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情人节在线观看:有谁知道《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03:11:56
这首诗是写于什么年代的
最好能补充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感的,刚刚看到有人回答,那个我自己也查到过,我希望答案简洁一点

这是一些基本情况
  要较完整地解读一首诗歌,使之不至于成为解读者纯粹个人意义上的阐释,就不能离开它所产生的时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时代背景成为诗歌阐释的主体,而是让它成为我们判断基本价值观念、诗歌方向的必要前提。
  由此,在教学《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一诗时,我们必须让学生对一个数字保持敏感,那就是“1949”。这是诗人江河的出生之年,也是新中国诞生之年——江河与共和国同龄。这一点颇具纪念意义,但这也注定了诗人(这一代人)的成长要与共和国的成长一起经历曲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他们的青春年华淹没在诸多政治运动中,他们的青春梦想消蚀在迷惘的无助或清醒的痛苦中。但“残酷”并非生活的全部,“地下诗坛”、“白洋淀诗歌群落”……在悄无声息却又猛烈地涌动思想之潮,理想和信念始终未灭;而一旦禁锢消除,他们便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具体的教学中,介绍这个时代背景不必过详,有所触及即可,因为语文课毕竟不是历史(包括文学史)课,更多内容应让学生自己设法去了解。
  同样是“释放”,具体的诗歌形态是有诸多不同的,有的反思时代、寄意将来,有的铭刻希望,记录成长,我们现在关注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正是后一种。全诗分为四节,在教学之中,我们不妨就与学生一起共诵诗歌,在有关的诗节(句)中共觅“希望”和“成长”。
  一、关于“希望”
  根据诗歌常识,现代诗歌中的“我”往往为抒情主人公,不能等同于诗人,但本诗一开篇就写道:
  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
  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
  直接将自己纳入了诗歌的写作进程。这显然是为了增大抒情强度,增强“现场实感”。那么他想要强调什么情感呢?是“希望”:
  海洋与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
  我们这样站着
  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
  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海洋与冰块相撞”意味着冬天刚刚消逝,“船冲向浪头”表明心中的激情已经升腾,“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正表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之热切,“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则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可能都在展现。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扣住时代背景,发掘诗句中“春天”“冰块”“船”“小树木”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一个冷酷的时期已过去,温暖人心的生活在人们的期待中开始了。
  为了歌唱,玉兰花
  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
  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
  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
  阳光追逐着,鸟儿牵动着
  让我们一块走吧
  在花瓣匆匆铺就的道路上芬芳地走吧
  紫丁香像影子一样在身后晃动
  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献上更多的花朵
  正因诗人强调自己置身于“春天”,他告诉我们,万物都对生活充满希望:玉兰花把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迎春花到处闪烁,阳光追逐,鸟儿牵动,紫丁香晃动,而“我们”则在花瓣匆匆铺成的道路上芬芳地走。为什么是“匆匆”?因为春天的来临带给万物惊喜,就仿佛是一次甜美而突然的遭遇。又为什么“芬芳”?因为这条路的前方展现的是美好的风景。
  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
  想像的云朵在疾风中飞扬
  寻找着美好的声音
  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
  走向辽远的地方,放出喉咙里的力量
  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这里的“你”和“我们”一样,作为对象是不确定的,但作为形象是确定的:对生活充满希望,富于美好想像(如云朵飞扬),在他的心里,这世界的一切声响都成为美好的声音,还要为此而歌唱。
  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
  于是,山脉耸起

