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组织的定义:谁有高渐离的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1:37:55
谁有高渐离的简介?击筑是什么意思?

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人,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击筑能手。

  以善于击筑而闻名。早年他与友人荆轲一击一唱,十分和谐要好。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命荆轲到秦国去谋杀秦始皇,太子丹送荆轲到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荆轲行刺失败后,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座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始皇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矅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筑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击筑就是演奏筑这种乐器。
  远古时代,我国曾有一击弦乐器——筑,《汉书·高帝纪》中对它的形制进行了描述:“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此乐器为先秦时代的古乐器,源于我国南方,其声悲亢、激越,在民间广为流传。

  《战国策·燕策》记载,荆坷西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别,好友高渐离击筑,荆坷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又《史记·刺客列传》载:高渐离铅置筑内,扑击秦王末中被诛。这两个故事都有筑的记载。令人遗憾和迷惑的是,筑乐器自宋代以后,便失传了。干百年来是只见记载,不见实物。但这一失传之物,于1993年忽然在长沙河西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中发现。文物界称这一发现为新中国40多年以来乐器考古的首次重大发现,学术界称这一筑为“天下第一筑。”与它同时出士的有还有吹、打、弹乐器——琴、排策、编碧,而筑为拉弦乐器。也就是说,筑的重新出现,还改写了我国的音乐史,将原有的中国拉弦乐产生于唐朝以后的历史,提早到了汉代。

  远古时期,先民的娱乐生活和宗教生活是结合在一起的。史载:湘楚之地“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正是这种风俗,产生和形成了湘楚大地上的民间宗教音乐——巫音;巫音又发展成为楚声。楚声的代表乐曲《九歌》,就是一组民间祭神的乐歌。该乐歌共 l l曲,从《东皇太一》到《国殇》10篇,每篇祭一个神,最后一篇《礼魂》为送神乐曲。这组乐歌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在湘楚大地上流传,后经屈原搜集整理得以保存下来。乐歌虽以祭神为主,但通过祭神,表现了湘楚大地上的长沙先民热爱生活、热爱生产、追求幸福的思想,特别是《国殇》一典,豪放悲壮,表现了卫国英雄勇武不屈的高尚品质,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积极和进步的意义。

  春秋战国以后,民间宗教音乐开始由娱神转向娱人。一方面进入宫廷,成为以管弦乐为主的“丝竹”音乐;一方面仍存留于民间,成为以管乐器和击乐器为主的“吹打”音乐。长沙地区地道的民间音乐,正是以管乐器和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吹打”音乐。纵观它的发展史,可将它分成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丝弦音乐传人以前(元、明以前)的粗吹锣鼓时期,乐器主要由管子等吹管乐器(元代以后加琐呐)和打击乐器组成;第二时期为丝弦音乐传人之后(元、明时期)的细吹锣鼓时期,乐器主要由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第三时期就是(明、清以来)至今仍在沿用和发展的综合吹打乐时期,它是粗、细结合,演奏起来,音响刚健,风格粗犷,既善于表现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场景和热烈火炽的情绪,又善于刻划肃穆、庄严、宁静的意境和轻快活泼的情趣,其表现力十分丰富。

高渐离战国末燕乐人。善击筑(乐器名),与荆轲为至交。荆轲入秦谋刺,他送行至易水。 他击筑,荆轲和歌,慷慨悲壮。秦统一六国后,他隐名埋姓给人做酒保。秦始皇闻其善击 筑,召他入宫,熏瞎其双目,仍令击筑。他于筑中暗藏铅丸,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