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图片简笔画彩色:地球变暖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22:05:10

全球气候变暖并非“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呢?在温室里,玻璃能让阳光进入室内,但它却吸收了一定比率的热辐射,并阻挡了这些人室的热辐射返回空间。这样,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加热补偿,温室内白天的温度就会比室外气温高出许多。农业生产上的塑料薄膜育秧、玻璃窗苗床以及北方的塑料大棚菜畦,都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大气中,有一些气体,具有与玻璃相似的作用——让阳光到达地球,阻碍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从而维持了地球表面的气温。这种效应,就如同温室的作用——样,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氯氟烃、臭氧等气体,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越高,保温作用就越强,会使地球温度升高。金星的大气层中CO2含量高达97%以上,因此,温室效应相当显著,其表面温度高达465℃一485℃,在那里,锡、铅、锌等金属都会熔化为液体。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燃料越来越多,向大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日俱增。加之,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对CO2的吸收能力降低,由此引起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某些专家已经提出警告:到2057年,世界的热带雨林可能全部消失。那么,在不到100年至150年的时间里,大气中的CO2将显著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将愈演愈烈,全球将会变暖。据科学家估计,到2l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一4.5℃。全球变暖,非洲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森林消失,沙漠扩大,美国、中美洲和东南亚会遭受旱灾。恶劣的天气可能增多,它将破坏城市,夺去生命。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方蔓延,并可能使欧洲也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的缺水将出现半沙漠化,积雪在欧洲将全部消失,亚热带植被将北迁几千米,使农业生产失调。气候的变暖将会使南北极的高山冰川融化,而使海平面上升。海水的上涨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沿海城市被海水吞没,如我国上海、意大利威尼斯、泰国曼谷、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海滨城市将会遭到灭顶之灾,这将会使很多人无家可归,成为“生态难民”。地球变暖,会导致种种恶果。大气污染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于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提醒人们保护全球气候,减少或避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全球变暖的原因
根据物理学原理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能量,这叫
做热辐射。一般物体的热辐射的波长有一定的范围,由该物体的绝对温度决
定。温度越高,热辐射的强度越大,短波所占的比重越大;温度越低,热辐
射的强度越低,长波所占的比例越大。太阳表面温度约为绝对温度6000K,
热辐射的最强波段为可见光部分;地球表面的温度越为288K,地表热辐射
的最强波段位于红外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被岩石土壤
等吸收,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与此同时,地球表面物质向大气发射出红外辐
射。大气层对红外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就造成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
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使得地球表面的温
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最终,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能量
和它散失的红外辐射的能量达到平衡,形成地球表面现有的平均气温。
如前所述,地球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氮气和氧气占了总量的
99%,但是起到温室效应的却主要是一些微量气体,这些气体对太阳辐射的
主体部分——短波和可见光——吸收很弱,而对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吸收强
烈。因此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大气的温室效应就会加剧,引起地
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的温度升高。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
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烃、一氧化碳等。近百年来的气
候变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的结果。
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以二氧化碳为例,在人类社
会实现工业化以前的19世纪初,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0ppm,而到了
1988年已上升到350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
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
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
速度降低,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
如甲烷、氯氟烃(氟里昂)、氧化氮等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着。

地球变暖就是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冰山消融,海水上涨,气温升高,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恶果已经明白无误地显现在世人面前。气象学家发现,根据过去两年的监测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出现了快速升高的趋势,大大超过了原有的记录。专家们担心,长此下去,温室效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地球变暖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

莫纳罗亚气象台设在夏威夷一座高达3600米的火山顶上,从半个世纪前开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在最初的30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以平均每年1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的幅度增长。随着煤、石油等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在过去20年中每年平均上升1.5PPM,过去10年中的平均增幅高达1.8PPM。而2002年和2003年,这一增幅更是达到了2PPM以上。今年3月份的监测结果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已经达到379PPM,比一年前上升了3PPM,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74岁的气象学家基尔说,连续两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幅度超过2PPM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也许这像以前一样,只是一种偶然的自然现象,但它也有可能是人类对大自然失去控制的标志。很多气象学家都担心,过去两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涨幅增大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内,气候变暖的速度会达到失控的地步。

