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过厚有哪些表现:春联是谁发明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07:04:19

春联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可以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而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是因为春节源于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春联便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应运而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我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人们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有人又称春联为对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种。众多的对联还包括祝贺新婚嫁娶,新屋落成,乔迁志禧,生日寿辰和其他喜庆节日。而春联则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又最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它与鞭炮,喜筵相随,为人们的喜庆节日平添几分欢乐和吉祥。应该说,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春联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最早的春联是蜀后主孟昶发明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写在桃木板上,明代以后,春联开始流行。 初二,继续拜年,... ... 扫房的鸡毛掸子、糊窗户的纸都是必买的,春联、窗花大多数家里都是自己写、自己剪,再穷也得挤出点儿钱买红纸。 那一年鞭...

我的回答精彩吧!别犹豫了,快把我的回答作为最佳答案吧!多谢!
我好不容易找到的,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