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班级特点介绍:关于2个姓氏与1个地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1 03:50:28
在今山西西南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一个盐湖,历史上曾经称为“解池”,湖的旁边有一个地方名叫“解州”,东汉时称“解县”,也是关羽的故乡,这些地方的名称的渊源?先有“解县”还是先有“解池”?因何而得名?还有关于“解”姓和“秦”姓的来源。回答满意了我还会把分数提高的。

http://www.cnsalt.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637
这是关于解池的资料,根据上面说的应该是先有解池后有解县
http://www.qiming.net/html/minsuwenhua/xingshiqoyuan/058818560411630.htm
这个是解姓的来源
http://www.991cn.com/culture/printpage.asp?ArticleID=206
这个是秦姓的来源

555555

先有解池,后有解县。因为西汉初年才正式设解县,而在此之前,解池即已存在。
▲解池、解县、解州等历史地名来历及历史沿革:
“解”的发音为“HAI”,而不是“JIE”,这个发音只有在《康熙字典》里才有,据说是因为当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战败,被黄帝肢解于此,于是称为“解”(HAI)。《孔子三朝记》记载“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解,身首异处,而且血化为卤,既解州盐池也。”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前,相传黄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尤于涿鹿。蚩尤为炎帝苗裔,原是南方一个巨大部落的首领,他们共有八十一个兄弟,人人身长数丈,铜头铁额,四只眼,六只手,将沙子、石头当饭吃,一个个奇形怪状,勇猛无比。经过多年战争,炎帝和黄帝已经握手言和,炎黄子孙相安无事,而蚩尤仗着种种超人的神力,总想造反,他劝说炎帝再与黄帝开战,遭到炎帝的拒绝和斥责。蚩尤就假借炎帝的名号,自称炎帝,煽动南方的苗民一道,举起了反抗黄帝的旗帜。这时,南方山林水泽间,住有一些魑魅魍魉由黄帝手下的两位部将神荼和郁垒管制着,他们对神将积怨太深,见蚩尤造反,也就纷纷闻风而起,加入蚩尤的大军,一起浩浩荡荡,从南方杀到北方来。
黄帝面对蚩尤的进攻,开初还想用仁义道德来感化以息兵戈,但蚩尤根本不听什么感化这一套。黄帝没有办法,只好就率大军,与蚩尤决一死战了。黄帝手下有天女、应龙、四方神怪以及凶猛的野兽,蚩尤方面有七八十个铜头铁额的弟兄,英勇善战的苗民以及兴妖作怪的魑魅魍魉。双方一开战,就显得异常惨烈,马嘶人叫,虎吼熊嗥,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正当双方难解难分之时,蚩尤猛捶自己的鼻孔,顿时喷出漫天漫野的大雾,将黄帝的军队团团困住了。黄帝手下一个叫风后的臣子立即做了一辆指南车,上面有一个铁制小仙人,伸出手臂,一直指向正南方。黄帝依靠指南车冲出了大雾重围。蚩尤见大雾没困住黄帝,一时不能取胜,于是又邀请夸父族的人来帮忙。夸父族人擅长奔跑,作战勇敢,加入蚩尤联军之后,黄帝接连吃了几个败仗。后来,黄帝得到一位鸟身人头的玄女帮忙,掌握了神鬼莫测的行军布阵之法,又得到了昆吾山火一样的红铜宝剑,一时军威大振,终于打败蚩尤联军,将蚩尤活擒了。
蚩尤被活捉后,仍然拼命挣扎,愤怒地吼叫着要报仇。黄帝不愿宽怒他,又怕他逃跑,不敢除去他手脚上的枷铐,立即在涿鹿这个地方将他杀死了。蚩尤身首异处,脖子腔里喷出一股白雾,白雾过后,身子轰然倒下,又涌出大股大股的鲜血,黄帝怕蚩尤复活,命将蚩尤的手脚也肢解了,然后才从他身上搞下血染的枷铐,抛掷在大荒之中。后来这刑具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树叶都是鲜红鲜红的,据说那就是蚩尤身上溅出的斑斑血迹。蚩尤身子里流出的血很多很多,浸在泥土中,形成一条黑河,集中到低洼地方,就化为了卤;他身子中喷出的白雾,遇到南风吹来,将卤蒸发,就是“成之自然”的盐。因蚩尤尸解之故,当地就改名叫解,卤池称解池,后又成解县、解州。解池上源还有蚩尤城、蚩尤村的地名呢。
解州又名解梁,虞夏里为畿地,春秋为解邑,战国名永泽,到西汉初年才正式设置解县,五代改解县为解州,明清两代沿袭州的建制,1945年驻闫锡山第七行政专员公署,1947年4月26日解放,设解县民主县政府。1954年7月1日与虞乡县合并为解虞县,县政府驻解州。1958年合并于运城县,设前进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为解州人民公社。1983年10月为撤县设市的需要,分出五龙峪乡政府,成立解州办事处。1997年4月,撤办建镇,成立解州镇人民政府。1997年9月19日被列为山西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9月被列为山西省生态建设示范镇;1999年9月被列为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2000年2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0个小城镇试点镇之一,2001年4月撤乡并镇,周边原常平乡,五龙峪乡、车盘乡并入解州镇,组成新的解州镇,2001年5月解州镇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具有较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培育中心镇。
▲解姓的起源
姓氏:解
祖宗:良解
分类:源于古代地名
姓氏起源:
1、以采食之地为姓。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有儿子良,良生活采食 于解,所以称为良解。他的子孙后代于是以良的采食之地作为姓氏, 成为良氏。
2、来源于古代地名。春秋时期周王朝的京畿分为大解和小解。居 住在这两个地方的人后来便以解为姓。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期魏国置郡,治所在平阳,即今天的山西临汾县 西南。
