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红酒什么网站好:导致大便不通是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11:47:50

小儿便秘的防治
大多数的孩子每天解一次大便,但有一部分孩子没有这个习惯,有的2~3天解一次大便,有的甚至要隔4~5天解一次。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家长要根据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解除办法。
大多数小儿大便干燥不是疾病引起的,但家长也应注意,以免小小年纪形成习惯性便秘,给孩子造成痛苦。小儿大便干燥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多数是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不吃新鲜的青菜;此外食量极少,也可引起大便干燥。还有不规律的排便习惯,运动量过少也是造成大便干燥的原因。
有的孩子经常更换环境,如外婆带几天,奶奶带几天,休息天爸爸妈妈带回家,使孩子的生活没有规律,平时又缺乏训练按时大便的习惯,以致排便反射难以形成,造成便秘。家长要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有规律些,让孩子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和多吃些脂肪类食品,同时要培养按时大便的习惯,这样就能改善孩子便秘的情况。有的孩子活动量过小或患有佝偻病、营养不良等,都能使肠功能紊乱而引起便秘。对于活动量小的孩子,可适当增加些活动量,有疾病的孩子应该进行治疗,随着疾病的好转,便秘会逐渐减轻的。用按摩腹部的方法可以解除便秘症状,具体的方法:成人用手掌顺时钟方向按摩孩子的腹部,每日1~2次,每次按摩3分钟。也可在每天早晨给小儿喝一杯盐开水,增加肠蠕动,对改善便秘有效。
如果小儿几天不解大便而难受哭吵时,家长可以切一小长条肥皂,蘸些水用手搓成圆柱形,塞入肛门。也可以用小拇指戴上橡皮手套后涂些凡士林或石蜡油伸入小儿肛门,或采用市售开塞露进行通便。但这些方法不宜常用,还是应该以培养按时大便习惯为主。

小儿便秘在家庭中怎样治疗
儿便秘常常使父母焦急、烦恼,其实,孩子便秘在家庭里就可以治疗。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1.把肥皂削成条状塞入肛门。方法简便,效果好。

2.用涂油的肛门表插入肛门,轻轻摆动亦可引起通便作用。

3.应用小儿开塞路的1/3支注入肛门,可刺激直肠壁反射引起排便。

4.食疗:

(1)小儿便秘时,吃两个香蕉,能润肠通便。

(2)香油拌菠菜,每次三两。

(3)用红枣熬汤,以汁喂食。

(4)按摩:让小儿仰躺在床上,按摩者用右手掌根部紧贴腹肌,自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方向边柔边推,按此方向反复进行,手法不宜太重,每次持续约十分钟,每日施术2~3次,直至便秘好转。再持续1~2周,以巩固疗效。揉腹能促进腹部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不但能使大便通畅,且能增进婴儿食欲。

小儿便秘食疗方

小儿便秘食疗方

便秘是经常困扰家长的儿童常见病症之一。小儿大便干硬,排便时哭闹费力,次数较常明显 减少,有时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为便秘。由于小儿肠道功能尚不完善,临床一般 不宜用导泻剂治疗,如果导等,以防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而中药又因其味苦,多数婴幼儿不 予配合,所以食疗无疑是一种简便易行之法。临床按便秘的伴随症状不同,将其分为暂时性 便秘和习惯性便秘两种。前者较常见,多因饮食停滞,燥热内结,或热性病后耗伤津液造成 ,治疗宜清热通便;后者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宜健脾运脾,滋润通便。

1?积热便秘 特点是大便干燥,坚硬如羊粪,排便困难,可伴有腹胀痛、口臭、手足心热等 症。治宜清热润肠。

(1)菜汁汤:鲜菠菜或白菜适量,煮汤饮用。

(2)萝卜汁:红心萝卜捣成泥状取汁(或榨汁机取汁),白糖适量,共煮2~3分钟,温服。
(3)松子仁粥:大米100克煮粥,熟前放入松子仁30克,煮至粥成,加糖食用。
(4)每日早晚空腹食苹果半个~1个。
(5)番泻鸡蛋汤:番鸡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食盐、味精适量。将鸡蛋磕入碗中 搅散备用。番泻叶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鸡蛋、菠菜、食盐,煮沸加味精即成。
(6)黄豆皮100克,水煎服,日3次。
(7)蜂蜜30~60克,芝麻油1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2?虚证便秘 特点是大便时秘,排便困难,或大便先干后稀,并伴有形体消瘦、倦怠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

(1)韭菜汁:韭菜叶捣烂取汁1小杯,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2)新鲜土豆去皮切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 同饮,连用半月左右。
(3)萝卜籽10~20克,炒黄研细粉,加糖,开水冲服,每日分1~2次服。
(4)黑芝麻15克,捣碎,水煎,空腹食。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打碎,与鸡蛋同煎或夹 入馒头、面包内,日1~2次。
(5)地瓜煮食。
(6)黄芪苏麻粥:黄芪10克,苏子50克,火麻仁50克,粳米250克。将黄芪、苏子、火麻仁洗 净,烘干,打成细末,倒入200毫升温水,用力搅匀,待粗粒下沉时,取药汁备用。洗净粳 米,以药汁煮粥。适用于气虚便秘。
(7)杏仁羹:杏仁10~20克,山药50克,胡桃肉20克,蜂蜜适量。将前三味洗净去皮打碎和 匀,加蜂蜜,加水适量煮沸,频服。
(8)家庭常备中成药:偏于热积便秘者,可服小儿七珍丹、小儿保赤丸、通便灵等;偏于体 虚者,可备启脾丸、灵菇合剂等。

