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产品安装记录:谁给我讲一下苏三、杨乃武、小白菜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8:43:35
他们究竟有何冤屈?分别讲,高分悬赏...

1、苏三:明朝北京名妓,戏剧名作《玉堂春》描写的就是她的爱情故事。

  《玉堂春》剧中描写了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苏三。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同贵公子王景隆结识,两人情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一个是非王景隆不嫁,一个是非玉堂春不娶。这王景隆初与苏三结识时,有好几万两银子,经不住老鸨连敲带榨,没用一年时间就都折腾光了。老鸨认钱不认人。一看王景隆已榨不出油水来,就把他赶出妓院,不许他再和玉堂春见面。玉堂春心里只有王公子一个人,景隆一走,任凭老鸨软硬兼施,誓不接客。老鸨无法,只好偷偷地将玉堂春卖给山西省洪洞县的大商人沈洪为小妾。

  沈洪的大老婆皮氏,既刁又泼,水性杨花,暗中和一个叫赵昂的临界生勾勾搭搭,两人一心想做长久夫妻。这一日,皮氏得知沈洪买回个小老婆,就和赵昂商量一条毒计。在沈洪回家的当天晚上,她在给沈洪做的面条里下毒药,将沈洪毒死。然后恶人先告状,嫁祸于苏三。赵昂又花了几千两银子,买通了洪洞县官。所以, 脏官不问青红皂白,就给苏三定了死罪,关在死囚牢里,只等择日开刀问斩。

  再说王景隆被赶出妓院后,几经辗转回到家中,发愤读书,后来赴京赶考,一举金榜题名。王景隆心里也一直惦着苏三,他在北京打听到苏三已被卖到洪洞与人为妾,所以想到山西当官。巧得很,后上委派他为八府巡按,让他前往山西巡视。王景隆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第一站就到了平阳府(今临汾市),他化装来到洪洞,通过四处私访,终于掌握了苏三冤案的内情。他来洪洞县衙,询问苏三案情,当那个脏官知道来人就是新上任的八府巡按时,只好说出实情。王景隆立即另委派官员复审此案,将皮氏和赵昂判了死罪,洪洞知县也被撤职查办。王景隆欢欢喜喜和苏三成了亲 。

  现存的苏三监狱原建于明代,共有两道门,墙高狱深,分普通牢房和死囚牢房,两组建筑相连为一体。普通牢房12间,禁房2间,狱神龛一座。死囚牢处于后院,门头额有虎头牌,内有瓦房与窟洞房,苏三就曾被关押在窟房内。院内有井一眼,人称其为“苏三井”,水井旁有洗衣石槽。院内围墙高厚坚实,门窗狭小网铁丝,阴森可怖。

