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十月是什么节:急需毛主席在长征时的小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2 05:03:42
要长征时的!!!!!小小小小故事!!!不要长的!!!!
大家看清楚!!长征时的!!而且我要的是具具体体,有血有肉的故事!

“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
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我们跟随毛主席行军,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行军中,出发早,吃饭早,各人都自带午饭。有一次我们行军休息,大概是上午十点多钟,大家照例拿出自带的午饭吃。那天毛主席因起来得晚些,没带上午饭。我们吃饭时,毛主席到了。他坐在我旁边,对我说:“起来迟了,早饭没吃,也没带上午饭,我的肚子饿得很,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我就把饭给他吃了。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我们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三年还是那双旧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我由白区厦门到漳州,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我盯着他的袜子看,主席把脚一伸,对我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自从我们一同行军,见到的就是这条毛毯,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没收的毛毯,并不是完全没有,但是他不要。

818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后,很多学生开始往北京跑,顿时火车站挤满了人,学生们不买车票就冲上火车,秩序大乱。铁路和市委求助于红卫兵,我们几个学校的红卫兵商量了以后觉得人都跑光了学校的文革没法搞,就决定阻止北上串联的行为。我们在火车站摆了三道防线,站外一道,检票口一道,站台上一道,看到学生模样的就拦下来。我是在站台上的,是最后一道防线。有学生冲上站台的就叫他们回去,有些硬冲的就拉下来,再不听的就拿皮带抽。我那时个子小,只有一米五,不象现在大胖子,我拿了个手提扩音器,声嘶力竭地一遍遍喊着"革命的同学们,我们应该留在学校里,把文化大革命搞完了,大家一起上北京去见毛主席!"这么弄了十来天,终于抵挡不住革命的潮流,831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红卫兵后,我们自己也赶快溜上车,跑出去串联了。出去后先到了长沙,住在虫二楚天他们的长沙一中,晃荡了十几天。他们的饭真难吃,没什么肉,就是辣椒,辣死了,每顿饭都是受罪。跟着我们又到了武汉,一伙人参加冲击湖北省委,批斗张体学,最后湖北省委收买我们,给我们的人每人送了一本精装版袖珍毛主席语录,大家撤兵。武汉的伙食很好,有热干面、豆皮、鸡汤等等,当时算是很好吃的东西了,比起湖南真是天堂。到了九月下旬,学校来电报说十一有接见,要我们赶快上北京。我们在九月二十五到了北京,听说有名额上天安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最后是决定比谁的爸爸官大资格老,终于选出了几个上天安门的代表。

十一那天国庆兼毛主席接见红卫兵,闹腾了大半天,我们都累得半死,不少人挤去邮电局打电报给家里,说是见到了毛主席,我就没有这个兴趣,跑到西单去玩了。十一那天晚上,毛主席准备到群众中来,再搞一次轰动,谁知出了个大麻烦,这个麻烦讲起来也是惊心动魄,结果毛主席把我们红卫兵晾在一边了。所以66年国庆的晚上,毛主席没有什么镜头出现。

过了国庆,又晃荡了几天,我们就回家了。火车上二天二夜的那个挤,真是可怕。最重要的就是占领厕所,否则一路受罪,男孩子还好点,拿个茶缸就可以尿尿,女孩子就倒霉了。回到广州,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只好从火车站走回家。

第二天回到学校,发现我们成了批判对象。因为我们是搞血统论的,和北京老兵(后来组织联动),长沙红保军,武汉三字兵,西安红色恐怖,沈阳红后代是一样的组织,被陈伯达点了名的。一时间学校里批判我们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我们灰头土脸。但是我们真的回到学校还是有不少同学害怕我们,于是派出代表和我们谈判,要我们离开学校。我们自己也觉得什么事情都搞不清楚,出路何在呢?在校外游荡了一些时间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文章,我们就商量要走出去。去哪里呢?找了好多地方,都不能统一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到四十二军的潼湖农场去,我们有个同学他父亲的部下在那里当师长,他同意接纳我们。

风声鹤唳中,我们竖起一杆"长征队"的大旗,告别了正在批判我们的学校,踏上了征途。

长征在路上

商琰、胡园园、叶兴竹:长征路上大仗小仗千千万,可是最有戏剧性的恐怕就数四渡赤水了!毛主席是一位大诗人,可是在这次战役中,毛主席也像一位诗人一样,将军事指挥完美地艺术化,他不但指挥了红军部队南征北战,也“指挥”了老蒋的部队东奔西走。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3月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四渡赤水?,至桐摔以西东皇殿一带。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长征故事

