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封闭式减肥训练营:请问中国当代的"散文八大家"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21:24:33
最好能有依据.
谢谢!

1.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化苦旅》等。

2.金克木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字止默,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代表作品有《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等。

3.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闲情》《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4.秦牧

秦牧,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中国散文大家,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土地》《长河浪花集》等。

5.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6.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有《乡愁》《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分水岭上》等。

7.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等。

8.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代表作品有《文言津逮》《顺生论》《横议集》等。

当代散文八大家余秋雨、金克木、冰心、秦牧、汪曾祺、余光中、季羡林、张中行,



《怯步者笔记:沈从文散文》内容简介:沈从文散文以其独特的式样,成为中国散文的一朵奇葩,作家怀着对故土的无比眷恋的情怀,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明丽幽远而又动魄揪心的传奇故事,浸透着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朴素、清新而又神秘,带一份淡淡的孤独与哀愁。

1、林清玄,(1953--)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自幼立志成为作家,高中时期,获台南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时期,得翠谷文学奖首奖。

青年时期即遍获重要文学奖,包括台湾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首奖,中华日报文学奖首奖、中央日报文学奖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

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

2、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

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3、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汉族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

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夫人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

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革”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因热爱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

1969—1971年,余秋雨为全家生活所迫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4.、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
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

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6.、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

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

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7、贾平凹(1952~)作者简介: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

《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自然。

8、陈所巨,男,1948年8月出生,安徽省桐城市人。安徽省桐城市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一级编剧。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安徽桐城县文化局创作员、创作股长、副局长;桐城县文联副主席。逝前政协桐城市副主席、桐城市文联主席。当代诗人,散文家。迄今已发表、出版作品千余万字,多次获奖。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明宫奇冤》(合作),诗歌《乡村诗集》(合作)、《在阳光下》、

《玫瑰海》、《阳光·土地·人》、《回声与岸》,散文集《陈所巨旅行散文选》,长篇报告文学《痛苦与冲决》、《一个年青的市长和一个古老的城市》、《丰碑昆仑》、《跨越地狱之门》、《川藏雄风》(合作)等。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主编《中国十大民间传说》等五种。

参考资料

现代散文八大家:怯步者笔记·沈从文散文_百度百科 

当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 汪曾祺 余秋雨 张中行 冰心 余光中 贾平凹 陈所巨 .

在诗歌、小说、散文等众多文学体裁中,我似乎对散文情有独钟。众所周知,古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欧阳修、韩愈等,今有当代散文八大家余秋雨、金克木、冰心、秦牧、汪曾祺、余光中、季羡林、张中行,可见文学界对散文创作的重视,也可见我对散文的偏爱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实一直以来,散文这个名词在我的脑海里就是颇为模糊的,在中学里也从未学过散文的什么条条框框的概念,而有关散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形散而神不散”。可这句抽象的话也无法消除我的疑问,再看英文表散文意思的词语是“essay”,但同时也可以解释成为小品文及杂文,可见其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主体,我便姑且理解为是一种松散而随意的文体,它不象小说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更不像诗歌要求的韵脚与对仗,它就如一位老者向我们讲述人间世事的沧桑变幻。
记得,我接触的第一本散文书是《秦文君散文集》,这是我初二时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秦文君是一位以编写青少年读物见长的作家,自然,她的散文也是处处流露出少儿情趣的作品,以记叙她儿时的趣事为主,诙谐幽默,常令我痴痴地笑出声来。那时的我,就先入为主地认定散文便是这样的有趣,讨人喜爱。到后来,我接触到《林玄清散文集》时才发现,散文并非我想的那样狭隘,它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描写街巷的琐碎小事,也可以大谈国事时政,可以出经入史,在旁征博引中阐述自己的道理;也可以独抒己见,发展自己的观点,种种不一而足。而同是台湾当代的两位作家写出的散文,一个妙趣横生,一个严谨沉重,究其原因,一个是儿童作家,而另一个是受佛家影响颇深的新闻工作者。所以,散文中是很能体现作者真性情的,也无怪乎季羡林先生把散文创作的精髓归结为真情二字。“真”乃真实,“情”乃抒情也。
中学学习古文时,也接触到很多古人写的散文,例如贾谊的《过秦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及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无一不是文采斐然朗朗上口的,至于背诵则无需老师催促,见了这么好的文字,自然而然想把它们藏于心里,现在默记起来也如饮佳茗,让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我想,即便是记住或磅礴或细腻或豪放或婉约的佳句,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如能仔细玩味则更是耐人回味。
当代散文一片“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像墨色苍穹上的点点繁星,璀璨异常。无论是鲁迅的沉郁雄厚、朱自清的华美清新、余光中的灵妙恢宏、季羡林的淳朴恬静,还是冰心的空灵雅致,都行云流水般自然天成,他们的一片匠心,昭然可见。
中学课本中摘录了不少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等优秀散文,我时常被其优美的文笔所吸引。曾经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机中一个磁性的嗓音诵读着这些优美的散文,再配于清灵的管弦丝竹之乐,那感觉真是舒畅爽快。
在我看来,读散文是最能平其心境的,如在一个点缀着丝丝虫鸣的黄昏,独坐在孤灯下,品一品清香袅袅的绿茶,读一读优美清丽的散文便是人间一大享受了。

当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 汪曾祺 余秋雨 张中行 冰心 余光中 贾平凹 陈所巨

林清玄、汪曾祺、余秋雨、张中行、冰心、余光中、贾平凹、陈所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