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胸是假体好还是脂肪:宗教和风俗的具体的界限或区别是什么?请用理论阐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11:58:08
能提供这方面的专业资料就更好了。

宗教与风俗
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受《基本法》
和有关法例保障.香港并存着不同的宗教,如佛教,道教,
孔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
都拥有不少信众.很多主要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之外,
还兴办学校和提供衞生福利设施.
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在香港拥有
大批信众,并有超过600所庙宇.部分庙宇的历史可追溯
至700多年前,但亦有部分是在近年兴建的.著名的庙宇
包括位於九龙黄大仙区的黄大仙祠,庙内供奉道教神明黄
大仙,长年香火鼎盛.此外,座落於九龙钻石山的志莲净
苑,是仿照唐代建筑模式兴建的寺院建筑群,於2000年重
建后开放.而位於大屿山的宝莲寺,则以户外青铜佛像天
坛大佛著称,每逢周末假期,游人络绎不绝.其他著名庙
宇包括位於新界沙田的车公庙,以及位於港岛荷李活道的
文武庙.
宗教研究修行多在寺院,庵堂和道观进行.本港所有
寺院和庙宇均开放给公众人士进内膜拜,每逢神诞节日或
农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更如潮涌至.
本港原为渔港,其后发展成为商港,可说一向依赖海
洋为生.因此,本港最多人信奉的神明,都是与海洋和气
候有关,例如天后,便是水上人的守护神,估计信徒多达
25万.本港至少有天后庙24间,其中以大庙湾佛堂门的一
所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名.许多天后庙本来滨海,但因沿岸
地区填海关系,现已远离海岸而深处内陆.
其他受供奉的神明主要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义
薄云天的关帝,长洲守护神北帝(玄天上帝),以及司天
气的南海神洪圣.
道教和佛教团体对本港社会福利贡献良多,除开办福
利,教育及医疗服务外,并捐助其他慈善团体.不少庙宇
设有捐款箱,所得善款会用以资助学校,医院或其他慈善
用途.
孔教:孔教教义 —— 儒家思想 —— 以孔子的教诲为基
础.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
代圣贤,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宣扬一套以人际关系为
本的道德标准,强调传统和礼制的重要.他的思想对中国
历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影响深远,更被后世尊称为
万世师表.孔教的主要节日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诞.
香港的孔教徒素来热心教育工作,在本港兴办多所学
校,宏扬孔子的思想.
罗马天主教:罗马天主教会於1841年在香港设立传教区,
1874年成为宗座代牧区,其后於1946年成为教区.
香港现有天主教徒约24万人.圣职人员计有司铎299
人,修士66人和修女529人.全港共有52个堂区,包括40
间天主教堂,31间小教堂和28个用作宗教活动的礼堂.弥
撒所用语言以中文为主,而五分之三的堂区也有英语弥
撒,有些更有菲语弥撒.
天主教香港教区有其本身的行政架构,但亦与教宗和
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团体保持密切联系.香港教区与世界各
地其他天主教区一样,均采用同样的《圣经》,教义,礼
拜仪式和架构组织.亚洲主教团协会助理秘书长的办事处
亦设於本港.
本港天主教会除传教外,对市民的生活也非常关注.
教育方面,本港现有天主教学校和幼稚园317间,就读人
数约264 000人;办学工作由香港天主教教育委员会协助
推行.天主教会开办的医疗及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六间医
院,15间诊疗所,12间社会服务中心,19间宿舍,13间安
老院,19间康复中心以及多个自助会社和协会.香港明爱
是香港教区属下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这些服务为全港市民而设,事实上,在受惠的市民
中,非天主教徒占95%.
天主教会为了通过传媒把信息带给市民,每周出版
《公教报》及其英文版 "Sunday Examiner".此外,教区
视听中心更制作了影片和录影带,供学校和堂区外借.香
港天主教社会传播处则代表香港教区对外提供资讯和
联系.
基督教:基督教在香港的崛起可追溯至1841年,现有信徒
约32万,会堂1 350多间,大小宗派逾50个.最大的宗派
为浸信会,其次是信义宗.其他主要宗派有基督复临安息
日会,圣公会,宣道会,中华基督教会,循道衞理联合教
会,五旬节宗教会和救世军.由於本港基督教会着重向年
青人传道,因此,大部分参加聚会的人士均为年青信徒.
基督教会亦积极参与本港的教育,医疗护理和社会福
利工作.基督教会主办三间专上学院(即香港中文大学崇
基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和岭南大学),158间中学,206间
小学,273间幼稚园,116间幼儿园,逾30所神学院和圣经
学院,30间教会出版社和70间基督教书店.
