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汗脚穿什么袜子:软件工程在我国今后发展前景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3 08:11:12
高考被大连理工软件工程录了,不知前途怎样

你在大连学软件很不错,产业前景也很好,向往的地方
大连软件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与指导下,经过二十几年

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软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大连软件异军突起

自1999年以来,大连软件业在销售收入、出口额、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等多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

势。其中销售收入增加了3倍,出口额翻了两番,企业数量增加了80%,软件工程师已达1.2万人,其中有

2000多名既懂技术又懂日语的软件人才。

大连市现有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业务的企业270家,其中超千人企业1家,超500人企

业2家,合资企业70家,日资企业38家,IBM、诺基亚、索尼、松下、三菱等世界500强15家。有近百家企

业从事对日软件开发业务,全市软件出口的90%面向日本市场。其中有一批本地优秀企业,包括全国软件

出口额排名第一的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中国仅有的两家通过CMM5级认定的企业——海辉科技和东软大

连分公司,在这里“茁壮成长”。

信息服务业是近两年依据大连市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才优势而迅速崛起的新生业务。目前已有美国

GE、DELL、埃森哲、德勤咨询等国际大公司将其面向亚太地区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设立在大连,更多的

日本企业正在对大连进行考察,大连成为“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

特点鲜明 独树一帜

与国内其他的软件产业较发达地区相比,大连软件业在大连软件园建设、软件人才培训以及软件外包方

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大连软件园作为大连市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软件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其全国惟一的“官助民办”模式,

成为建设速度快、国际化特色突出、软件人才教育配套完善的国家级软件园。 2001年成为“国家软件产

业基地”,2002年确立了“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的目标,发展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国内最大

的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大连软件园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出口2500

万美元,入园软件企业128家,园区内的软件工程师达到4000人。
在软件人才教育方面,大连针对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精心营造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即包括

高级人才、中层开发骨干、底层技术工人3个层次的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连全市15所高校设有计算

机专业,现有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连铁道学院软件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3个软件学院,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在大连开设了软件工程师研究生班,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建立了两个电

子商务培训中心。目前,软件专业年毕业生2000多人,两年后可达6000人。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

式”、“外语+计算机”人才教育模式正在推广。200多家电脑培训学校正在整合资源,输送合格的软件

蓝领。

国际化战略:以中日软件产业合作为先导

在大连软件园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化始终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早在2000年,大连市政府就确立了大

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可是,国际化的标准是什么?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可行战略是什么?

大连软件园应该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困扰着国内众多软件园的问题,也同样

困扰着大连市的领导和软件园的建设者们。

为此,在大连市市长夏德仁的大力支持下,由大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曲晓飞担任项目负责人,召集

有关专家,组成了一个创建大连软件产业国际示范城市的863专项课题组,并投入专项资金先后邀请世界

知名的专业咨询公司科尔尼、日本INTEC公司及兴业银行等协助提供战略方案。经过多次论证,课题组确

立了实现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吸引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到大连,并提出利用好对日合作优势,

建立专项人才培养体系,率先发展软件产业“日本化”的实施战略。

大连在对日、韩合作方面确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相近的城市人居环境,日语、韩

语人才多等先天优势,使大连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成为中国国内与日本、韩国开展多领域合作最富成效的

城市之一,尤其是与日本的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到2000年,大连的日资企业超过1800家,日资银行有

近20家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而且大连本地已经 拥有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稳定业务的对日加工软件企业



那么,作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先导区的大连软件园将在中、日、韩的经济合作中承担怎样的角色呢?经

过长时间的探索、争论和尝试,大连软件园率先提出了构建“中日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的清晰定位

,这一发展定位的目标就是“吸引日资企业、拓展对日出口、对接内地市场”。

大连的软件产业国际化课题研究和发展软件产业的信心得到国家的充分认可。2001年4月,国家科技部正

式同意大连创建中国第一个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

作为创建示范城市的核心项目,大连软件园开始按照国际产业区的标准开展建设工作。经过努力,国内4

家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联通、网通、吉通先后在软件园投资建设国际水准的网络通信设施,中国网通

(CNC)更是将其东北区数据中心和数据出口局设在了园区;以周边的众多高校为依托,大连软件园和东

软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中国首家专业软件学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第一年招生达1500人。

一个产业基础设施完善、数据信息 交流通畅、人才培养体系先进的战略门户雏形已清晰地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大连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大连软件产业的对日招商工作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不仅亲自组

织,而且调动各种资源为招商工作铺路搭桥。2001年4月,原大连市市长李永金亲自带队,组织大连软件

企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连——东京软件产业情况说明暨投资洽谈会”,获得了圆满成功。2002年8月,

大连市政府在日本东京组织的“东京——大连软件企业交流会”更是盛况空前。这些活动,促成了日本

软件企业来连投资的良好态势,也极大地推动了大连软件园的对日招商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大连市软件出口额的85%来自日本市场,其中,大连软件园占据半壁江山。而且,

以松下通信为代表的一批日资软件企业纷纷入件园,不仅使软件园成为日本企业的聚集地,也成为了以

对日合作为主的国内软件企业的聚集地,并带动了软件园乃至大连市以对日合作为主的软件外包业务的

迅猛发展。

至此,大连软件园建设软件开发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软件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已初具规模,为国际化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日软件产业战略合作门户的先导作用和双向互动效应已逐渐显现。

软件和信息服务率先“瞄定”日本团队

2002年7月的一天,一架国际专机缓缓停靠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一位老者下机后马不停蹄赶往大连软

件园。4个小时后他离开了大连,但是这位老人却拍板将数字视听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全球研发中心设在园

