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汇报文本 贵阳:黄河之水从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3:55:35

一、诗人李白认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专家的多年考证,“她”来自“三江源”。

  三江源:从空中遥望地球,中国西部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为中国内陆竖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它遮挡住了沙,遮挡住了干旱。温和湿润的江南水乡才会有今天如此绮丽的风光。

  喜马拉雅山孕育了中国三条大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澜沧江流经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6个国家,也被誉为东方多瑙河。

  青藏高原是她们的初始流出之地,亿万斯年的流动便是从这里出发,流向中华大地,孕育生命故事的。这个地区被称为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为31.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土地面积的43.88%,平均海拔4800米。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到0.8人,有大片的无人区。

  在这个地区,长江的水量占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水量占到黄河总水量的49%,而澜沧江则占了全澜沧江水量出境的15%。因此,三江大量的水来自青藏高原,并且来自三江源地区。

  正是这样一个特定地域,形成了三江源难以言说的神秘、苍凉。

  三江源之正说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关于江源何处的记载重新趋于混乱,甚至出现谬误。194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这本书还告诉读者,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北麓,便有了“江河同源一山”,“长江、黄河是姊妹河”之说,并载入中小学地理课本。

  以扬子江指代长江是完全错误的,此种用法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日暮途穷,什么关口也把不住了,外国轮船长驱直入,但均得从吴淞入口,首先要经过的是镇江、扬州一带的河段,史称扬子江,外国轮船船长和水手们便把中国长江更名,以扬子江取代了。长江英文的旧译名便是“扬子江”。说中国人中的一部分有洋奴哲学或崇洋媚外,实在不冤枉,民国时期的中国水利部门实际上已经认同洋人之说,以扬子江之名取代长江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为长江正名,还长江以“长江”之名。

  1976年和1978年的夏天,国家两次组织江源考察队深入江源实地勘察后发现:长江上源伸入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有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较大的为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根据“河源惟远”的原则,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再沿沱沱河上溯至最上源,沱沱河又分两支,东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海拔6621米,西支源出尕恰迪如岗雪山,海拔6513米,东支较西支略长,长江的正源头应为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各拉丹东雪山上段是巨大的姜古迪如冰川,那冰川融水形成的点点滴滴,便是长江的初始流出。

  1978年1月13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最新消息,同时还宣布,长江全长不是过去说的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为世界第三长河。

  那么,黄河的源头在何处?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河源考察队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此说存在了20多年,但争议不断。1978年夏天的又一次考察中,发现有三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三河相比,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长约30公里。因此,卡日曲才是黄河正源。

  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有平静的小湖泊,有泉眼,那些泉眼中涌出的清冽冽的泉水,便是黄河的源头之水。

  充满诱惑的澜沧江的源头,到底隐藏在哪里?

  1999年6月,中国科学探险学会18位专家组成的科学考察队,踏上了寻找江源的旅程。澜沧江源区河网纵横,水流杂处,湖沼密布,通过对扎那曲、扎阿曲的实测对比,认为扎阿曲应是澜沧江正源。

  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起源都离不开河流。人类最初的发祥地都选取在一些大河流域并不是种偶然。从长江、黄河、澜沧江到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每一条大河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黄河和长江则被称为母亲河。人类从未间断过对江河的敬仰,也从未间断过对江河之源的探寻。

  青藏高原的含氧量只有40%,对人的生理是一个考验,同样对热气球燃烧气量技术也是一次挑战。2004年中央电视台《三江源》摄制组为了更好地拍摄三江源全貌,首次在极高海拔5200米处放飞热气球。而热气球由于受青藏高原独特气流的影响而失去控制,在空中飘来飘去无法降落,最终因燃料烧尽,摔落在山上。摄制组成员受到重伤,探索三条大江源头的道路付出沉重代价。寻找那发源于地球之颠、生命成长极端困难的江河发源地,有着我们生活在平原丘陵上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难。

  长江之源

  早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长江源头的说法,尽管全文仅1100余字,但却是先秦时期最富科学性的地理著作,被历代研究地理的学者尊为先祖。其中“导山”和“导水”章节记述了全国山川分布大势,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全国区域志。但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嘉陵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从重庆汇入长江。但在几千年前的古中国,是谁最早把大禹治水的故事与长江源头联系起来?又是谁得出“岷山导江”这样一个结论呢?今天,这些已经无从考证。《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尚书》所言,就是金玉良言,神圣不可侵犯,因而没有人敢于公开质疑“岷山导江”这一错误的结论,以至很长时间以来都在误导后来者。

  相反,长江真正的干流金沙江却被认为是支流。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是明显错误的。因为,自古以来,判定一条江河的源头、或者正源的标准,都是以这条河的水流量、河的长度来界定。金沙江的水流量明显要比岷江大,而且河长也要比岷江长,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论及江源时舍金沙江之远而求岷江之近呢?