此外,基督教会亦开办七间医院,共设病床约3 750
张.另有18间诊疗所和59个提供多种社会服务的社会服务
机构,其中包括逾250间社区及青少年中心,75间日间护
理中心,17间儿童院,35间安老院,逾100间老人中心,
47间弱智和残疾人士训练学校及15个露营地点.至於基督
教青年会及基督教女青年会,则开办了五间酒店式国际
宾馆.
本港基督教会亦支持内地和发展中国家的紧急救援
工作和发展计划.此外,该教会每星期出版两份报章:《基
督教周报》和《时代论坛》.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於1915年成立,是本港基督教两
大合作团体之一.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是另一个推行基督教
会联合事工的团体,於1954年成立,主要成员包括各大宗
派,各基督教服务机构,以及香港及东南亚正教会.协进
会致力促进本港,内地和海外各教会之间的联系,并通过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基督教联合
医务协会,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和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
院等辅助机构,为广大市民服务.
回教:本港约有回教徒七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华人,其余
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印尼,中东和非洲
多个国家.香港现有四间清真寺,分别位於港岛中区些利
街,湾仔爱群道,九龙弥敦道和柴湾哥连臣角,四间清真
寺每日均举行祈祷聚会.些利街清真寺是本港最古老的清
真寺,初建於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於1915年重建.九龙
清真寺暨伊斯兰中心在1984年启用,可容纳约2 000名教
徒参加礼拜.爱群道清真寺暨伊斯兰中心於1981年9月启
用,可容纳700多名教徒参加礼拜.哥连臣角回教坟场也
有一座清真寺.
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负责统筹回教的事务,并管理
所有清真寺和回教坟场.该会由四个回教社团组成,分别
为香港伊斯兰联会,巴基斯坦联会,印度穆士林协会和达
呜迪协会.
本港的回教社团提供各种慈善服务,包括向有需要的
人士提供经济援助,医疗护理和助学等.
印度教:本港15 000名印度教徒的宗教社交活动,都以跑
马地的印度庙为举行场地.该庙由香港印度教协会管理,
教友可到该处冥想,灵修,练习瑜伽,参加社群活动和重
要节日庆典,如亮光节和镇邪节等.印度教徒亦会在该处
举行典礼.印度教徒的订婚和结婚典礼,都在庙内按该教
的风俗礼仪举行.每逢星期日上午及星期一晚上,印度庙
内都有聚会,包括宗教音乐演奏和讲道.星期日聚会后,
教徒可免费享用饭餐.
根据《婚姻条例》,印度庙乃认可宗教崇拜地方,结
婚仪式可在印度庙内举行.
印度庙提供的其他主要服务,还有主持殡殓仪式,安
排火化和有关事宜.该庙亦负责管理哥连臣角印度火葬场
的一般事务.
锡克教:锡克教徒也许是本港其中一群最具特色的少
数教派人士.本港的锡克庙位於湾仔,该庙的特色,是
任何信仰的海外旅客,皆可在该庙免费用膳及作短期
居留.锡克教徒庆祝的主要神诞和节日,包括祖师纳那
大师和第十位宗教教师高宾星大师的诞辰,以及人日
(Baisakhi).
犹太教:本港的犹太人社区建立於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教
徒来自世界各地,在三个主要的犹太教会堂聚会.莉亚堂
(传统派)在每天,安息日和节期举行聚会;香港联合犹
太会(改革派)也在安息日和节期举行聚会.这两个会堂
均位於港岛罗便臣道的同一座大厦.位於港岛花园道的
Chabad Lubavitch每日都有聚会.犹太庙建於1901年,土
地及神圣洗池均由沙宣爵士及其家族捐出.位於跑马地的
犹太教坟场则是本港另一历史悠久的地方.
犹太庙毗邻有一座住宅楼宇.犹太教社区中心设於楼
宇内,为三大教派共600个家庭会员及其他非会员的犹太
人提供犹太餐,宴会,文化和康乐设施.中心内还设有一
所图书馆,专门收藏有关犹太文献和文物的资料.该中心
现已成为犹太人举行社交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传统和宗教节日:本港华人一般奉行五大农历节日,其中
最重要的是农历新年.每逢岁首,亲友互相拜年,馈赠礼
物,儿童并获派「利是」(红封包).在暮春的清明节,
孝子贤孙纷纷踏青扫墓.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时值初夏,
人们赛龙舟,吃粽子.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亲友互赠
月饼酒果,市民扶老携幼前往公园和郊外赏月,燃点彩
灯.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间素有登高的习俗,以纪
念登高避灾的古人,不少人亦趁此节日前往扫墓.
除上述传统节日外,不少重要的宗教节日,包括耶稣
受难节,复活节,佛诞和圣诞节,均被列为公众假期.每
逢这些宗教节日,信众都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出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页:http://www.gov.hk
本文所有资料可随意摘录,无须注明引录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