  苏三监狱院外新建了陈列室,苏三有关冤案的丰富实物资料陈列于此。

  2、《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在晚清时候,是一件耸动朝野、家喻户晓的大案。流传下来的小说、戏曲、弹词、宝卷,为数很多。本书选用的小说两种,一是黄南丁氏所著,一是灵岩樵子所著。书中人物的名字、情节的繁简,虽有所不同,而对案情的交代,却大同小异。之所以选用两种,主要是让读者比较其中的差异,增加阅读的兴味。
  这个号称晚清四大奇案的桃色案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有其原因的。特别是对于今天的读者,更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层的理由,是这个案件所展示的,是晚清风俗民情的一幅风情画卷,是当时苏杭一带社会的缩影。通过故事,我们既看了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的清苦生活,又看到了中、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如书中的葛小大,一个豆腐店的小伙计,如何在生活中苦苦挣扎。而小白菜也不过是动乱社会的牺牲品,才成了豆腐店伙计的童养媳。她在知县公子的引诱、逼迫下,终于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书中描写的水乡小镇。镇上坐茶馆的人们,混迹在药店的无耻的地痞,为了求免瘟疫而举行的盂兰会,都生动、真实的展现了社会的本来落后面貌。
  第二层的理由,是透过案情,看到了晚清的腐败政治,看到了清朝行将溃败的势头。一宗人命案,犯案便是知县大人的儿子,不能明正典刑,却可以明目张胆的请来师爷,出谋划策,移花接木,将其正犯硬塞给杨乃武。那些权势者的哲学是:“天大的案子,只要地大的银子”,便可颠倒黑白。正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知府也好,巡抚也好,都可以买通。药号老板的伪证也可买嘱。小白菜的供词也可威胁利诱。总之,故事透漏的官场黑幕,令人发指!巡抚衙门的一个门丁,都可以狐假虎威,敲诈勒索。公堂上用刑,也可以买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以至于主审官明明知道冤枉,但因为已收了贿金,只好维持原判。再看那监牢里的情形。你想探监吗?拿钱来!你想不受痛苦吗?拿钱来。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晚清的官员,贪赃枉法,已经是遍地开花了。其中也有几个清廉的,可惜太少太少了。书中不是有个幕府,坚持此案疑点很多,要主持正道,却被他的主公拒绝,一气之下,拂袖而去。杨乃武的胞姊上京告状,不是又遇上了侠女吗?杨乃武的同学,不是也出面打抱不平吗?但是,这些都难以挽回清朝的没落,所以说,这部小说,也可说是晚清时代的一面镜子,一曲挽歌。
  第三层理由,是故事离奇,曲曲折折,迂迂回回。通过千难万险,终于由于最高层人物的干预,方才云开雾散,使读者扬眉吐气,就是表现得不太好的小白菜,也仍然引起人们的同情。以至慈禧太后在她的手板心上写上一个“赦”字,免了一刀之苦。也为她的朝廷略略涂上一层油彩。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书是有教育意义的,它毕竟是惩恶劝善的。清王朝是完蛋了,这是清朝统治者自己为自己掘下的坟墓。所留下的是诸如此类的故事和令人深思的教训。
  聪明的读者,定会品出书中的告诫。

