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过山车乐园:苏东坡怎么剽窃诸葛亮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1 04:33:20
苏东坡在哪里剽窃诸葛亮了?证据是什么?

苏东坡的千古名句竟然是剽窃诸葛亮的
  作者:流沙河

  少时书窗诵读东坡名词《念奴桥·赤壁怀古》,似懂非懂,全凭幼稚的想象飞起来,竟得“神游”趣味。今日回想,当时窗外树影蝉声犹存耳目,而光阴已逝去整整六十年。问学未成,人渐老去,却滋生出一些乖僻,往往怀疑古人诳我。就拿这首词来说吧。黄冈赤壁(本名赤鼻矶)坡公游处是否真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景?他不会诳我吗?

  长江三峡五十年前坐船游过,惊心动魄,终身不忘。湖北江汉平原却是坐车,无缘一睹江上景物。书本上说,长江奔出三峡,到宜昌南津关,江面豁然开阔起来,烟波浩渺,水远天低。愈向下游去,江面愈开阔,流速愈缓慢。流到黄冈一带,记载未闻有峡。江上景物,“美哉水,洋洋乎”,那是可以想象的。若说那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就不太好想象了。坡公两游赤壁,前赋后赋二篇。前赋“七月既望”,唯见“水波不兴”,“万顷茫然”。孟秋七月正是江洪暴涨季节,流量丰沛,为一年之最大,景物不过如此。后赋“十月之望”,冬季“水落石出”。石头有了,总不会高大到“穿空”的程度吧。至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只不过反衬出涸水季节流量锐减,水位降落,也不好说什么“惊涛拍岸”。证之以坡公自己的二赋,愈疑他在诳我。

  前几日翻明代傅振商选编的《蜀藻幽胜录》,读诸葛亮著《黄牛庙记》一文云: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拍岸。

  读到这里,忽然一嗝,我惊呆了。坡公那两句,天哪,原来是剽用诸葛亮的。他只改一个字,“排空”改成“穿空”。黄牛庙在三峡最末一段西陵峡中,地处湖北宜昌之西。此庙背靠黄牛山,面临黄牛滩。此处江流狭窄纡回,重岭叠嶂,怒湍骇波。高岸间有巨石,状似一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古人步行经过此处,绕来转去,走了三日三夜,仍能遥见黄牛山的剪影,所以古谣谚云:“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即公元207年,应聘的诸葛亮二十六岁,跟随刘备由西陵峡入蜀,经黄牛庙。以北人而乍见如此险山恶水,遂得“乱石排空,惊涛拍岸”佳句。写景确切新奇,洵大手笔。坡公剽去,用于“水波不兴”,“万顷茫然”,江宽流缓的赤鼻矶,便可能不符合写实之真了。

  什么“写实之真”? 坡公乃是创派的大词豪,才不要你这一套呢!他的想象飞腾起来,但求景物夺人心魄。又不是画静物写生,何必照着葫芦写瓢。真要“写实之真”,像小学生画蛋那样写赤鼻矶,你十四岁那年就不会诵读于树影蝉声的书窗下,得“神游”趣味了。须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以山川之险恶暗示水战之激烈,而又缀一句“卷起千堆雪”,呈现壮美意境,正是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坡公他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写纪实散文,景物必须确实。他乃一代词豪,总要说得天花乱坠,炫人之眼,摄人之魂,他才满意。说他用这两句诳你吗?那你就未免傻得太可爱。赤鼻矶非战场(真战场在蒲圻赤壁),整篇词诳了你,岂止那两句呢。词中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见他很清楚此处不是。明知不是,这一诳就诳出绝代雄词来。

  至于剽用一案,我想诸葛先生有灵,绝不会去挑起民事诉讼,要求坡公道歉赔钱。倒有可能下拜,感谢不已。若不经他剽用,世间能有几人还知悉那两句,于问世一千七百九十八年之后?古人不兴版权保护,要剽随你。隋炀帝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被坡公门下弟子秦少游剽用到词中去:“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古人不认为这有啥不好,没有谁去检举秦学士。

  可能坡公自己觉得总不太好,所以又想遮掩,改为“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但读者不依,今本仍照旧。这首词用字或许有缺点,就是重复使用。整篇共一百字,竟有三个江字,三个人字,两个千字,两个国字,两个间字,两个如字,两个一字,两个多字,两个笑字。推想当初一挥而就,未能琢磨。坡公是个洒脱人,哪在乎这些。

  争锋:东坡剽诸葛?未辨真伪之前其岂可妄下断语
  文汇报 作者:司马朝军

  流沙河先生怀疑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剽用诸葛亮《黄牛庙记》中的“乱石排空,惊涛拍岸”。然而,《黄牛庙记》一文是否果真出自于诸葛之手,前人早启疑端?
  《黄牛庙记》,通常作《黄陵庙记》。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先将此文抄录如下:

  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乱石排空,惊涛拍岸。敛巨石于江中,崔嵬巑岏,列作三峰,平治绛水,顺遵其道,非神扶助于禹,人力奚能致此耶?仆纵步环览,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峦如画。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影现焉,鬓发须眉,冠裳宛然,如彩画者,前竖一旌旗,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传所载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貌目之曰黄牛庙,以显神功。