区内,他就是全球消费电子领袖企业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任副会长森尾稔。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02年10月份才正式入驻软件园科技大厦发展业务的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分

公司,两个月后软件研发人员就接近百人,然而,其中只有20多人是索尼公司的正式员工。原来,该公

司为保证大量软件开发业务顺利实施,同时减少企业快速扩张带来的风险,采取了国际上通用、但是在

国内还比较少见的技术合作方式,同大连软件园内中软(CS&S)和东软(NEUSOFT)两家国内软件企业达

成长年劳务合作协议。根据项目需要,由这两家公司提供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到索尼公司工作,从而实

现了软件园内企业的资源共享,创造了“双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日本著名的战略投资家大前研一曾经对日本软件行业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市场需求进行过预测,根据他的

预测,仅日本企业未来几年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人力需求缺口就将达到50万人,而中国将是填补这一缺口

的最重要的选择。同时作为一位企业家,他不仅积极地鼓励日本企业开发中国市场,自己也身体力行。

去年他的公司在大连软件园投资成立了一家专业信息服务公司,其主要业务就是面向日本市场进行数据

处理以及客户服务,同时提供对日数据处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目前,已正式入驻大连软件园的日

本著名软件企业CSK公司也将面向日本客户的数据处理作为其现阶段主要的业务方向。

去年底和今年初,日本两家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欧姆龙公司和阿尔派公司先后将其电子产品的嵌入

式软件开发中心正式设立在大连软件园,其中阿尔派和东软合作的汽车导航及音响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是

阿尔派公司在日本本土以外设立的最大的研发中心,该中心的设立也标志着阿尔派公司正开始逐渐将其

核心软件开发业务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大连。另外,大连日设融合综合设计有限公司(FTS)在大连软件园

的业务快速扩张,已经从软件开发拓展到土木建筑设计、机械设计等相关领域,使大连软件园的对日软

件合作以对日软件外包为核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在跨国企业的“帮助”下提升软件产业水平

就在日本企业和大连本地企业的IT外包业务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批面向日本市场开展软件外包和信

息服务业务的欧美跨国公司也将目光“锚定”在了大连,继美国GE之后,IBM、戴尔、埃森哲、德勤咨询

等跨国公司先后加入到大连IT外包服务领域。其中,著名的德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DELOITTE)与

大连软件园内最早开展IT外包服务的软件企业——大连晨星科技有限公司(原大连信华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建了专门从事面向日本市场的外包业务处理中心,采取“强强联合外包”的形式开展对日业务。

在大连软件园的低端数据处理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大连软件园的建设者们也在积极寻找着另外的机遇

——在以日本市场为主的高端外包业务领域,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呢?此

时,IBM和埃森哲(Accenture)的进入,对大连软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IBM,这位蓝色巨人,已经成为全球软件业的老大。而此前,很多人还把它看作是一家生产计算机的制造

业企业。据了解,IBM在日本的企业IBM日本,是日本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日本也随之成为IBM全球第二

大市场。近年来,出于发展的需要,IBM日本一直在中国寻找能够为其提供软件外包业务的合作机会。最

先进入IBM视野的是上海,然而,由于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日语人才的匮乏等原因,使IBM在上海的发

展遇到阻力。

两年多以前,当时已经在日本颇有影响的大连软件业吸引了IBM的注意,他们专门派人来大连进行了考察

。2002年8月,IBM日本的总裁专程来大连软件园考察,增强了到大连发展的意愿。随后,大连软件园的

招商代表团到IBM日本总部回访,双方展开了更加热烈的讨论。2002年底,IBM副总裁罗伯特?佩恩先生

悄然抵连,专程来到大连软件园考察,对软件园各方面情况表示满意,从而坚定了在大连软件园设立开

发中心的决心。这家中心将是IBM公司在中国深圳设立ISSC之后,在中国国内设立的第二家ISSC软件开发

中心,目前的主要业务来自IBM日本的软件外包,并将逐步拓展开发领域。
应该说,大连软件园的胜出,除了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社区人居环境以及对日合作的

成熟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连软件园毗邻高校,而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专业软件人才培养和

输送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专业人才,从而满足了国际跨国软件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正如前

来大连参加埃森哲信息技术中心成立仪式的埃森哲全球CEO乔福汉先生所言:“埃森哲之所以选择大连和

大连软件园,有以下几点理由:具有完备的通信基础设施、稳定的商业环境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储备。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当然,埃森哲的加入对大连软件园的发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埃森哲进入中国市场10年来业务发展良好,对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据了解,为拓展中国及北亚市场

,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埃森哲开始考虑在中国设立一家信息技术中心,为此,该公司对北京、上海、深

圳、成都等城市以及当地的软件园进行了多次考察和论证。2002年4月在对大连考察过程中,埃森哲公司

敏感地意识到,在大连,在大连软件园,正在迅速形成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的巨大市场,这

不仅仅是企业的现实业务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于是,大连软件园得以在众多的竞争对

手中脱颖而出。

2002年10月,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哈特梅厄先生专程来到大连软件园确定项目选址,当他参观了大连软件

园正在为通用电气公司量身打造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中心项目之后,坚定了进驻软件园的信心。

由于埃森哲所从事的,是软件产业领域最高端的产品,因此,它的进入及业务开展,将极大地提升大连

软件园现有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外包业务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埃森哲在大连软件园设立全球

信息技术中心,不仅对于大连软件园,对于大连,以至对于中国的软件业,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信,随着一批跨国软件企业巨头入驻大连开展业务,大连软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将越走越宽广,“

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地位”也将逐步确立,一座崭新的软件之都也将从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