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工艺参数金色:上海的道观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9:58:16

1、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2、上海白云观

道教著名宫观。在上海市上海市大境路259号。亦称“海上白云观”。清代末年,嘉定道士徐至诚在东星桥建雷祖殿。

3、松江东岳庙

东岳行宫又称松江岳庙、松江东岳庙,位于现上海市松江区旧城谷阳门外大街。始建于何时已无考,宋尚书右丞朱谔始扩大建筑。该大殿是带有北派建筑风格歇山式仿明清古建筑,总建筑面积1491平方米,高20.08米,大殿653平方米,地下室838平方米。

4、浦东钦赐仰殿

钦赐仰殿(太清宫)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之一,有“千年古观”之誉。始建年代不详,相传始于三国时期,乃是三国时东吴孙权为母所建家庙。

5、大境关帝庙

大镜关帝庙位于黄浦区位于大境路259号,是上海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也是上海著名的道观。原本是上海城墙西门北称箭台,明朝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后几经重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上海道教协会所在地。

6、上海三泾庙

上海三泾庙位于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三泾北宅244号(安化路凯旋路)。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西元1522年),由刑部主事石德朝捐俸创建。

7、上海崇福道院

宋宣和元年(1120)赐额“圣堂”。明清两代屡有被毁,亦时有重修,民国时期,地方绅士任兆铨筹资重修。道教道院。在上海市上海县三林乡境内,创建年代失考。

8、朱家角城隍庙

朱家角城隍庙是青浦城隍行宫,位于朱家角镇中,原在镇南的雪葭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人程履吉谋迁今址。城隍是古代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扩展资料

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且不能插手庙务。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孙庙。

丛林庙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脚、民间道士除外)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一般,无论年龄、性别、出家时间,凡是可以居住在里面的道人,都有权被选举为最高领导人。长期在丛林庙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给安排有职务,为其他道人服务。丛林庙分工明确,俗称“三都五主十八头”,分管讲经、化缘、安全、斋醮、人员安置、自养、做饭等等事宜。一般,新出家的弟子先在子孙庙学习这些知识,三年后得到冠巾,经师父允许后,才可以去丛林庙挂单居住,深入学习。学习后,再归来。

另外,门派不是以出家在哪个庙决定的。而是由度师的法裔决定的,度师根据派系授予派名。而后,无论去哪里,都是这个派,也可以住子孙庙,也可以住丛林庙,只要适合。一般,新出家所居住的庙就是自己度师的庙,但是不是绝对,是通常而言。有了度师以后,遇到更好的道士,可以再拜“先生”,法裔就不需要改了。黄帝学道,曾拜了七十二个“先生”。度师只有一个,但先生可以越多越好。因为表示你勤奋、好学。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观

1、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2、上海白云观

道教著名宫观。在上海市上海市大境路259号。亦称“海上白云观”。清代末年,嘉定道士徐至诚在东星桥建雷祖殿。

3、松江东岳庙

东岳行宫又称松江岳庙、松江东岳庙,位于现上海市松江区旧城谷阳门外大街。始建于何时已无考,宋尚书右丞朱谔始扩大建筑。该大殿是带有北派建筑风格歇山式仿明清古建筑,总建筑面积1491平方米,高20.08米,大殿653平方米,地下室838平方米。

4、浦东钦赐仰殿

钦赐仰殿(太清宫)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之一,有“千年古观”之誉。始建年代不详,相传始于三国时期,乃是三国时东吴孙权为母所建家庙。

5、大境关帝庙

大镜关帝庙位于黄浦区位于大境路259号,是上海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也是上海著名的道观。原本是上海城墙西门北称箭台,明朝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后几经重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上海道教协会所在地。

6、上海三泾庙

上海三泾庙位于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三泾北宅244号(安化路凯旋路)。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西元1522年),由刑部主事石德朝捐俸创建。

7、上海崇福道院

宋宣和元年(1120)赐额“圣堂”。明清两代屡有被毁,亦时有重修,民国时期,地方绅士任兆铨筹资重修。道教道院。在上海市上海县三林乡境内,创建年代失考。

8、朱家角城隍庙

朱家角城隍庙是青浦城隍行宫,位于朱家角镇中,原在镇南的雪葭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人程履吉谋迁今址。城隍是古代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扩展资料:

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修道的方法众多,就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为本。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

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总之,道家出于对科学的探索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观

全真派一所:浦东三元宫

正一派十所:坤道院茅山道观\城隍庙道观\钦赐仰殿道观\茅山道观\白云观\崇福道观等

大境道观

【大境道观】位于南市区大境路259号。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上海始筑城墙,城墙上有箭台,万历年间箭台废后,即建4庙,大境道观为其中之一。内供关帝像。清嘉庆二十年(1815)改建为三层高阁,朱槛曲栏,蔚为壮观,前为旷地,植以桃柳,环以小涧、木桥。后屡毁屡修,1865年郭学玩复修。1910年3月,由自治公所重修,易坊名为"大境",今仍存。?
]]