便秘在小儿中并不少见,不但孩子痛苦,连家长也常常跟着着急。小儿便秘从病因看有以下几方面:

1.饮食不当 如过食辛辣之物,偏食,不吃蔬菜、水果,多食肥甘厚味等等,都可造成食物滞留肠道中时间过长,产生内热,损伤体内津液,形成便秘。

2.过食寒凉 寒凉之物适当食之对身体无害,过之则易伤脾胃,日久造成脾胃虚弱。脾胃主管人体消化功能,脾虚胃弱则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停留肠道中时间延长,水分再吸收增加,使大便秘结。

3.生活无规律 包括吃饭、睡觉不定时,饮食无规律,使人体的生物钟紊乱,脾胃消化功能受影响造成便秘。

小儿便秘在治疗上要针对病因,及时治疗。除药物治疗外,饮食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便秘的饮食原则是宜进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萝卜及苹果、香蕉等,以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粪便易排出体外;也可多饮水,清晨起床后饮温开水一杯,加食盐适量,可促进肠蠕动;平时炒菜时多加烹调油,利用脂肪的润滑作用,也可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

对于内热重,大便干结如球,小便短赤,身体素质尚好的小儿,可采用以下食疗方法:

1.鲜菠菜250克,香油15克,菠菜洗净在沸水中氽3分钟取出,用香油拌食。每天2次,连服数天即可起效。

2.苹果1~2个,每天早晚空腹时吃,连吃数天。

3.香蕉250克,冰糖30克同煮汤吃,每日1~2次,连服数天。

脾虚体弱的小儿可选黑芝麻、蜂蜜各60克,黄芪18克,将芝麻捣磨成糊状,煮熟后调蜂蜜,用黄芪煎汤冲服。每两天1剂,分4~6次服完,连服数天。

便秘的药物治疗和食疗固然重要,但除去病因必不可少。因此必须让小儿做到生活有规律,不挑食,少吃寒凉饮食,这样才能根治便秘。

便秘是指大肠运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造成大更干燥硬结,排泄困难。小儿便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因素 婴儿饮食太少,饮食中糖量不足,均可以造成消化后残渣少,大便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食物中含钙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比人奶多,因而牛乳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蔬菜中的纤维可以剌激肠蠕动,促使排便。有些小儿不喜欢吃蔬菜,也是造成便秘的一个主要原因。

2、习惯因素 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均可出现便秘。

3、疾病 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腹肌张力差,或肠蠕动减弱,便秘比较多见。肛裂;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久便有便秘、腹胀和呕吐。腹腔肿瘤压近肠腔时大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引起便秘。 小儿发生便秘后该怎么办呢? 1、饮食调整 便秘的小儿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调整膳食后多数便秘得以缓解。牛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将牛奶中的糖量增加到8%,并增加水果汁,较大婴儿可添加蜂蜜。幼儿便秘应减少蛋白质类饮食,增加谷类食物,长增加蔬菜、水果等含渣食物。

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幼儿可在清晨或进食后时坐便 盆,并应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5、适当使用开塞露和缓泻药 不能常用开塞露、肥皂头通便,因为一旦养成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便秘更难纠正了。千万不要经常服缓泻药,因为小儿消化功能不完善,用泻药后可能导致腹泻。

正常小儿大便应每日一次,质软成形,如果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常二三日以上排便一次,或虽便意频而排出困难,则称为便秘。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有肠动力缺乏,腹泻、痢疾而过用止泻药等等原因,本文所述便秘是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单纯性便秘。大便性状与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占的比例大,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引起便秘,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引起便秘。进食量过少,食物残渣少可使大便减少、变稠。另外,小儿贪玩而抑制排便,或某些原因使小儿排便时过度紧张,会影响正常排便反射的建立而便秘。大部分小儿都能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而使便秘治愈或缓解。

在饮食上,便秘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水。婴儿(小于一岁)应适时添加辅食,牛奶喂养的小儿便秘时,可适当增加糖含量,加喂蜂蜜、橘子汁。大孩子要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红薯、土豆等食物,水果中以香蕉、梨子较好,浓银耳汤亦有润肠作用。主食不要太精细,适当吃些粗粮,另外还可选用富含油脂、性质滑利的食品,如黑芝麻、核桃仁、松子仁、花生仁等(生食最好)。饮食烹调以稀软易于消化为原则,不宜多吃辛辣油炸食物,纠正不良进食习惯,不偏食,进食量足,少吃零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避免少动、久坐、久卧,保持精神舒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