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骨骼图片:关于人们定义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疑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03:25:26
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叫正电荷,用毛皮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1.难道玻璃棒不能用毛皮擦,而橡胶棒不能用丝绸擦?
2.还有,我始终觉得,这个定义太过肤浅,应该有更准确,更一般,更加深层次的定义,谁能告诉我?

附:这个定义是我在初中物理上面看见的。

谢谢!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叫正“电荷”,用毛皮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在这个定义之中,可以看出,人们认为电就是电荷——好奇怪,为什么?

有追加分,谢谢!

似乎许多人不明白电与电荷的区别,那我先说一下电跟电荷的关系:
物理学中讲到: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他带了电,或有了电荷。这种说法阐明了“电荷”与最初所讲的“电”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电”指的是最具普遍意义的电。而“电荷”是一种电的量度或者说是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常说的“电”是一种宏观概念,“电荷”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微观粒子的负荷。平日里所讲的“电”可以指很多,比如说电流、电能等等,我们通常可以简单的称谓“电”。电流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能就是电流对外做功时的能。有的时候“电”与“电荷”是可以通用的,这要看具体情况。总的来说“电”的概念比较广,可以指很多,而“电荷”重点在“荷”上,也就是电的负荷,不知这样说你明白了没有。

关于正负电荷的定义,大学物理中也是这样定义的,这是一种宏观的解释,是一个古老的定义。在物理学中还有一个定义:将质子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电子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由于这两种电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加以区分,所以就起了“正”“负”这样的名字,与性质无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电荷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3.感应带电。
摩擦起电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玻璃棒与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正电,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负电。物体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两种一样多所以呈电中性。而丝绸舒服电子的能力要比玻璃棒束缚电子的能力强,所以摩擦后丝绸获得了电子,玻璃棒失去了电子,所以玻璃棒多出来了正电荷,所以带正电。同理,橡胶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毛皮强,所以获得电子带负电。摩擦起电时,某种电荷从一物体转移至另一物体,从而使两物体的中和状态都遭到破坏,各显电性。譬如在负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失去它的一方带上正电,获得他的一方戴上负电,因此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叫正电荷,用毛皮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叫负电荷。>这是一个古老的定义.现代科学是讲,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带上一个单位正电荷,得到一个电子就带上一个单位负电荷.同意< emc2_zx >的说法,<所谓的“电”是一种现象,是人们对物理现象的一种通俗称呼>,在化学上电子流动和在物理学上电流实质相同,但方向相反.所谓<荷>就是<负荷>就是指<电有负荷>的意思.从化学上讲每一种氧化剂或原还剂都有一个标准电极电势当它们组成原电池或电解池时会有一个电势差,一有电势差,就会有电子流动或电流产生.
请不要追逐于古老的定义上,争字眼,应与时俱进.

1.你说的那种情况不会发生,玻璃棒不能用毛皮擦,而橡胶棒不能用丝绸擦
摩擦后没现象,打个比方,拿萝卜是不能转木取火的.
2.这个定义不肤浅你把电荷和电混了
3.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电
具体公式
NQVL=I
N为电荷的个数
Q为带电量
V为通过导体的速度
L导体的长度
I电流
高中课本选修里有介绍
高考不考

你随便用两样东西摩擦一般都能得到电荷,乱七八糟,只是规定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就是正电荷而已。

实际上负电荷是电子所带的那种电荷,正电荷是质子所带的那种电荷。

另:“电”不是一个物理术语,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它指的是“电荷”还是“电流”。

1 当然不能。用毛皮摩擦玻璃棒,用丝绸摩擦橡胶棒,那么就玻璃棒和橡胶棒都不会带电,就看不到任何现象了。
2 当然有微观的解释。物体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两种一样多所以呈电中性。而丝绸舒服电子的能力要比玻璃棒束缚电子的能力强,所以摩擦后丝绸获得了电子,玻璃棒失去了电子,所以玻璃棒多出来了正电荷,所以带正电。同理,橡胶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毛皮强,所以获得电子带负电。 像上面说的,如果换过来摩擦,因为束缚能力一样,所以两个棒子就都不带电了。
对于宏观物体来说,谁的电子多于原子核的数量,那就带正电荷,谁的原子核多于电子,那就带负电荷。这就是微观的解释。

所谓的带“电”是一种现象,是人们对物理现象的一种通俗称呼,玻璃棒带电正是由于它有了正电荷,这没什么奇怪的。在平时的交流中,不用物理语言,“电”还可能指电流(电线里电),电势(电池有电)等等,所以平时说话大家能理解就行了,不必深究。

因为你才学到高中物理学水平才会有这样的疑惑
小孩
到了大学你学物理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