  有过两种解释:一曰,班固或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对这两条江进行过实地考察,而只是从民间传说以及古籍记载得出相关结论;这个推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金沙江和岷江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即使在拥有现代交通工具的今天要走完这两条江也要付出巨大的艰辛,而在古代,没有道路、也没有交通工具,要进行实地考察更是难上加难;二曰,大禹在中国具有近乎神圣的影响力,大禹的论断也都是不可推翻的真理,而班固和郦道元当然不可能摆脱此种局限。

  到了明代,徐霞客根据中国山脉大势与江河源流的关系,断定黄河发源于昆仑之北,长江发源于昆仑之南。他纠正了“岷山导江”说,从而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

  康熙年间,1704年,为编制全国地图,康熙皇帝派人探测青藏地区。不过,因交通险阻,气候恶劣,他们都无法进入江源深处实地探查,只能做出“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描述,把长江源头地区的布曲、尕尔曲、当曲或楚玛尔河等支流都当做长江源头。这一次,虽然没有真正确定长江的源头,但是,至少人们对源头区域已经有了较直观的了解。

  1718年,第一本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由康熙组织人员绘制完成,其中分别为黄河、长江绘制了河源图、江源图。

  黄河之源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最早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中,书中记载:“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意思是说黄河的水来自于一个叫“昆仑”的地方,自此便有了“河出昆仑”之说。

  到了唐代,李白一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令河出昆仑的说法更加广为流传了。但是,性情豪放的李白,又给后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以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再次解释黄河。

  那么黄河之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唐贞观9年,吐谷浑乘中原战乱,不时骚扰内地。唐太宗派大将李靖、侯君集率兵出击,曾到“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览河源”。这里的柏海是指今扎陵湖,星宿川指此湖西面的星宿海。史书虽说他们观河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到达河源。不过这是中原地区到达河源地区的最早记录,这比过去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想在青藏高原建造一个都城,为此,忽必烈派招讨使都实于公元1280年11月4日勘察黄河源。他们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最后,都实一行到了星宿海。河源间的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没有波浪没有涛声,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泡子,娴静如处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一到晚上月光泻地,星光闪烁之下,这草滩上的水泡子也晃着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星宿海离开河源不远了,但星宿海却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源头。

  1704年,康熙还派人对黄河源头进行访查。访查人员越过扎陵湖、鄂陵湖后,到达星宿海,留下了“星宿海之源,小泉万亿,众山环之”的文字记载,以及一幅星宿海地形图,再次肯定了元朝的结论,将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

  1782年,黄河再次决堤,河南一带出现洪灾。乾隆皇帝继康熙之后,对黄河源头耿耿于怀,派出一名叫阿弥达的侍卫前往青海探寻黄河源头。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之后又西行300里,到了巴颜喀拉山北边,认为那是黄河的源头。应该说阿弥达已经走得很远了,牵挂黄河的康熙、乾隆,可以说是心怀忧患、目光远大了。

  澜沧江之源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在国外,它也被称为湄公河、湄南河,意为“众水之母”。不管是茶马古道,还是柬埔寨的吴哥文化,都是依据澜沧江而生存和发展的。从古至今,无数游客进出澜沧江,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澜沧江流域,但是却很少有游客留下历史记录,只有两个奇人在澜沧江畔留下了游历的踪迹。

  第一位留下记录的,是来自欧洲的异乡人———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城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300多年后,第二位踏访澜沧江的人出现了,他就是中国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而走得最远、费时最长、游记文章写得最多最精彩的,是澜沧江、金沙江及周边地区,但是,他对澜沧江本身却几乎没有描述,采取了巧妙的回避态度。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于同一个地方:三江源区域。也许,他因此而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的机会。
  回答者: hxylzm - 经理 四级 7-31 22:08
  修改答复: hxylzm,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一、诗人李白认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专家的多年考证,“她”来自“三江源”。

