;借用洋款;设置闽台电报线”等项要求,命迅速办理。

五月十一日(6月24日),调淮军6500人援台。

七月十六日(8月27日),恭王等十重臣联衔上疏,劝谏八事,以停园工为首。

七月十八日(8月29日),恭王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大怒,斥恭王:“此位让尔,何如?”

七月二十九日(9月9日),再次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恭王“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公布。

八月初一日(9月11日),两宫皇太后出面干预,赏还恭王“亲王世袭罔替”;同日上谕宣布停修圆明园,改修北中南三海。

九月初二日(10月11日),中日谈判在北京开始,日本代表大久保利通开口索要洋银500万元,恭王与文祥断然拒绝,表示一个钱也不给,以后谈判中,日方要价一再降低。

九月二十二日(10月31日),《中日台事专条》在北京签字,中国应允拿出收买日军营房费及抚恤费共50万两白银,日本退兵台湾。

九月二十七日(11月5日),与文祥等筹划海防,拟定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项办法,要求各疆臣讨论。

十一月初五日(12月13日),因同治帝病重,除汉文折件批答已由李鸿藻代笔外,其清文折件批答由恭王代笔。

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2日),同治帝病死,当夜,按慈禧太后懿旨,迎立醇王之子载湉入宫即位。

十二月二十二日(2月2日),李鸿章进京为同治帝奔丧,与恭王谈近代化建设问题,建议修筑铁路。恭王认为此事必要,但又说:“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

光绪元年 乙亥(1875年) 44岁
正月二十九日(3月6日),奏请饬令沿海督抚筹议海防。

二月十二日(3月19日),英国公使威妥玛向总理衙门送交备忘录,提出马嘉里案交涉,内有要求赔偿、公使觐见、改善税务等六项。

四月初二日(5月6日),奏请拨45万两白银交赫德,先定购四艘英国炮舰。

四月初七日(5月11日),奉懿旨,惠陵(同治帝陵)择吉兴工,所有一切事宜著其总司稽查。

四月二十一日(5月25日),向法国公使抗议法国侵略越南,拒绝法方关于开放云南边境一处为商埠以通航越南红河的要求。

四月二十六日(5月30日),由总理衙门进“筹办海防事宜”等折片,请各督抚整顿军政,留意外交,不得轻启衅端,以固边防。寄谕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令李鸿章先购铁甲舰一只;批准于磁州、台湾试办机器采煤;著令左宗棠统筹西征及防范俄人事务。

八月初七日(9月6日),正式拒绝法国关于开放云南蛮夷地方的要求。

八月十五日(9月14日),英国公使威妥玛以“最好战的意图”进行讹诈,恭王派文祥出面谈判,“议不合”,威妥玛以此为借口离开北京。

本月(9月),经常与赫德在总理衙门研究商务税务问题。

十二月(1875年12月至1876年1月),奉上谕署理宗人府宗令。

光绪二年 丙子(1876年) 45岁
二月(2—3月),奉上谕暂署宗人?

奕欣(1832-1898)

奕欣(1832-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