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稳定的化学元素:夏季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晚上到那里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2 09:46:08
偶想请问一下,大夏天的,这么热,白天地表吸收的热里,到了夜间却消失了,这么大的热里会跑到那里去了了,转化成了什么云云,热量不是也要守衡哇

大气是流动的,有热不均衡就会发生各种大气流动,地热通过热运动(辐射传导之类的)给了大气,大气通过对流,把热送到了其他地方。

热变成了动能,又被各种原因消耗了

以上是我乱说的
以下是正解

目前普遍认为地球是由太阳系中散布的、不同成分的行星尘不均匀地聚集而成的。行星尘的聚集过程是一个高温过程,原始地球可能曾发生整体熔融。亲铁元素聚集成地核演化阶段大约结束于4.5 Ga(Jackson, 1998)。然后在地球原始物质早期强烈去气产生地球早期大气圈和水圈的同时,地球硅酸盐部分(Silicate Earth)也开始演化。直接从原始地幔产生的最初的洋壳是基性-超基性的。太古宙的热产生率高于今天的2~3倍,且随后呈指数函数降低。这些热能很可能通过环流来消耗掉,也就是不断地生成新的洋壳并不断地俯冲再循环。因此当时地幔环流的速度以及相关的大洋板块生长和再循环(板块消亡)的速度可能都比今天快得多。今天地球热能消耗的60%是通过板块再循环实现的,这也可能是使太古宙的高热能消耗的最有效机制。在这种剧烈的intra-oceanic 过程中,通过俯冲/仰冲带大洋岛弧的形成、通过部分洋中脊转变成大洋高原、以及通过地幔热柱产生的冰岛式岩浆底板垫托等机制,聚集形成最初的大陆地壳核,从而开始了陆壳的生长演化。随后的3.2~2.6 Ga 期间则是地壳强烈增生阶段,表现为大量的岛弧型绿岩带、安弟斯型钙碱性正片麻岩的出现。Taylor and McLennan (1995)认为,现有地壳的60%以上在太古宙末(2.5 Ga以前)就已经形成,而且有人建议在太古宙末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联合古陆(Piper, 1987; Windley, 1998)。因此,进入元古宙时(2.5 Ga)广阔的、高度克拉通化的大陆已经耸立在地球表面,并且开始了与显生宙类似的大陆漂移-板块构造运动机制以及类似的沉积、变质、岩浆、成矿等地质作用过程。地球演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表2简要列出了太古宙与元古宙的主要区别。

参考资料 http://cache.baidu.com/c?word=%B5%D8%C7%F2%3B%C8%C8%C4%DC%3B%CF%FB%BA%C4&url=http%3A//www%2Eimr%2Enet%2Ecn/lunwenji%5F9%5F2%2Ehtm&b=0&a=120&user=baidu

热量是内能的宏观表现之一,内能是能量中的一种,能量是守恒的,而仅说热量守恒是错误的。
白天地表吸收太阳能,温度升高,晚上,空气比地表先冷却,地表热量通过热传递和热辐射传至空气中。地表空气在大气中循环,热量继续传播,最后会与其他地区冷空气中和,或被海洋中的水吸收(因为水的比热比地表的岩石的比热大得多)。

被大气平均吸收了啊。即使是高层大气。所以就没有那么热啊

当然守恒了,大气层在不断的向外散热。各种物体也吸热。

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