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糯米鸡地方:国际单位如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2 09:07:50
像一米应该有多长,一kg到底是多重,这些是谁规定的?

我理解:国际单位都是物理学家们根据科技进步状况协商制订出来的。总是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容易重复的。

千克——“唯一的实物标准”
http://www.scnu.edu.cn/~wuli/mspe/d11/JY1000.html
质量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随着人们对经典物理现象及概念逐步深入的研究认识,对物质质量的理解、界定和测量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其国际代号为SI,我国简称其为国际制,将质量确定为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名称为“质量”(mass),简写为M或m;其单位名称为“千克”,国际单位代号为“kg”;并作文字定义:“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国际千克原器是世界上目前所存的定义最早(1989年)保存最严密的七个基本量中唯一的实物标准。这个实物标准件的由来是这样的:十八世纪中叶,法国为了改变国内计量制度的混乱情况,在规定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1米的同时,在米的基础上规定了质量的单位,即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时的质量为1千克(水在此时密度最大),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国档案局,因而称这个标准千克器为“档案千克”。1872年科学家们通过国际会议,决定以法国的档案千克为标准,用铂依合金制作标准千克的复制器中,选了一个质量与“档案千克”最接近的作为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以这个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标准,沿用至今。
中国“国家千克基准”在1965年由国际计量局检定,并由伦敦的stanton仪器公司加以调整,严格保存在北京中国计量科学院的质量标准库中。

================================================
上文中提到米的定义,但是那是比较早的了,后来有了更准确的方法,现在“米”定义是用光波长更新定义的。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科学家拉格朗日于1791年被选为法国度量衡委员会主席。在他的推动下,法国当局规定:把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为“1米”。1960年,在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界重新规定了米的标准:在真空中,氪86(氪的一种同位素)发出各向同性的橙色光波长的1,650,763倍为1米。这个标准被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恐怕也不完全,据说:

由1983年开始,“1米”被定义为平面电磁波(光)在1/299792458秒的持续时间内在真空中传播行程的长度。而在1960年所订定的标准,即氪的橙红射线的波长则作为参考标准。
“1米”最初的标准为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二千万分之一。也就是由南极或北极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但由于后来发现地球不是正球体,所以“1米”的定义改为某一合金制的金属尺的标准长度。后来激光普及化,“米”的定义改为以光波的波长倍数作标准。但由于测不准定理的缘故,我们没有可能同时得出长度和时间的精确量度。所以,在1983年,国际度量衡组织改以光速为长度标准的定义,将光速定为299,792,458米/秒(准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5%B0%BA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一系列由物理学家订定的基本标准单位.

1960年以来,国际计量会议以米、千克、秒制为基础,制定了国际单位制(简称SI)。国际单位制是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学家们进行科技交流时,必须使用共通的’语言’,这里所谓的’语言’,除了文字、话语及符号外,还包括通用的单位,国际各国间有鉴於通用单位对研究发展的重要性,在第11次国际度量衡总会上提出SI国际单位,并於1969年2月由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以ISO/R1000建议案通令采用,并自1971年元月起,ISO的规格一律采用SI国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