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连锁业全部秘密:只听说过“知青”,最近见到有文章写有“愤青”,啥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3:29:39
这个词好象是处于年轻人之口

原指对社会不满,强烈期望改变现状的青年,现也指民族主义情绪异常强烈的青年或被认为没来由得对很多事物不满的青少年,叛逆期青少年被称为愤怒青年

即“愤怒青年”,原指对社会不满,强烈期望改变现状的青年,现也指民族主义情绪异常强烈的青年或被认为没来由得对很多事物不满的青少年,叛逆期青少年有时也被称为愤青(第一项引申用法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尤为普遍,如无特殊申明本文所讨论的愤青都指这些人)有时为凸出其贬义也写作“粪青”。当然也有人以被称为“愤青”为荣,认为“愤青”恰到好处的体现了青年人奋发上进和不向社会落后风俗妥协的精神风貌,作此种用法时也写作“奋青”。

词源

该词之起源有争议,一称源自1970年代的香港,一称“愤青”一词本来是指文革时下乡的知青,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前途的茫茫无期,心理极度地压抑,造成了一种愤世嫉俗的人格。

愤青群体形成的背景

现在泛指的愤青主要是1980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出生的人,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居多,这批人生长在中国国力日渐增强的年代,又接受过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并对中国曾经沦为半殖民地和日本军队侵略中国的历史印象深刻,历史屈辱感和现实成就感交织在一起,由此培养出一种民族自豪情绪并有强烈的民族自尊,不难想象有人会强烈憎恨历史上曾经侵略或侵害过中国的国家,1999年以后,连续出现中国大使馆被炸,李登辉搞两国论,中美撞机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钓鱼岛争端,日本要求入常等事件,此种情绪立即升温,民族主义迅速崛起,并在青年中蔓延,由此形成了现在为数众多的愤青

愤青的特点和主张

虽然愤青个体在思想上差异很大,但他们仍在不少问题上有着相当的默契。愤青群体普遍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他们将日本和美国视作中国的长期对手,并对外来文化保持谨慎。愤青群体一般都以爱国者自居,并习惯于使用简单的二分法来区分爱国人士和非爱国人士,对他们认为的非爱国者通常会进行言语上的攻击,试图感化非爱国人士的行为在愤青群体中则很少见。愤青普遍认为中国应该更多得利用外交和经济手段对潜在对手进行遏制和打击,并认为,有时为了获得战略上的主动,中国本身的利益损失是必须的。比较激进的愤青团体还主张使用武力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领土争端,甚至有声称要将日本从地图上抹去或是要让日本人以血偿还在侵略中国中欠下的血债。愤青的批评者认为愤青普遍缺乏对历史和国际形势的整体认识,并对他国充满误解,他们举例说部分愤青在媒体上目睹9.11事件中美国世贸大厦倒塌时拍手称快,这充分说明了愤青在人性上的冷漠和历史知识的不全,愤青中鲜有人知道美国在二战中大力援助中国,并有大批美国志愿军在中国参加抗日的事迹。愤青以对待敌人要冷酷无情作回应并称所谓的援助只是为了让中国军队托住日军,以方便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作战。还有人指出所谓的“愤青”只是生活压力过大而希望通过某些名正言顺的管道来宣泄情绪而已和具体主张完全无关,他们举例说有部分“愤青”曾经在中国驻南使馆被炸后以鸡蛋和砖石袭击美国使馆大楼,而后又心平气和得到那个使馆大楼里办留学签证。

历史上的愤青

文革时下乡,那时的“愤青”文化对后来邓小平搞的改革开放起了心理预备作用。其中一批有文采的“愤青”把当时的经历写了出来,名噪一时,比如梁晓声。

另外定义

上世纪50年代英国作家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在伦敦获得轰动 从此引领了一个名为"愤怒的青年"的英国文学新流派 从此 愤青诞生

愤青愤世嫉俗 憎恨冷酷的社会 无聊的生活 伪善的人们 愤怒地抨击着 却又不想当真亲自操刀改革 80年代的中国愤青们未必知道愤怒青年派 但有王朔那"痞子文化"的照耀 你们有几个没说过"我是流氓我怕谁"? 愤青有真假 浅薄粗鄙幼稚肤浅光头吸毒裸奔纹身看毛片儿却不是评定的标准 但愿愤青老了 别依然是敢怒不敢言敢言却无物的愣头青

愤怒的青年

对社会的不满,是一种年轻人的新思想

愤怒青年,指对社会不满,强烈期望改变现状的青年,叛逆期青少年有时也被称为愤青
也作“粪青”

愤青是气球,色彩形状皆大同小异,都充满怒气,弹性也能导致易破的脆弱,越飞越高的最终气炸了,飞不起来的直到泄气光光,他们看似无拘无束,实则难控自己。
愤青讲究行为准则。
愤青最表面,但很少有人觉得他们无知
愤青只管练一身肌肉。
愤青骑自行车时想的是,全世界骑自行车的无产阶级万岁。
愤青戴着耳机听得什么,你离他五米都能听到---摇滚版的《国际歌》。
60岁的邻居老太太偶尔能看到对门的愤青,于是总想报警。
愤青狂喝扎啤,为了勇气,常烂醉。
愤青善于品评时尚,揭露时尚。
愤青故意讲些粗口,爱施舍乞丐给旁人看,找茬跟别人辩论哲学、政治、艺术等等,总想控制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