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新生婴儿的礼物:唐·王之涣《出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7:15:27
请回答王之涣创作该作品时的具体地点。出塞出的是哪里?玉门关?还是嘉峪关?创作点地点到底是古凉州?还是嘉峪关?还是玉门关?
玉门关仅仅是个边塞关口,无城镇可谈。而该作还有一名,不管是《凉州曲》也好,《凉州词》也好。凉州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在当时是边关重镇.难道该作品,不是创作者在凉州的感慨之作吗?该作品前两句,是对当时周边景物的描写。后两句是触发的感慨。对吗?请考证

《凉州曲》,作者唐.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创作地点是在凉州。作者没去过玉门关。正如楼主所言,完全是作者自己的感慨。诗中的“春风”,暗指朝廷的重视和恩惠。该作品的主要思想是借题发挥。言外之意是:这座小小的孤城(凉州城)内的官员,都得不到朝廷的恩惠,守卫玉门关的将士门,更别想了。体现了作者忧国,无奈的思想。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郡望晋阳(今山西太原),六世祖王隆之于北魏时任绛州刺史,遂占籍绛郡(今山西新绛)。一生只担任过主簿、县尉等吏职,曾不屑于“屈腰之耻”而拂衣去官,为人“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是盛唐重要诗人之一,以边塞诗享誉当时。《全唐诗》录存其诗6首。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⑴,一片孤城万仞山⑵。羌笛何须怨杨柳⑶,春风不度玉门关⑷。

【题解】

题一作《出塞》。此诗写玉门关外荒寒苍凉的景色和征人久戍不归的哀怨。在当时已脍炙人口,后人更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注释】

⑴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 ⑵万仞(rèn):极言其高峻。仞,古时八尺为一仞。 ⑶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折杨柳》的简称。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此句化用其意。 ⑷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应该是在玉门关外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此诗写玉门关外荒寒苍凉的景色和征人久戍不归的哀怨。
至于在什么地方写的就不得而知了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应该是在玉门关外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写玉门关外荒寒苍凉的景色和征人久戍不归的哀怨。在当时已脍炙人口,后人更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所以是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