堂号:
梁都堂:晋代人魏时担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绩的时候为天下第一 。被封为梁都侯。
迁徙分布
解姓的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山西临汾县)和雁门(今天的山 西代县)。
历史名人
1 解处中:五代时期南唐画家,江南人。擅长于画竹,尤其喜欢画雪中的竹子,经常冒着风雪到野外写生。人们对他所画的竹子评价甚高。
2 解潜:宋代镇抚使,在绍兴作官时大力发展农业,招募人来耕种荒田,收成很好,绍兴的屯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来因为疾病而死。
3 解桢期:明朝时期书法家,书法好,被认为天下第一。后来在朝廷做官,职务为中书舍人。
4 解缙:明代翰林学士。洪武进士,担任中书庶吉士,曾经上书万言,针砭时政,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升迁为御史。永乐初年任翰林学士,主编《永乐大典》,这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一部百科全书,另有著作《文毅集》。
5 解帖哥:元代广东宣尉史,定兴人,跟随父亲征战有功,被任命为广东宣尉史。
6 解扬:周代名官。
7 解开:明代学者,字开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阖一起隐居在山中,他们的文章都写得很好,被称做二解。
8 解方:第四野战集团军政委
9解振华:国家环保局长
▲秦姓的起源
姓氏:秦
祖宗:伯禽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秦即罗马帝国。
东汉、晋朝时大秦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秦"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通称中国为支那,即"秦"音之变。
郡望:
1、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2、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此称"五礼堂"。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项羽有功,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家乘谱牒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初稿、练川秦氏宗谱十二卷、泗泾秦氏宗谱四卷
江苏:秦氏支谱六卷、锡山秦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无锡陡门秦氏宗谱十卷、洞庭秦氏七修宗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浙江:慈溪秦氏宗谱不分卷、慈水秦氏宗谱九卷、慈溪秦氏宗谱二十八卷、会稽秦氏宗谱不分卷、定阳秦氏宗谱三卷、临海后街秦氏宗谱
湖北:荆南秦氏族谱、秦氏族谱十卷、黄冈秦氏宗谱十八卷、曲江秦氏家谱二卷
广西:秦氏宗谱十三卷首二卷、秦氏家谱十六卷
四川:秦氏族谱不分卷、秦氏族谱一卷、忠州秦氏家乘十八卷
山东:黄堆秦氏族谱,六卷,民国二十四年修谱。
历史名人
秦紘(1425-1505),字世缨,明代单县黄堆集人。景泰二年,26岁中进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权贵,坐谪湖广驿丞。天顺、成化间,历官雄县、府谷、巩昌,迁陕西右参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寻调宣府,护边有功。弘治初,总督两广军务,打击豪强暴帅,被诬罢归。弦治十四年(1501)军情紧急,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总制三边军务,在军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辞,致仕。
秦 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赏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佑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常州、武进、无锡一些秦姓均是秦观后裔。秦观墓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二茅峰下,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 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九韶(1202-1261) :南宋数学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司农丞、后贬梅州而死。性机巧,通数术、天文、乐律、营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数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及“正负开方术”颇有发明,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秦邦宪(1907-1946):江苏无锡人,是无锡锡山秦氏后裔。,又名博古。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主要负责人,犯过严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驻南京代表、长江局和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是七届中央委员。1946年2月参加重庆谈判,于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