  流沙河的立足点在于《黄陵庙记》系诸葛亮所作,他丝毫也没有怀疑该文的真实性。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笔者认为《黄陵庙记》是依托之作,并不是诸葛亮的作品,理由有五:

  第一,著录较晚。

  明董斯张撰《广博物志》卷十四、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二、明周复俊编《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七、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六十三以及清迈柱等监修《湖广通志》卷一百四均收录《黄陵庙记》。明杨时伟《诸葛忠武书引》云:

  陈寿《志》所载诸葛氏集二十四篇,《开府作牧》等书具存目录,而裴松之《注》时引亮集云云,至苏东坡、叶水心乃有不见全书之叹,则侯集之亡久矣。追惋散轶,弥深艳羡。近岁娄东王冏伯重辑武侯全书,匪特在侯不容少此。至于弘济世业,劝奖忠孝,郁为大观,而世多不见,见亦不赏。嗟夫枕中鸿宝,帐内《论衡》,岂可为不知者道哉!今余是编,实本冏伯,更张位置,仅三之一,增损事辞,殆十之九,盖因合刻而自成别本,匪掩前书,而故立同异也,互考当自悉之。

  可见,诸葛亮集早已散佚,至明代万历年间才由王冏伯、杨时伟等人重辑。明人辑佚前人著作,一般而言,不讲究学术规范,不注明出处,往往真伪杂糅,甚至伪造古书。四库本《诸葛忠武书》卷首提要云:

  诸葛忠武书十卷,明杨时伟编。……昔陈寿所进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其文久佚,惟其目尚见亮传末。今世所传亮集四卷,由后人采摭而成,文多依托。

  第二,未见称引。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四《诸葛丞相集》提要云:

  诸葛丞相集四卷,国朝朱璘编。璘字青岩,常熟人,官至南阳府知府。是编首卷所录诸葛亮遗文一卷,陈寿所上目录皆不载,盖摭拾《三国志注》及诸类书而成。其《黄陵庙记》,明杨时伟作诸葛书,尝以摭用苏轼“大江东去”词语驳辨其伪。今考陆游《入蜀记》作于乾道六年,记黄牛庙事引古谚及李白、欧阳修诗、张咏赞甚详,独一字不及亮记。袁说友所刻《成都文类》作于庆元五年,亦无此文,然则赝托之本出于南宋以后明甚。璘乃仍然载入,绝无考订。

  《总目》以陆游《入蜀记》记黄牛庙事不及此记、袁说友所刻《成都文类》亦无此文,推断此赝托之本出于南宋以后,殊有见地。

  第三,风格不类。

  明代杨时伟认为:“《黄陵庙记》中‘乱石排空,惊涛拍岸’二语,见东坡‘大江东去’,二语在坡词则佳,而于记为不韵,疑非孔明时浑朴语也。”其《诸葛忠武书引》亦云:“《黄陵庙记》亦绝不类当时语气,别有附乙,以竢明者。又按:传封武乡侯谥忠武,而后人止称武侯,不解何义,因题其端曰《诸葛忠武侯书》,言书不言集,不忘原集也。原集既亡,安得云全?而取赝慁真,疑误后学,如《心书》、《将苑》等类,则匪必陈、裴不载,冏伯不取,而始辨也,是用商之同志,宁核毋滥云。”杨时伟的做法,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称赞。四库本《诸葛忠武书》卷首提要云:“《黄陵庙记》称……其中‘乱石排空,惊涛拍岸’之语,乃剽袭苏轼大江东词,其伪妄尤不待言。”《总目》认为“乱石排空,惊涛拍岸”剽袭苏轼词,持论与杨时伟如出一辙,称杨氏“较诸家颇为精审”,而与流沙河之论适相反背。

  第四,称呼不当。

  四库本《诸葛忠武书》卷首提要云:“《黄陵庙记》称昭烈帝为刘氏,亮之忠荩,断不敢轻蔑其主如是。”

  第五,版本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有不同的版本,朱銶尊《词综》卷六加按语:“他本‘浪声沈’作‘浪淘尽’,与调未协;‘孙吴’作‘周郎’,犯下公瑾字;‘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又‘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作‘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益非。今从《容斋随笔》所载黄鲁直手书本更正。”《御定词谱》认为:“容斋洪迈南渡词家,去苏轼不远,又本黄鲁直手书,必非伪托,词综所论最为谛当,但此词传诵已久,采之以备一体。”而流沙河认为是遮掩伪迹:“可能坡公自己觉得总不太好,所以又想遮掩,改为‘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但读者不依,今本仍照旧。”先入为主,未达一间。

  为什么会将《黄陵庙记》记在诸葛亮名下?相传黄牛神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诸葛为之建祠,一名黄牛庙。因此,后人附会诸葛亮建黄陵庙之事,杜撰《黄陵庙记》,以冒诸葛亮之名。

  综上所述,《黄陵庙记》一文可能是南宋至明初之间文士所为,实非诸葛之手笔。“乱石排空,惊涛拍岸”一语,不是东坡剽诸葛,而是后人袭用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句。真伪先后,需要谨慎辨析,不可马虎从事,妄下断语。故为之一一辨明,以正视听。

背着监考老师

我很讨厌复制资料的人。。

我很讨厌复制资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