  人说:我要生活
  于是,洪水退去
  河流优美地流着

  让我们和更多的人一块走吧
  祖先在风中诉说着青葱的愿望
  在读前四行诗时,也许会有学生认为诗人是把事情说得太轻巧了,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一般。而事实上,作者正是以此来强调对世界图景的期待之殷切,希望它能合乎人们心中的完美构想;而更重要的则是唤起人们心中对生活的热情,希望自己这一代人能够迅速地从并未远逝的创伤(或者废墟)中走出来。“祖先在风中诉说着青葱的愿望”则告诉人们,我们的奋起是在接续古老民族(“祖先”是个形象指称)的文明进程,民族兴盛的理想依然“青葱”,我们没有理由犹豫,只能选择“和更多的人一块走”。
  二、关于“成长”
  成长是生理的,也是精神的;是状态,也是过程。而更多的时候,这些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的,因此在把握本诗的“成长”意义时,我们就不作具体的分解。但是必须向学生说明,这里的“成长”与世俗观念中的“成熟”是有区别的,不是那种圆滑世故,而是相反;如果世俗的成熟是以人心的“浊化”为标志,那么本诗里的成长却是“纯化”。明确这一点以后,诗中“成长”的痕迹才会显露出来。
  捧着激荡的诗
  一直读到希望战栗着升起
  抖索黎明时分蓝色的锋芒
  这里写到了“希望”,但我们仍可把它看成是“成长”的记录。为什么希望是“战栗”着升起?为什么是“抖索”黎明时分蓝色的锋芒?因为那残酷的历史场景还在眼前,对新的历史图景的开启还心存怀疑。有怀疑,就有了理性的成长。
  我知道你那善良的愿望,你们原谅的姑娘
  原谅的,生活中渐渐迷茫的目光
  但那不能原谅的一切
  又尖锐地刺痛你
  你憎恨黑暗,甚至阴影
  因此,清澈地对待别人,清澈得
  看到心,一颗鲜红的浆果在绿叶丛中摇荡

  你将一年又一年把这鲜红的果子挂满枝头
  让善良的人们摘去
  可以宽容一切,唯独不能原谅黑暗(阴影);但是挑战黑暗的方式并非融入黑暗(而这正是世俗的成熟在做的事情),而是让自己“清澈”,也即真诚地对待别人,并期待着让更多的善良的人感动并引领他们同行。如果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走向有升腾和坠落两种,那么以“清澈”对抗“黑暗”正是一种“升腾”的成长形态,也许它不会在眼下被众多人们接受,但它注定是酝酿美好生活图景所必需的积极力量。
  在此基础上,诗人在第三节诗中写到“岩石的语言如大海翡翠”,语言“坦白得像沙滩”,水鸟如“雪花”,江河“蔚蓝”,太阳和星星“睡在我们的怀里”,白帆像“纯洁的姑娘”,一连串的比喻、拟人修辞,勾勒出一幅宇宙万物和谐共存的景象,强调了“清澈”的生活意义。而末两句写针叶树“在冬天也是绿色的战士”,以“冬天”强化了针叶树的不变的品质,实际就是告诉人们,纵使在社会黑暗之时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心,何况是在“春天”呢!当然,这样的图景只是诗人虚拟的可能的图景,也就是只是诗人的“希望”,可以纳入“希望”这部分;但我们想强调的是,这里更重要的是在希望之中,包含着诗人经历黑暗之后精神的成长。
  如果说到这里,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成长明朗的状态和表现,那么第四节则向我们呈现了成长的终级意义——奉献力量,创造生活。在“血液”“太阳”“叶子的小船”“大海浪花”等一连串的意象的灿烂形态的描绘之中,诗人抛出了三问:
  我们又将给大地留下什么呢
  我们的手臂又将收获什么
  岁月的皱纹又将闪出什么样的光辉呢
  无须苦苦寻找答案,这其实就是一声声召唤,要人们如太阳,如大海,去奉献力量创造美好生活。
  但是还不限于此,我们要让学生发现成长的更大的意义:
  我不能设想,美丽的风光
  不在人们脸上闪动
  我们死去和诞生的地方还有什么意义
  我不能设想,崛起的建筑里
  不溢满普通家庭的笑声
  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
  诗人连用了两个“不能设想”,告诉人们,生活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我们创造生活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领略并拥有生活的美丽。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希望”与“成长”的划分是一种嫌于简单化的方式,更多情况下这两者是统一的,所有的差别是在层次上。这一点在上面的解读中也已经语及,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也仅是为了分别强化这两个因素,在教学中是可以揉在一处的。就如全诗的最末两行诗人写道:
  为此
  我和大海一同醒来,拿起工具
  春天伴随我们一同奔腾
  是一种真切的希望,也是一种坚定的成长。希望与成长的交织,构成了本诗充满力量的美。

写于1949年.
作者通过一些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