小说有许多虚构的成分,请看:
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史实: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余杭县所在地余杭镇发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知县刘锡彤怀疑本县举人杨乃武诱奸葛品连之妻毕秀姑,毒毙葛品连,对杨乃武与毕秀姑重刑逼供,断结为“谋夫夺妇”罪,上报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杭州府与浙江省也照原拟断结,上报刑部。后经杨乃武之姐杨淑英二次京控,惊动朝廷中一批主持正义的官员,联名上诉。朝廷下旨,由刑部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冤案昭雪。
杨乃武,余杭人氏,居住余杭镇县前街澄清巷口。清同治十二年八月中了举人,时年33岁。他为人耿直,好管不平之事出有因,与余杭知县刘锡彤积怨颇深。
当时,镇上有一漂亮姑娘名叫毕秀姑,因常穿绿衣白裙,街坊唤她外号“小白菜”。她18岁那年与葛品连成亲,租住杨乃武家的后屋一间,两家相处和谐,毕秀姑常到杨家聊天吃饭,杨乃武教毕秀姑识字经。街坊中好事之徒便传言“羊(杨)吃小白菜”。葛品连心中怀疑,遂搬出杨家,移住太平弄口。
十月初七日,葛品连身发寒热,膝上红肿,毕秀姑劝他在家休息,葛品连不听,又去垢?臧锕ぁ3蹙湃赵绯炕丶沂保?泛?⒍叮?碇刑迪欤?谕掳啄??镣砩硭馈V脸跏?找辜洌??矸⒈洌?诒怯械???鞒觥F湟迥阜胄硎匣骋伤?卸尽F淠父鹩魇纤煲云渥铀酪虿幻鳎?嬷?匮茫?仪笙嘌椤?
知县刘锡彤素与杨乃武有隙,闻告后,怀疑杨乃武与毕秀姑谋毒,亲率衙役,仵作前往验尸。时正午刻,死者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疱。仵作沈祥见口鼻内存血水流入眼耳,认作“七窍流血”,用银针探入咽喉有青黑物,认为服毒致死。刘锡彤将毕秀姑带回县署审问,供不知情。次日动刑逼供,一连三拶(挟手指的刑具),毕秀姑受刑不过,诬称与杨乃武私通,初五日授与砒毒,谋杀亲夫。
刘锡彤即传杨乃武对质。杨乃武不认,怒斥知县诬陷。因杨乃武是新科举人,不便动刑。刘锡彤遂申请上司请其举人斥革,然后对杨乃武动刑,杨被迫诬服。刘锡彤认为案情已明,就将验尸结果和审讯情况详报杭州府。
杭州知府陈鲁听信知县之言,对杨乃武滥施酷刑。杨被迫混供。说是初三日以毒鼠为名,在仓前钱宝生药铺买红砒四十文,交葛毕氏。为补齐钱宝生卖砒的旁证材料,刘锡彤回余杭传讯钱宝生核查,钱宝生供称自己名唤钱坦,没有用过钱宝生的名字,爱仁堂是小药铺,没有卖过砒霜。县衙师爷陈湖对钱宝生威胁利诱,又请任县衙训导的仓前人章浚致函钱宝生,嘱其大胆承认,决不拖累,如不承认,有杨乃武供词为凭,要加重治罪。钱宝生才作了伪证,出具卖砒文书。
杭州知府陈鲁见三证已齐,上报浙江巡抚杨昌睿。杨昌睿认为案情确实,依原拟“谋夫夺妇”罪断结,上报刑部批复执行。
杨乃武在狱中写下诉状,由胞姐杨淑英带出,会同其其妻詹彩凤,上京向都察院控告,结果被都察院押送回浙。第一次京控失败,杨淑英去找杨乃武在杭州的同学吴以同。当时吴以同在胡雪岩家任西席,正巧兵部右侍郎夏同善丁忧期满回京,途经杭州,胡雪岩为他饯行。席间,吴以同说及杨乃武之冤案,夏同善答应回京相机进言。
九月,杨淑英与詹彩凤二上北京,夏同善介绍他们遍叩浙籍在京官员30余人,并向刑部投递冤状。夏同善又联络军机大臣翁同龢,把本案内情面陈两太后。清廷下谕,派礼部侍郎胡瑞澜(时兼任浙江学政)为钦差,在杭州复审。浙江巡抚扬昌睿调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心潼随同审理。审讯时,杨乃武与毕秀姑翻供,即用大刑,把杨乃武两腿夹折、毕秀姑十指拶脱。杨、毕两人在重刑之下,再度诬服。
十月十八日,胡瑞澜将案情报刑部,刑部详细研究,发现情节多存不合,奏请朝廷。又令胡瑞澜重审,谕明不得用刑。杨乃武拼死翻供。证人钱宝生已病故,无法定之谳。
十二月,浙江士绅吴以同、汪树屏等三十余人联合上告,请求将人犯解京审讯,以释群疑。夏同善等京官多次在慈禧太后前为此案说话。朝廷下旨,责令杨昌睿将此案所有卷宗、人犯、证人、连同葛品连尸棺押运到京。刘锡彤也解任同行。
光绪二年十二月,刑部大审,都察院、大理寺会审,杨乃武剖辩案发经过,否认通奸谋毒之事,毕秀姑口呼冤枉,照实直说。又审问尸亲及证人,提审门丁沈彩泉、仵作沈祥、爱仁堂药铺伙计等人,都供出真情。接着,开棺验尸,确属病死,并非中毒。蒙冤三年多的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二月十六日,清廷下谕,革去刘锡彤余杭县知县职务,从重发往黑龙江赎罪。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心潼、锡光草率定案,予以革职。侍郎胡瑞澜、巡抚杨昌睿玩忽人命,也予以革职.其他人员也以拟罪,仵作沈祥杖八十,徒二年.门丁沈彩泉杖一百,流放三千里.章浚革去训导之职.葛品连之母沈喻氏杖一百,徒四年.毕秀姑不避嫌疑,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不遵礼教,革去举人.陈湖因监毙、钱宝生病故,免去刑罚。
杨毕冤案历经三年又四个月,案情曲折,轰动朝野。杨乃武出狱后,以养蚕种桑为生,民国3年(1914)患疮疽不治而死,年74岁,墓在余杭镇西门外安山村。毕秀姑出狱后,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为尼,法名慧定。民国10年(1930)圆寂,年76岁。
苏三,原名周玉姐,河北广平府曲周县人,大同府尹周彦亨的千金。自幼生得白净水灵,学得聪明伶俪,弹得一手好琴。可惜父母双亡,又被卖了两次。一次被卖到北京一苏姓人开的“怡春院”,排行三姐,改称苏三。二次被卖到山西洪洞县,做了一个马贩子的小妾。后被诬为毒杀马贩的凶手,打入死牢。再后来,她日思夜想的中进士封巡按的王三公子传谕全案起解太原,三堂会审,方才案情大白。
苏三的故事脍炙人口,可是苏三坐牢的监狱,晓得的人就不多了。

