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电的电表控制器:疫苗分几种?传染病属于哪一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00:25:43

疫苗概念及分类

  1 概念:凡具有抗原性接种于机体可产生特异的自动免疫力,可抵御感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总称为疫苗。既往把以细菌制备的制剂称为“菌苗”;而把病毒及立克次氏体制备的制剂称为“疫苗”;以细菌代谢产物——毒素制备的制剂称为“类毒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抗原的纯化和提取,基因重组抗原甚至日后将可能发展的人工合成抗原等,难以抗原类别命名。按国际惯用名称,凡自动制剂统称为“疫苗”。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将现今广为应用及日后可能发展的分为八大类。

  2 分类:

  (1)减毒活疫苗

  此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在人工训育的条件下,促使产生定向变异,使其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如麻风腮疫苗。

  (2)灭活疫苗

  细菌或病毒灭活疫苗:是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的培养物,经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制成。使之完全丧失对原来靶器官的致病力,而仍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如甲肝疫苗。

  类毒素:是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外毒素,经脱毒提纯等工艺制成。

  (3)多糖疫苗:由长链糖分子构成,如细菌的多糖荚膜。

  特点:

  1)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T细胞参与,为体液免疫,无免疫记忆。

  2)年龄〈于2岁,无稳定免疫应答,与免疫系统不成熟有关。

  3)重复注射不引起抗体滴度提高。

  4)产生抗体主要是IgM,较少IgG。

  5)联合可改善免疫应答。

  (4)组分疫苗(亚单位疫苗):从细菌或病毒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特异性抗原制成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①多肽或亚单位疫苗。②颗粒载体疫苗。③病毒活载体疫苗。④细菌活载体疫苗。⑤基因重配疫苗。⑥基因缺失疫苗。如乙肝疫苗。

  (6)合成肽疫苗:仿特异性抗原的某些肽链或蛋白人工合成的抗原,现今还没有实用于人群的疫苗。

  (7)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抗独特型抗体(AId)是针对抗体分子V区上的特异抗原表位群(称为独特型)的抗抗体。AId与原来抗原的决定簇分子互为“内影像”关系,可模拟抗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而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疫苗。

  (8)基因疫苗:基因免疫或称核酸免疫,是指将含有编码特定抗原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质粒载体上,制备成核酸表达载体,通过肌肉注射等方法将其导入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质,从而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外源蛋白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基因免疫过程中所使用的核酸表达载体称为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

  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 艾滋病 淋病
  梅毒 脊髓灰质炎 布鲁氏菌病 百日咳 白喉
  猩红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狂犬病 麻疹 炭疽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登革热 疟疾
  黑热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非典型肺炎

  丙类传染病
  肺结核 血吸虫病 丝虫病 包虫病 麻风病 风疹 流行性感冒
  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我国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使的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三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 艾滋病 淋病
  梅毒 脊髓灰质炎 布鲁氏菌病 百日咳 白喉
  猩红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狂犬病 麻疹 炭疽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登革热 疟疾
  黑热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非典型肺炎

  丙类传染病
  肺结核 血吸虫病 丝虫病 包虫病 麻风病 风疹 流行性感冒
  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