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系统没有音频设备:《孔子在齐闻韶》的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6:06:06
急啊~~~
是全文啊~

【原文】『⒎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评析】我想这是文人的夸张笔法吧?在今天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出怎样的音乐能让人失去味觉。对此我们可以存而不论。

论语 述而篇第七

共三十八章

(朱熹集注把第九、第十两章并作一章,所以题为三十七章)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2)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7.4)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7.7 子曰:“自行束人丨反文月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7)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7.9)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7.10)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7.12)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7.13)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7.14)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7.15)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7.17)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7.18)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鬼人主一TUÍ其如予何?”(7.23)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7.24)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25)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7.26)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7.27)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7.28)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7.29)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7.30)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7.33)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7.35)

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7.36)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原文:
7.14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2),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3)。”
注释:
(1)齐:齐国。闻:听到。韶(shao2):帝舜时代的音乐名。(2)不知肉味:指得到了身心的调和而消除了物欲。(3)图:预料、料到。为(wei2):演奏和欣赏。乐(yue4):音乐。斯:这样。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舜帝时代的《韶乐》,三个月的时间不知道肉味的诱惑,说:“没有想到演奏和欣赏音乐能够达到这个程度。”注意:古典的音乐是为了调和身心而达到消除欲望和烦恼的,与流行音乐重视宣泄和刺激的作用截然相反。
说解:
大家都知道,孔子很重视用“礼乐”来治国,怎么治?在古人所说的伏羲氏所创的《山坟·连山易》之中,有两个卦象,这就是“阳阴礼”和“阴阳乐”;在《礼记·乐记》中有“礼者,序也”、“乐者,和也”。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知道如何通过“礼乐”来治国了。
阳在上,阴在下,就好比天在上、地在下,这是由人所确认的“秩序”。阳有阳的特点和作用,好比天有天的特点和作用,男人有男人的特点和作用;阴有阴的特点和作用,好比地有地的特点和作用,女人有女人的特点和作用。华夏文化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确定的,也就是效法天地之道。这是“礼”的精神,其实质就是确定了社会上各个人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人们能按照各自的地位、职责、本分、义务去做事,就会像太阳系各个星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一样,能够保持稳定与和平。
但是,阳在上,阳气向上行;阴在下,阴气向下行,这是一种方向相反的两种力。因此,过分强调“礼”就会形成离心力,必然使民心涣散如一盘散沙。所以,只有“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乐”的精神。
阴在上,阳在下,就好比天地在上、天在下,这是儒学为了避免民心涣散、离心离德而做出的道德规定。就好比冬季、春季阴气在上而阳气在下,阴气向下行,而阳气向上行,两气交合,万物开始产生生机与活力。将这个道理运用到政治上、社会上、家庭中,可以说就是君王、上级、家长虽然属阳,却要与民众、下属、子女同心,而且谦卑待人,不能高高在上而作威作福,这样,社会也就有和谐平等。老子说过:“知阳守阴”,孔子告诫在上位的人:“先之劳之”,俗话说:“要待好,大敬小”,这就是“乐”的精神。
音乐的精神应该是和谐平衡,通过弹奏或者收听音乐,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世俗的欲望,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而求与自然合一,求得心灵的平和。这样的音乐,使人不再为美味嘉肴而动心,不再为任何欲望而动心,使人回归到了自然的自我。帝舜时期的《韶乐》就是这样“尽善尽美”的音乐,所以,孔子听过这样的音乐之后,怎么还会去为肉味的美好而转移心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