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 乐派:哪位弟兄能告我一下1960年出版的那本曹操论集在哪能下载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7:24:28
1959年到1960年底掀起的为曹操翻案的风波,这本集子里记载了这两年中在人民日报中发表的所有争论的论文。哪位兄弟能告我一下在哪能找到?最好是电子书,网页也行!谢谢了!

找到一点相关的东西

  1959年1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内称:“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是应该作高度评价的,他应该被称为一位民族英雄。然而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了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志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

  2月19日,该报又推出翦伯赞的《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文章认为:“曹操不仅是三国豪族中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像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有数的杰出人物,却长期被当作奸臣,这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替曹操摘去奸臣的帽子,替曹操恢复名誉。”(1)而曹氏之所以被当作奸臣,一是“在否定曹操的过程中,《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可以说尽了文学的能事”,“为了宣传封建正统主义的历史观,他就肆意地歪曲历史,贬斥曹操。他不仅把三国的历史写成了滑稽剧,而且还让后来的人把他写的滑稽剧当作三国的历史”,“《三国志演义》简直是曹操的谤书”;二是“在否定曹操的过程中,过去的戏剧家也尽了他们的责任”,他们用“令人可僧的苍白的颜色,表示曹操的冷酷,再用墨笔在他脸上画上几条黑线,表明他的奸诈阴险”,通过这样的脸谱,“表明曹操不仅是一个奸臣,而且是一个超级奸臣”。

  仅仅过了月余,3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又登载了郭沫若的《替曹操翻案》一文,文章首先肯定了“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的贡献”,认为“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其所以产生这种不公平或者使曹操特别遭受歪曲的最主要原因不能不归之于正统观念的统治。”并断言:“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他是根据封建意识来评价三国人物,在他并不是存心歪曲,而是根据他所见到的历史真实性来加以形象化的。但在今天,我们的意识不同了,真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了!罗贯中所见到的历史真实性就成了问题,因而《三国演义》的艺术真实性也就失掉了基础。”其中心观点是:“曹操冤枉地做了一千多年的反面教员,在今天,要替他恢复名誉”。

  在郭、翦二人的翻案文章分别见诸报端后,1959年第9期的《文艺报》刊出李希凡的《〈三国演义〉和为曹操翻案》一文。李文有感而发,亮明自己的观点为:“对于替历史人物曹操翻案,我没什么意见。”不过,“对于把作为文学形象的曹操和历史人物的曹操径直地等同起来,以至扩展到全盘否定《三国演义》,作为一个《三国演义》爱好者,我是不能同意的。”“《三国演义》确实表现了很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也“不能因此就说,《三国演义》所宣扬的一切,都是封建正统思想”,“在三国人物的描写里,同样也包含着历代人民对于三国人物的臧否评价。它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它的客观的艺术价值,却是广泛地概括了长期封建社会的权臣、政治家的复杂而真实的精神面貌,创造了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的封建政治家的不朽的艺术典型,它也是那个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所包容不了的”,这样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十分深刻的艺术形象,绝非“像有些同志所指责的那样‘小说家’只是用‘画白脸’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归结为一点,“文学作品终究不是历史事实。用历史的考证方法——不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出发,而是从历史事实出发——来分析文学作品,那是和文艺批评不相干的事情。”

去它的出版社三联书店问问或者去图书馆找找吧
好像超星上有,你可以去找找
http://www.1-123.com/0qinhan/caocao.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