詹璐婷、伍萍、李冰雪:茅台是共和国的国酒,知道为什么它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吗?因为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说起这些,恐怕你要惊讶得合不上嘴,这还得从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脚说起。

茅台酒洗脚

1935年6月16日,红军不战而胜,占领了仁怀县城和茅台渡口。红军将士有幸享用了历史悠久的茅台酒。早在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从而扬名天下。但是,解放后,茅台酒被定为国酒,却是因红军长征路过茅台,曾以茅台酒解乏、疗伤,茅台酒帮助了红军长征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老红军战士在所写的回忆录中,对茅台酒仍然记忆犹新。

曾三将军回忆:“在长征路上,我深深感到脚的重要。道理很简单:长征是要走路的,没有脚就不能行军,没有脚就不能战斗。大家不是听说过‘红军过茅台,用酒洗双脚’的故事吗?,这不是假的,因为用酒擦洗是最好的保护脚的办法。”

耿飚将军回忆:“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组织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李颖:夏天的夜晚,我常常缠着爷爷讲故事。爷爷的故事好多,其中带“马桶”的红小鬼让我久久难忘。

带“马桶”的红小鬼

1935年,毛主席派遣一支先遣部队打头阵到赤水,敌我双方在激战中,只见一名十五、六岁的小红军半蹲半坐在一块石头旁,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变换着位置,偶尔把手伸向背后整理着什么。

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由于敌人增援部队人多,红军的伤亡很大,战争结束后,在清理战场时,当地老百姓在牺牲的红军战士中发现了一个没穿裤子,而只穿着一件没过膝盖的旧军衣,腰上拴着“马桶”的小战士。原来,这个小战士正在生病,肚子拉得很厉害,紧张的行军和激烈的战斗使他顾不得什么,他把一个小铁桶拴上绳子挂在腰间以便在行军作战时应急。先前正是他在一边打仗,一边方便。

小红军战士顽强战斗的情景,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对小红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爷爷又说,那小红军的遗体,开始就安葬在他战斗过的三块山上,1982年同其他红军的遗骨一起被搬迁到了烈士陵园。

玩在赤水

陈韵竹、陈丽竹、金旭东:赤水沿岸风光秀美,当时的红军经过了遵义会议,已经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神出鬼没,边打仗边欣赏着沿途美景,你说,这样打仗能不胜吗?

赤水河

赤水河古称安乐水,在贵州、四川两省边境。源出云南省镇雄县,经贵州省赤水县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长500公里,流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赤水河边茅台镇为驰名中外的“茅台酒”产地。1935年1~3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四渡赤水河,建有茅台渡口纪念碑。

沿河山高水青,悬崖峭壁,险滩急流,森林茂密,景色秀丽。有十丈洞瀑布、葫市摩崖造像、古代官渡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十丈洞瀑布在赤水河支流风溪河上游,落差1.5米,宽68米,为典型的帘状瀑布,景色壮观。

四渡赤水源起遵义会议。聂荣臻回忆说,在会议上,"伯承同志和我在会上建议,我们打过长江去,到川西北去建立根据地,因为四川条件比贵州要好得多。"聂荣臻还具体分析了四川优于贵州的条件。经过大家商量,遵义会议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在相关决议中认为:"遵义一带地形条件不好,北有长江,东、南有乌江,西有横江和横断山脉,不利于红军大规模机动作战;当地党的工作基础薄弱,群众吸食鸦片比较普遍,红军难以扩大。"另据当时红军总部的作战参谋吕黎平回忆:"在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之后的军事会议上,是朱德、刘伯承建议从赤水北上,选择在宜宾与泸州之间的江面作为渡江点,因为他俩知道,这段江面较宽,流速较缓,利于大部队渡江。"

遵义会议使毛泽东重新成为领导层的一员,同时却否定了毛泽东在黎平会议上力主建立川黔边根据地的建议。很显然,当时的毛泽东不主张北渡长江,但他服从了会议的决定。当时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的陈伯钧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毛泽东对自己在会上的处境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遵义会议是借了别人的码头打仗的"。因此对会议取得的成果已很满意,并不想在何处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上再坚持己见。当时毛泽东在红军领导层中的地位伍修权曾作了这样一个评价:"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指导和周恩来同志的具体指挥下"。这表明当时的毛泽东虽然有了参与权和建议权,但还没有指挥权尤其是决策权。

