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的反义词是什么:熟悉鸦片战争历史的请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7:17:00
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中国还能够取得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吗,为什么?

露夕福老兄说的不完全对哦,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府绝对不会不支持抗英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大家还沉浸在泱泱中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英军打过来的时候,道光帝和朝中众臣大为震怒,认为“小小英夷”妄图挑战中华上国是可忍孰不可忍,朝廷一片主战之声。但是经过英军海军炮火的洗礼,然后又见识到大刀长矛在洋枪面前的无力的时候。清政府才惊呼英夷“船坚炮利”不可与敌。这时朝廷的态度才开始转向妥协,后来英军进攻广州城,虽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但是广州还是很快失陷,英军又威胁要以舰队开进渤海,从大沽口登陆直捣京畿。这时道光帝才惊慌失措,被迫妥协签订《南京条约》。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对英国的情况比那些守旧派要更为了解,他主持的虎门销烟也大大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整顿广东南部海防也使得英军舰队一时知难而退。但是两个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是一两个英雄人物就能扭转的。当时的中国的国力孱弱,政府腐败,军队纪律涣散,武器装备极为落后(明朝中叶火器在军中还占到了超过5成的比例,戚继光抗倭时还曾经制造出很多当时非常先进的火药兵器,但是满洲入关以后认为凭借八旗骑兵弓马战阵一样取得了天下所以就完全忽略了火器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军队装备还是以冷兵器为主,即使有少数火枪也都是完全落后于时代的前装火绳枪。火炮更还是那种发射实心炮弹的旧式火炮,而且大多是固定不动的要塞炮,野战炮很少。),因此当时的清军战斗力非常低,充其量也就是能镇压一下老百姓。再加上开战之前英国人的鸦片对中国人的荼毒,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必败之局。

要说近代史上从军事上讲中国有可能胜利的也许中日甲午战争要算一个,当时中国国力比日本强,海军更是号称亚洲第一。但是最终由于政府腐败以及懦弱避战的消极战术思想使得北洋水师自黄海大战后就成为“存在舰队”(和一战的德国公海舰队何其相似,更可气的是德国舰队总体上比英国海军还是要弱一点,但是北洋水师实力是要比日本海军强一些的),最后居然被倭人一锅端。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我也只能说“从军事上”来讲中国有可能获胜,但是战争往往不是完全的军事行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它受政治的影响可能更大些,从这个角度看,甲午之耻也许也是无论如何不能避免的吧。。。

这不是林则徐被不被撤职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当时的政府根本就不支持抗英,不仅如此还总是打压,完全站在洋人的一边,当时的武器装备不仅落后,而且好不容易运到虎门的炮弹中有不少是劣质产品,其中夹杂了不少砖块和木片,当时的提督是关天培吧,他可是一个坚决抗英直至战死的人,他手下的士兵也没有懦夫,攻击敌人也十分准确,可由于武器质量的问题,很多炮弹击中了敌舰却没有爆炸,带来的损伤十分有限。再加上,政府不支持,粮食、武器、军饷都成问题,最后有不少人是弹尽粮绝而不得不败。
一个没落的封建政府怎敌得过一个刚刚经过了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得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的清朝,文官爱钱,武官怕死,因为长久的和平国防荒废,八旗子弟早已沦为败家子的代名词。再加上先前英国以鸦片扣关,虽然林禁了烟可是对军队与国民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了,很多电影都可以看见,不少士兵刚打完战就迫不及待得掏出烟枪抽上几口,有不少人是倒在地上了还在想着抽大烟,这样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
所以,中国的失败并不是败在一两个人身上,而是败在腐朽的制度上。

不可能取得胜利。当时英国船坚炮利,别说是林则徐,就是康熙、乾隆在世,也是取胜无望。

不会,英国侵略者还可以往北方侵略并取得成功

你要懂得,历史是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的!如果没有希特勒,戈林也能取代他,没有戈林,戈培尔也能取代他.没有拿破仑,可能会有个叫破轮船的人横扫欧州!!!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

恐怕不能。林则徐准备广东海防非常成功,但是浙江福建的海防却非常脆弱,林则徐分身乏术,恐怕也难得更多得力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