  三江源:从空中遥望地球,中国西部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为中国内陆竖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它遮挡住了沙,遮挡住了干旱。温和湿润的江南水乡才会有今天如此绮丽的风光。

  喜马拉雅山孕育了中国三条大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澜沧江流经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6个国家,也被誉为东方多瑙河。

  青藏高原是她们的初始流出之地,亿万斯年的流动便是从这里出发,流向中华大地,孕育生命故事的。这个地区被称为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为31.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土地面积的43.88%,平均海拔4800米。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到0.8人,有大片的无人区。

  在这个地区,长江的水量占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的水量占到黄河总水量的49%,而澜沧江则占了全澜沧江水量出境的15%。因此,三江大量的水来自青藏高原,并且来自三江源地区。

  正是这样一个特定地域,形成了三江源难以言说的神秘、苍凉。

  三江源之正说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关于江源何处的记载重新趋于混乱,甚至出现谬误。1946年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这本书还告诉读者,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北麓,便有了“江河同源一山”,“长江、黄河是姊妹河”之说,并载入中小学地理课本。

  以扬子江指代长江是完全错误的,此种用法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日暮途穷,什么关口也把不住了,外国轮船长驱直入,但均得从吴淞入口,首先要经过的是镇江、扬州一带的河段,史称扬子江,外国轮船船长和水手们便把中国长江更名,以扬子江取代了。长江英文的旧译名便是“扬子江”。说中国人中的一部分有洋奴哲学或崇洋媚外,实在不冤枉,民国时期的中国水利部门实际上已经认同洋人之说,以扬子江之名取代长江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为长江正名,还长江以“长江”之名。

  1976年和1978年的夏天,国家两次组织江源考察队深入江源实地勘察后发现:长江上源伸入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有大大小小几十条河流,较大的为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根据“河源惟远”的原则,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再沿沱沱河上溯至最上源,沱沱河又分两支,东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海拔6621米,西支源出尕恰迪如岗雪山,海拔6513米,东支较西支略长,长江的正源头应为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各拉丹东雪山上段是巨大的姜古迪如冰川,那冰川融水形成的点点滴滴,便是长江的初始流出。

  1978年1月13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最新消息,同时还宣布,长江全长不是过去说的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为世界第三长河。

  那么,黄河的源头在何处?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河源考察队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此说存在了20多年,但争议不断。1978年夏天的又一次考察中,发现有三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三河相比,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长约30公里。因此,卡日曲才是黄河正源。

  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有平静的小湖泊,有泉眼,那些泉眼中涌出的清冽冽的泉水,便是黄河的源头之水。

  充满诱惑的澜沧江的源头,到底隐藏在哪里?

  1999年6月,中国科学探险学会18位专家组成的科学考察队,踏上了寻找江源的旅程。澜沧江源区河网纵横,水流杂处,湖沼密布,通过对扎那曲、扎阿曲的实测对比,认为扎阿曲应是澜沧江正源。

  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起源都离不开河流。人类最初的发祥地都选取在一些大河流域并不是种偶然。从长江、黄河、澜沧江到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每一条大河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在中国,黄河和长江则被称为母亲河。人类从未间断过对江河的敬仰,也从未间断过对江河之源的探寻。

  青藏高原的含氧量只有40%,对人的生理是一个考验,同样对热气球燃烧气量技术也是一次挑战。2004年中央电视台《三江源》摄制组为了更好地拍摄三江源全貌,首次在极高海拔5200米处放飞热气球。而热气球由于受青藏高原独特气流的影响而失去控制,在空中飘来飘去无法降落,最终因燃料烧尽,摔落在山上。摄制组成员受到重伤,探索三条大江源头的道路付出沉重代价。寻找那发源于地球之颠、生命成长极端困难的江河发源地,有着我们生活在平原丘陵上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难。

  长江之源

  早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长江源头的说法,尽管全文仅1100余字,但却是先秦时期最富科学性的地理著作,被历代研究地理的学者尊为先祖。其中“导山”和“导水”章节记述了全国山川分布大势,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全国区域志。但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嘉陵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从重庆汇入长江。但在几千年前的古中国,是谁最早把大禹治水的故事与长江源头联系起来?又是谁得出“岷山导江”这样一个结论呢?今天,这些已经无从考证。《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尚书》所言,就是金玉良言,神圣不可侵犯,因而没有人敢于公开质疑“岷山导江”这一错误的结论,以至很长时间以来都在误导后来者。

  相反,长江真正的干流金沙江却被认为是支流。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是明显错误的。因为,自古以来,判定一条江河的源头、或者正源的标准,都是以这条河的水流量、河的长度来界定。金沙江的水流量明显要比岷江大,而且河长也要比岷江长,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论及江源时舍金沙江之远而求岷江之近呢?

