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举报网站:毛泽东诗词——虞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08:22:51
第一句是堆来枕上愁何状

毛泽东诗词——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凭。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920年

  【译诗】

  忧愁堆在枕边像什么呢?
  像江海翻着波浪。
  长夜里天色是这样难明,
  只好披衣起床无聊地闲坐在寒凉中。
  早晨醒来万念已成灰,
  倦极了但身体却没有依靠。
  一弯残月向西流去,
  面对此情此景不觉凄然落泪。

  【赏析】

  这首诗是毛主席所有诗歌中一个不同寻常的例外。我们都知道毛诗大气、豪放,而这首诗却是纯粹的婉约风格,写得美丽而忧伤。这当然也有一个特定的原因。

  毛泽东与杨开慧是1920年冬天在长沙结婚的。这首诗虽作于1920年,但可以肯定是写于婚前恋爱时期。其中有相思之苦,也有恋人中常有的一些波折、梗阻之类的事情。但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此不多表。但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二人相爱至深,尤其是诗人对恋人的思念。

  另外,关于二人相爱的经过,杨开慧自己也在《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有所表述:“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了他”,婚前有“差不多二年的恋爱生活”。“我觉得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去共这一个命运。”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对毛主席的爱有多么刻骨铭心。

  此诗起首二句,就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忧愁袭来,堆在枕边,犹如江海翻卷着离愁相思的波浪。以水浪写愁,此法自古有之,如李后主著名的“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不一而足。但古人的愁大多偏于婉约,不重气势,当然也有稼轩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之类的大忧愁。而毛主席今夜的忧愁呢?却是“江海翻波浪”,婉约中又露出豪放,但在全诗中这豪放的忧愁仅此一句。

  三、四句,诗人具体说明离愁相思的情状,漫漫长夜,天色何时才露出曙光啊,没有办法,心里难受,只好披衣闲坐在薄薄的寒凉之中,独自消受这份离愁。但并不直接说明这离愁,而是留着一个空间,让读者细细去品尝。

  下阕,顺势写来,继续描绘这忧愁的后果。先点明时间,现在已是破晓,这时,诗人因一夜未眠,又一直沉浸在愁绪里,自然是万念俱灰。而且,身体也很疲倦,却又无依凭。只好面对天边一弯晓月,看着它向西流逝而去。终于,在最后,诗人烘托、渲染的相思之苦达到了高潮。诗人禁不住洒下了眼泪。这是一掬细腻而婉约的眼泪,美丽而凄清的眼泪。

虞美人

枕上

1921年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虞美人·枕上(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注释

〔离人〕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参看《蝶恋花·答李淑一》〔骄杨〕注。一九二○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

〔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凭。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