一渡赤水的序幕是1935年1月下旬的土城攻坚战,目的是为北渡赤水扫除障碍,因为土城是赤水的一个重要渡口。据聂荣臻回忆:"由于我们指挥存在缺点等等原因,这一仗没有打好,部队受挫。"据杨成武回忆:"在赤水与我作战的川军负隅顽抗,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由于他们熟悉地形,又有牢固的工事,再加上是以逸待劳,增援部队又陆续赶到,我们越打,敌人越多,打了一天一夜,也解决不了战斗。"再据原川军军官李祖明的回忆:"川军第二十一军郭勋祺部,先到土城布防时,以逸待劳,凭险据守,--红军是攻坚,目标暴露,致受到相当损失。"又据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利在《前所未闻的故事--长征》第175页披露,这一仗红军的伤亡高达4000多人。

1月29日凌晨3时,军委发出了一渡赤水的行动部署:"我野战军拟于今二十九日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原计划北渡赤水后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再北渡长江的方案不行了,遂改为西渡赤水经古蔺南部寻机从宜宾以上的金沙江抢渡。

通过对一渡赤水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最早提出渡赤水的是朱德和刘伯承,目的是贯彻遵义会议的决定,北渡长江,建立川西根据地。

二渡赤水的决策

红军渡过赤水,红一军团的先锋红二师于2月2日进攻敌军严守的永宁城以打开北进通道,但激战两天未果。北进受阻,于是何去何从成为红军的首要问题。

2月5日晨3时,朱德在致各军团的电报中要求"我野战军目前方针在集中全力于长宁以南及西南进行渡金沙江侦察",同时却指出:"在渡江不可能时,即留川滇边机动。"这一电报表明当时军委虽然还在作渡江努力,但已经发生了动摇。

2月6日1 时,军委电告红一、三军团:"根据目前敌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难,军委正在考虑渡江可能问题,如不可能,我野战军应即决心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因此我一、三军团今6号前进地点应向扎西靠近。"这一电报表明当时军委要求立即渡江的态度已经基本转变,而选择在川滇边境建立根据地,以便以后随时寻机渡江。

当晚7时,军委针对已掌握的敌情变化向各军团发出指示:"根据目前情况,我野战军原定渡河计划已不可能实现,现党中央及军委决定我野战军应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这一指示有点模糊,既未指明向东发展的目的,又未指明谁是红军的主要打击对象。这表明当时的红军领导层在北进受挫后对新的战略目标尚未形成共识。

2月9日,红军向西进入云南扎西地区,召开领导层会议以统一认识重新确立战略方向,决定重返黔北建立根据地,也就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方案。

2月10日,从破译的电报中得知敌军正从南北两面逼近扎西,军委下令部队立即"转移到娄山关及其以西地域,争取渡河先机,并准备与薛岳兵团及黔敌为主要作战目标。"在这一命令中军委是把薛岳兵团作为首打目标。

2月11日,红军分三路由扎西秘密回师东进。当晚20时,军委发出命令:"我野战军为准备与黔敌王家烈及周浑元部队作战,并争取向赤水河东发展,决改向古蔺及其以南地域前进,并争取渡河先机。"还特别指出川黔边为红军要赤化的地方,一切道路不可破坏,以便往复运动战。在这一命令中,军委改变了前一天的目标,而把黔敌作为首打目标了。

2月15日20时,朱德发出二渡赤水的行动计划,特别指出:"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在这一命令中红军最后选定了主要的打击对象。

红军决定二渡赤水,目的是建立黔北根据地。从选择作战对象的多次变动来看,应该是决策会议不同意见的反映。军委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如此犹豫和反复,实在是因为1935年元旦的猴场会议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一规定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李德和博古在军事上的专权,却不料为后来的军事决策带来了麻烦,因为政治局大多数成员毕竟不懂军事,从而使军事决策过程在反复的会议讨论中显得漫长而多变。毛泽东本人也在1943年回忆说:"在打鼓新场,洛甫每天要开二十余人的中央会议。"这种情况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的军事决策方式,也恰恰从另一种角度证明了在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立前,毛泽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军事指挥权。

http://maobo.7x.com.cn/gushi/gushi-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