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坦怎么样:和尚头上的点?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2 07:57:49
为什么和尚头上画的有几个点,他们点数还不一样,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和尚头上的是戒疤!

是和尚受戒时用艾火烧上去的,戒疤越多,受的戒越多,相对而言资格也比较深。戒疤最少1个,最多9个。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古代戒疤也是区分是不是真正的和尚的标志,只剃个光头冒充和尚一看头上没有戒疤就会露馅了。

解放后这项习俗被政府废止了,不过中国还是有某些寺庙遵守这项仪规,为新来的比丘受戒时为他们烧戒疤。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等级的表示。刚剃渡的小和尚在

经过几个月的新生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后,庙里的老

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然后在接下

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例如看锁码频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写金刚经

时不再要左顾右盼,则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乐福"。

一般而言,如果顺利的话,庙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个

疤;而像少林寺、清真观或龙发堂等重要寺庙的住持,则可能是有八或九个戒

疤的[高级和尚]或是[特级和尚]。然而这第十个疤却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拥有

的,除了达摩祖师、六祖禅师以外,十个疤的[上帝级和尚]不超过五个。不光

是头上有,身有也可以有,比如说:手臂。

补充: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

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成

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令

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

戒点,好像是古代的和尚为了防伪,于是就在头上烫戒点,说白了就是和尚的防伪标签

和尚头上的是戒疤!

是和尚受戒时用艾火烧上去的,戒疤越多,受的戒越多,相对而言资格也比较深。戒疤最少1个,最多9个。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古代戒疤也是区分是不是真正的和尚的标志,只剃个光头冒充和尚一看头上没有戒疤就会露馅了。

解放后这项习俗被政府废止了,不过中国还是有某些寺庙遵守这项仪规,为新来的比丘受戒时为他们烧戒疤。
回答者:liushuqun - 副总裁 十一级 7-28 16:35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