苏三监狱,是老百姓的俗称。其实是一座明代监狱,紧靠着县衙的西边。前面是关押一般犯人牢房,中间一个小院,一拐,就进了虎头牢,里面是关押死囚的牢房,墙都是二尺厚,真可谓阴森可怖。死囚犯从虎口里进来,就别想再从这儿出去。不是活着别再想从这儿出去,而是死了也别想从这儿出去。人死了,后墙扒一个洞,从那里扔到街上。那个洞就叫老虎屁股。

从老虎口里进去,再从老虎屁股里出来。不知道统治者是怎么想的,这不明明是不打自招地说:衙门监狱就是吃人的老虎吗!

虎头牢三间牢房,一个小院。院里一个洗衣槽,一只汲水井。井里晃荡着白白的清水,似乎还浸着苏三的泪。井口不到二十公分,似乎可以竞争全国之最了。

跨出监狱大门,但见大街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当年,苏三起解太原,离了县衙,在街上见了过往行人,就问有没有到南京去的,要给王三公子捎信,甚至带着枷锁闯进人家店铺里问。逢人便数落她在洪洞县被卖、被诬、被打、被监的悲惨遭遇,说着说着就喊出了“洪洞县里没好人”这一流传很广的词。然而洪洞县果真没有好人吗?应该不是。比如押解苏三的崇公道,一生在县衙混事,目睹了说不尽的贪官污吏的龌龊行径,亲历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对苏三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在客栈里为苏三查找去南京的客商,好帮她传书带信。他把苏三的枷锁卸下来,自己背上,让苏三轻松行路。他还给苏三说了好多好多宽慰话和鼓励话。他还帮苏三写了申冤大状,藏于刑枷,好带到太原公堂上开枷听审时送到老爷手上。苏三自觉话说过了头,忙称崇公道是一个“大大的好人”,还当面叩头,拜了干爹。

王三公子与苏三的关系,在苏三冤案昭雪后,据说有三种结局:一、王三忠于爱情,叛逆封建制度,辞官认下苏三,二人回家为民。二、王三背叛爱情,赠银两与苏三,送她回广平老家。苏三悔苦等苦熬等来个负心汉,痛骂之后,悬梁自尽。三、王三认下苏三,官职被革,二人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几年后换了朝廷,新主开科,王三公子梅开二度,又坐了个不大不小的官。

这三种说法,哪一种真实呢?换句话说,哪一种更符合人们的愿望呢?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8973641

庄羽的《圈里圈外》。

现在电视剧正在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