此外,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是,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反而有所减少。因此有科学家担心,这一快速上升的数据也许表明大自然吸收空气中温室气体的能力在急速减弱,从而意味着地球将会更快地变暖。不过,气象分析学家表示,目前的现象还有待继续观察,现在就做出一个长期的结论为时尚早。

北京师范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博士谢云指出,当前科学家使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预测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结果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未来100年将上升1.4℃-5.8℃,这可能是近一万年中增温最快的.考虑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共同作用,学者预测我国未来100年气温将继续上升,未来变暖的范围也将增加.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弄清楚地球气候系统辐射能量的收支状况,"中国气象局刘震坤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收入".其一部分被直接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被气候系统"吸收消化"以后再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排放回太空.
无论是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还是离开地球的反射或红外辐射变化都将引发地球气候变化.
学者认为,人类的活动也催化了全球变暖进程.刘震坤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几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同步上升的,从工业革命开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了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固定成碳酸钙,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逐步增加.
因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肆虐,沙漠更加干燥;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
我们的地球正有变暖的趋势,已是科学界关注已久的话题.近日,美国学者在刊物上用气候模型论证全球变暖的趋势,而欧洲的一些学者则提出新的理论,认为地球不在变暖,而是恰恰相反.
气候模型论证全球变暖
在11月份《自然》杂志一篇名为《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的影响》的论文中,美国学者用12个气象模型指出了20世纪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变暖,并预测了21世纪全球水文变化,进一步指出如果全球水循环系统被搅乱,就会促进全球气候变暖.
作为小组领头人物的密里(Milly)指出水资源对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生态效应,地球物理等各方面都起了极大的效用.他们针对河川径流和水源补充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有12个现有的气候模型能准确解释20世纪发生的变化.
密里认为20世纪以来的气象变化受到火山活动,太阳黑子,大气环流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气候模型的选择上囊括大气,海洋环流及温室效应.通过对这12个气候模型的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变暖是20世纪显著的气候变化,其中的CCSM3气候系统模式是由布尔德(BOULDER)的大气研究国家中心(NCAR)于去年公布的,它被称为共同气候系统模式第三版本.这是世界领先的大气环流气候模式之一,包括了火山爆发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也蕴涵了海冰漂移吸收太阳光的影响.用这个模式得到的最初的结果表明:如果社会继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全球温度可能将大幅升高.
反对声音:全球将变冷
但是面对着全球变暖的论断,也有不少的反对声音提出.今年8月,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俄罗斯水文气象局中央高空气象台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该理论认为,宇宙射线流在全球气温的变化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对宇宙射线的观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不再升高,而是开始变冷.
研究人员认为,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射线不断投射到大气层上部,并与大气层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次级射线流,次级射线流同样也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宇宙射线在平流层与对流层将空气电离,使空气具有导电性,最终导致地球带电.而地球电荷形成的电场加速了空气中不带电悬浮粒子对比较轻的离子的吸附,变成了水蒸气聚集的中心,这将导致对流层下层的云团数量增加.云团数量不仅影响太阳能流的变化,也影响近地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科研人员认为20世纪地球温度上升是因为宇宙射线的强度渐渐下降了,即对流层和平
流层中空气导电性降低,雷雨活动的下降,云团覆盖区缩小.而宇宙射线强度有着200年周期性的变化,到了21世纪,投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将增加,气温将下降.
而来自英国和荷兰的气象学家于12月1日在英国《卫报》撰文指出,暖流的影响也将使得气温下降.根据专家们提供的数据,自1957年以来,墨西哥暖流已减少了30%,这将导致欧洲大陆的平均气温在未来十年内会下降10°C.荷兰气象研究者巴斯·爱克哈特(BasEickhout)指出这一结果是由于北极地区冰层融化,大量淡水的涌入逐渐阻断海水热交换过程,从而干扰墨西哥暖流的形成.而洋流运动速度的减缓则导致了英国和北欧地区的平均气温会下降数摄氏度,至于更深远的影响科学家们还未探测出来.

地球两极的臭氧层的空洞在逐渐变大,南极都出现贝母云了,你说严重不严重!

南北极臭氧层漏洞在逐步扩大
听说再过十几年上海都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