  有过两种解释:一曰,班固或者郦道元根本没有对这两条江进行过实地考察,而只是从民间传说以及古籍记载得出相关结论;这个推论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金沙江和岷江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即使在拥有现代交通工具的今天要走完这两条江也要付出巨大的艰辛,而在古代,没有道路、也没有交通工具,要进行实地考察更是难上加难;二曰,大禹在中国具有近乎神圣的影响力,大禹的论断也都是不可推翻的真理,而班固和郦道元当然不可能摆脱此种局限。

  到了明代,徐霞客根据中国山脉大势与江河源流的关系,断定黄河发源于昆仑之北,长江发源于昆仑之南。他纠正了“岷山导江”说,从而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

  康熙年间,1704年,为编制全国地图,康熙皇帝派人探测青藏地区。不过,因交通险阻,气候恶劣,他们都无法进入江源深处实地探查,只能做出“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描述,把长江源头地区的布曲、尕尔曲、当曲或楚玛尔河等支流都当做长江源头。这一次,虽然没有真正确定长江的源头,但是,至少人们对源头区域已经有了较直观的了解。

  1718年,第一本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由康熙组织人员绘制完成,其中分别为黄河、长江绘制了河源图、江源图。

  黄河之源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最早的记载是在《山海经》中,书中记载:“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意思是说黄河的水来自于一个叫“昆仑”的地方,自此便有了“河出昆仑”之说。

  到了唐代,李白一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令河出昆仑的说法更加广为流传了。但是,性情豪放的李白,又给后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以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再次解释黄河。

  那么黄河之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唐贞观9年,吐谷浑乘中原战乱,不时骚扰内地。唐太宗派大将李靖、侯君集率兵出击,曾到“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观览河源”。这里的柏海是指今扎陵湖,星宿川指此湖西面的星宿海。史书虽说他们观河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到达河源。不过这是中原地区到达河源地区的最早记录,这比过去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想在青藏高原建造一个都城,为此,忽必烈派招讨使都实于公元1280年11月4日勘察黄河源。他们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最后,都实一行到了星宿海。河源间的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没有波浪没有涛声,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泡子,娴静如处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一到晚上月光泻地,星光闪烁之下,这草滩上的水泡子也晃着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星宿海离开河源不远了,但星宿海却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源头。

  1704年,康熙还派人对黄河源头进行访查。访查人员越过扎陵湖、鄂陵湖后,到达星宿海,留下了“星宿海之源,小泉万亿,众山环之”的文字记载,以及一幅星宿海地形图,再次肯定了元朝的结论,将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

  1782年,黄河再次决堤,河南一带出现洪灾。乾隆皇帝继康熙之后,对黄河源头耿耿于怀,派出一名叫阿弥达的侍卫前往青海探寻黄河源头。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之后又西行300里,到了巴颜喀拉山北边,认为那是黄河的源头。应该说阿弥达已经走得很远了,牵挂黄河的康熙、乾隆,可以说是心怀忧患、目光远大了。

  澜沧江之源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在国外,它也被称为湄公河、湄南河,意为“众水之母”。不管是茶马古道,还是柬埔寨的吴哥文化,都是依据澜沧江而生存和发展的。从古至今,无数游客进出澜沧江,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澜沧江流域,但是却很少有游客留下历史记录,只有两个奇人在澜沧江畔留下了游历的踪迹。

  第一位留下记录的,是来自欧洲的异乡人———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游记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记载了我国40多处城市,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因此,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300多年后,第二位踏访澜沧江的人出现了,他就是中国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而走得最远、费时最长、游记文章写得最多最精彩的,是澜沧江、金沙江及周边地区,但是,他对澜沧江本身却几乎没有描述,采取了巧妙的回避态度。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于同一个地方:三江源区域。也许,他因此而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的机会。

发源于金沙江,再往上就是雪山了

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