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制图基本知识:amd和intel的差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4:16:50
大家都来指教啊!!

CPU的处理性能不应该去看主频,而INTEL正是基于相当相当一部分人对CPU的不了解,采用了加长管

线的做法来提高频率,从而误导了相当一部分的人盲目购买。CPU的处理能力简单地说可以看成:实际

处理能力=主频*执行效率,就拿P4E来说他的主频快是建立在使用了更长的管线基础之上的,而主频

只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有关与执行效率无关,加长管线的好处在与每级管线的执行速度较快,但是管

线越长(级数越多)执行效率越低下,AMD的PR值可能会搞得大家一头雾水,但是却客观划分了与其

对手想对应的处理器的能力。为什么实际频率只有1.8G的AMD 2500+处理器运行速度比实际频率

2.4G的P4-2.4B还快?为什么采用0.13微米制程的Tulatin核心的处理器最高只能做到1.4G,反而采用

0.18微米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处理器却能轻松做到2G?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

致以上两种“怪圈”的存在。

每块CPU中都有“执行管道流水线”的存在(以下简称“管线”),管线对于CPU的关系就类似汽车组

装线与汽车之间的关系。CPU的管线并不是物理意义上供数据输入输出的的管路或通道,它是为了执行

指令而归纳出的“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指令的执行都必须经过相同的步骤,我们把这样的步

骤称作“级”。管线中的“级”的任务包括分支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分支数据的运算结果、分支结果

的存储位置、执行运算等等…… 最基础的CPU管线可以被分为5级: 1、取指令 2、译解指令 3、演

算出操作数 4、执行指令 5、存储到高速缓存 你可能会发现以上所说的5级的每一级的描述都非常的

概括,同时如果增加一些特殊的级的话,管线将会有所延长: 1、取指令1 2、取指令2 3、译解指令1

4、译解指令2 5、演算出操作数 6、分派操作 7、确定时 8、执行指令 9、存储到高速缓存1 10、存

储到高速缓存2 无论是最基本的管线还是延长后的管线都是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接受指令,输出运算

结果。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前者只有5级,其每一级要比后者10级中的每一级处理更多的工作。如果除

此以外的其它细节都完全相同的话,那么你一定希望采用第一种情况的“5级”管线,原因很简单:数

据填充5级要比填充10级容易的多。而且如果处理器的管线不是始终充满数据的话,那么将会损失宝贵

的执行效率——这将意味着CPU的执行效率会在某种程度上大打折扣。

那么CPU管线的长短有什么不同呢?——其关键在于管线长度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可以说它把原来的每

一级的工作细化,从而让每一级的工作更加简单,因此在“10级”模式下完成每一级工作的时间要明

显的快于“5级”模式。最慢的(也是最复杂)的“级”结构决定了整个管线中的每个“级”的速度—

—请牢牢记住这一点! 我们假设上述第一种管线模式每一级需要1个时钟周期来执行,最慢可以在1ns

内完成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管线结构的处理器的主频可以达到1GHz(1/1ns = 1GHz)。现在的情况

是CPU内的管线级数越来越多,为此必须明显的缩短时钟周期来提供等于或者高于较短管线处理器的性

能。好在,较长管线中每个时钟周期内所做的工作减少了,因此即使处理器频率提升了,但每个时钟周

期缩短了,每个“级”所用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从而可以让CPU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了。

如果采用上述的第二种管线模式,可以把处理器主频提升到2GHz,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得到相当于原来

的处理器2倍的性能——如果管线一直保持满载的话。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CPU内部的管线在预读取

的时候总会有出错的情况存在,一旦出错了就必须把这条指令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稍微计算一

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块拥有5级管线的CPU在执行一条指令的时候,当执行到第4级时出错,那

么从第一级管线开始重新执行这条指令的速度,要比一块拥有10级管线的CPU在第8级管线出错时重新

执行要快的多,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充分的利用CPU的全部资源,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更高主频的

CPU呢??

回溯到几年以前,让我们看看当时1.4GHz和1.5GHz的奔腾四处理器刚刚问世之初的情况:当时Intel公

司将原奔腾三处理器的10级管线增加到了奔腾四的20级,管线长度一下提升了100%。最初上市的

1.5GHz奔腾四处理器曾经举步维艰,超长的管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由于预读取指令的出错从而造成的

执行效率严重低下,甚至根本无法同1GHz主频的奔腾三处理器相对垒,但明显的优势就是大幅度的提

升了主频,因为20级管线同10级管线相比,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缩短了,虽然执行效率降低了,但处

理器的主频是根据每级管线的执行时间而定的,跟执行效率没有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采用0.18微米

制程的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能把主频轻松做到2G的奥秘! 固然,更精湛的制造工艺也能对

提升处理器的主频起到作用,当奔腾四换用0.13微米制造工艺的Northwood 核心后,主频的优势才大

幅度体现出来,一直冲到了3.4G,长管线的CPU只有在高主频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优势——用很的

频率、很短的时钟周期来弥补它在预读取指令出错时重新执行指令所浪费的时间。 但是,拥有20级管

线、采用0.13微米制程的Northwood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的理论频率极限是3.5G,那怎么办呢?Intel