城隍庙是座道观

  我国的道教有两派,一是正一派,它以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祖庭,重视符箓方术和斋醮仪式,相传系东汉末年张道陵所创;另一派是全真派,北京白云观为其三大祖庭之一,重视内丹修炼,出家茹素,相传系金代王重阳 (革新道教)所创。上海的道教,两派都有。

  上海原来是海滩,偏寓东南,远离中原政治经济中心,直到宋代起,由于政局变动,中原文化带到了江浙一带,海上贸易和长江贸易逐渐发达,上海就发展起来了。宋代设镇,元代建县。较早传入上海的道教只能是正一派,时间当在北宋。上海的方志书籍中有一些早期道教宫观和道院的记载,《松江府志》上载明建于松江的宫观道院就不下十余所。例如: “仙鹤观”是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处州天真观道士叶太真请建的,说是以东晋废观复建,恐怕不甚可靠。“丹凤楼”建在上海城墙的东北角上,始建于宋咸淳七年(1271年),元代杨维桢有诗云:“十二湘帘百尺梯,飞飞丹凤与云齐”,元末毁于兵,明万历年间重修。据《改建丹凤楼记》:“道士顾洪元鸠工庀材,重为饬治;加缀于楹,洞三面以供瞻眺”,张弼有诗云:“扁舟北来海波淼,丹凤楼高海天下”。在上海城墙拆除以前,这座道观也是上海名胜之一,也是道教正一派主要宫观之一。如果说先有道士后有庙的话,那么可以肯定,正一派道士在上海最晚是在宋代就站住脚跟了。从师承关系和传布地域来分析,上海的正一派道士在北部的(如:黄渡、嘉定等)受到茅山的影响较多;在南部的(如:松江、青浦等)受到龙虎山的影响颇多。但是,不论南北,他们都具有上海道教的语音、音乐和斋醮仪式组织的特点。清代末年,随着上海被辟为租界以后,江浙一带的民众蜂拥来沪谋生,江浙一带的正一派道士也随之进入上海。清同治八年(1869年)苏州道士曹瑞长领得“上海县道会司”颁发的“外方流道执照稽查”,以后“金坛、无锡、江阴、常熟、南通、宁波、绍兴、广东”的正一道士也相继到上海活动,他们保留着各地原来的正一派道教的特色,成为上海正一派道教内的地方邦派。据统计,在极盛时期,全市正一派道观达到23所,道院73处,聚集在道观和道院周围的道士约有三千多人。

  全真派传入上海,大概是在稍晚一点的元代。据《松江府志》,娄县有 “长春道院”,建于“元大德十年” (1306)。道院名为“长春”当是纪念全真教祖长春演道主教真人邱处机(1148—1227)之意。《府志》言此院为境内全真教道观,当是可信。但是,目前很少能看到从1306年到1874年的五百多年中有关全真派在上海的活动材料。近代上海全真教道观的创建人是杭州显真观的全真道士王明真,他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北门外新桥朝阳楼(今浙江路北海路附近)募创了全真道观“雷祖殿”,以后,全真道观又陆续发展了十所。在极盛时期,来自十方的全真道士有三百多人。
  主 要 道 观:
  <一>白云观
  上海道教全真派的主要道观,在今老西门西林后路 100弄8号。现为上海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二>、钦赐仰殿
  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在今浦东源深路,属黄浦区。
  <三>、大境关帝庙
  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在今南市区大境路。
  <四>、城 隍 庙
  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在今豫园商场内。其大殿今已改为 “豫园商场工艺品门市部”。
  <五>、保安司徒庙
  即 “虹庙”。上海道教正一派的主要道观,座落在今南京东路496号,原系上海香火最盛的庙观之一。1966年夏秋歇闭,庙址改作工厂车间。
  <六>、清 虚 观
  原名 “三官殿”。辛亥革命初年,由全真装束的姚瑞清、马福清、严洪清等三人筹建于“柴长滨”,即今延安东路、西藏路口,大世界的对面。以求签问卜、仙丹治病等为主要活动。后改称为“清虚观”,兼营素斋。解放后,因宗教活动减少,入不敷出而歇闭。
  <七>、 紫 阳 宫
  上海道教全真派坤道 (道姑)的主要道观。在今武定西路1444弄2号。
  <八>、老闸大王庙
  又称通济龙王庙。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在今浙江路南堍。明隆庆年间 (1567—1572年)建,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庙主高姓,由保安司徒庙(即虹庙)张姓道士兼住持。
  <九>、新闸大王庙
  又称金龙四大王庙。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在成都北路苏州河南堍。清嘉庆年间 (1796—1820年),从闸东移建闸西。庙主徐姓,原由在家正一道士朱姓为住持。清末为李瑞珊所取,遂例为李姓道士任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