总是会采用“加长管线”这种屡试不爽的主频提升办法——新出来的采用Prescott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

(俗称P4-E),居然采用了31级管线,通过上述介绍,很明显我们能得出Prescott核心的奔四处理器

在一个时钟周期的处理效率上会比采用Northwood核心的奔四处理器慢上一大截,也就是说起初的P4-

E并不比P4-C的快,虽然P4-E拥有了更大的二级缓存,但在同频率下,P4-E绝对不是P4-C的对手,只

有当P4-E的主频提升到了5G以上,才有可能跟P4-3.4C的CPU对垒,著名的CPU效能测试软件SuperPi

就能反应出这一差距来:P4-3.4E的处理器,运算Pi值小数点后100万位需要47秒,这仅相当于P4-

2.4C的成绩,而P4-3.4C运算只需要31秒,把同频率下的P4-3.4E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AMD 2500+

处理器,采用了10级管线,只有1.8G的主频却能匹敌2.4G的P4;苹果电脑的G4处理器,更是采用了7

级管线,只有1.2G的主频却能匹敌2.8C的P4,这些都要归功于更短的管线所带来的更高的执行效率,

跟它们相比,执行效率方面Intel输在了管线长度上,但主频提升方面Intel又赢在了管线长度上,因为

相对于“管线”这个较专业的问题,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陌生的,人们只知道“处理器的主频越高速度就

越快”这个片面的、错误的、荒谬的理论!!这就是Intel的精明之处!!!

都是X86的基于复杂指令集的U
知道AMD的U的人不多,但是都知道"该机使用intel P4处理器",,,呵呵

总体来说,INTEL要好于AMD.尤其是移动处理器.
自从AMD的Athlon XP处理器问世,以极高的性价比和强悍的超频能力使许多受尽INTEL霸权主义欺负的朋友们得以解脱,INTEL终于低下了它高贵的头颅。
INTEL处理器的频率和前端总线频率一直跑在AMD的前面,同时导致了一个发热量过大的问题,颠覆了以往人们对AMD处理器的温度要比INTEL的高的观念。AMD走的则是高性能路线,高频率如今已经不是高性能的代名词了。而且从462接口的所有AMD处理器来看,它的发热量要比PRESCOTT核心的INTEL处理器低上许多,这也就是说,AMD处理器更具备超频潜力,而且价格更低廉。
可是这种现象又不能一概而论。从目前的低端CPU的竞争来看,INTEL的赛扬D无疑在性能上要高出AMD的Sempron处理器,赛扬D在价格上基本与同性能的闪龙平齐。两者差距表现在前端总线的差异,一个是533MHZ,一个是333,虽然754的闪龙可以达到800MHZ,但价格上要高出太多,这个价格可以买一块ATHLON 64 754针的U了。AMD用PR值来标记CPU的综合性能,但在实际测试当中还是略逊于INTEL的CPU性能。所以PR值标记是否准确实在难以下定论。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赛扬D与闪龙在低端市场上已经超过了闪龙,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想要夺回低端市场闪龙除非只有降价了。
AMD的64位处理器出现给AMD FANS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的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无论从温度,性能还是超频能力上它的表现都十分优异。但这些都无法真正说明AMD的CPU究竟是否要比INTEL的好,因为还没等欢呼声下去,INTEL也就推出了64位处理器,并且将要在双核心处理器上大有作为。而且在目前32位系统平台上,根本无法准确得出谁的64位处理器性能更好。所以一切只能交给未来去验证。
其实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INTEL和AMD在市场规划上各有千秋,但市场证明一切,他们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产品规划方式更加趋于完善更加接近,就如同目前的显卡之争。我们不希望AMD倒下去,如同我们一样不会看着INTEL倒下去一样,谁敢说当AMD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会变成第二个INTEL呢?我们要看到的是他们互相追赶,互相竞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这些用户。

为什么AMD的CPU低主频却有高性能????
客观评价一个CPU 的优劣可以从以下多方面去评判,主频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1.核心架构(为什么2.2GPentium-M要比2.2Gpentium 4性能不知高了多少倍,原因是pentium-m的核心架构好,同理,现在AMD K8 架构内部继承内存控制器,不需要传统的北桥芯片就能与内存进行数据的超传输)
2.制造工艺(90纳米制造工艺要比130纳米的好是因为90纳米在相同核心面积上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发热量也更小,同时超频以后发热的幅度也要小得多)
3.主频
4.缓存(包括一级和二级,最主要是二级,现在三级缓存对性能的影响还不知道,有待观察。)
5.所支持的指令(AMD独有的3D NOW!3D NOW!+,对3D游戏的指令进行特殊的优化,从而能大大提高3D游戏的流畅程度,并且市面上绝大多数3D游戏都支持此指令,INTEL处理器内部不集成有此指令集。相反INTEL引以为豪的超线程H-T技术市面上绝大多数软件并不支持)

所以现在AMD主频低却能有和高频的PENTIUM 4相同的性能。

没什么差别啊,主要就是接口不一样,先在AMD又的cpu比intel的还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