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3 地狱空降兵 剧情:文学上关于“圆满”应该有很多说法吧,请略举一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16:28:27
最好是一些经典的语句

如若智慧不圆满,还是佛吗?
  没有永恒的圆满,此乃亘古不变之定理。
  圆满的存在,是相对于不圆满而言的一种并不长久的事实。
  如同月亮代表许多人的爱情,春梦圆了的时候,又有了新的渴望和失落,又给新的缺憾埋下了伏笔;爱的梦想散失的时候,漫长地煎熬着相关的男女。圆满得没有一点缺口的是围城。
  一点圆满的希望都没有是绵长无期灵魂无依的放逐。
  过于圆满容易令人生厌,因为圆满的自封性不能透进一点清新的空气。
  渴望圆满,又不能实现圆满,这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遭际。遭际让人追求和发愤,也使颓唐的人沦于苟且和放任。一切真的太圆满了,还有什么追求和创造的余地?太圆满不过是远离现实的一种奢望。
  可是,人们总是觉得不圆满的事情太多,譬如工作的岗位和环境不理想,才华没有得到器重和发挥,机遇总是与自己失之交臂,自己渴望得到而似乎又应当得到的总是象海市蜃楼一般地在缈远的地方若隐若现。圆满给人的折磨如同生活的未来留给人们拓展的空间太过浩茫宏阔,这使得人们有极其充足的选择天地,不致在一条曲径上太过拥挤。不圆满是一种昭示。生活本来就是容着缺憾的世界。只要肯去努力,为着那个若即若离的圆满不吝心血和思恋,迟早有着接近和实现的希望。
  过满则溢。不满诱发弥补的欲念。缺陷正是希望产生的根由。
  改善现存环境和展显自己的魅力与才能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往往愈有阻力,撞击和冲决这种阻力的暴发力愈烈,愈是想寻找出路,愈是需要积蓄自己的实力。
  在追求圆满的路上,任何一点小小的收获和进展都会使人勇气倍增,激情洋溢,就象在沙漠里跋涉得太久发现了一汪清泉一样,使人无法抑制莫名的激动。拥有的越少,缺失的范围越大,探索与拓展的领域就越宽泛,希望中的一切也就越显得丰沛而值得玩味和寻觅。由于人的社会地位与实际能量的各不相同,因此各自所能追求的圆满的绝对值也迥然各异。
  小人物有小人物期图的极限,大人物有大人物期图的极限,决定极限的大小与每个人的夙望、努力、才干和机缘等因素固然相关,但不能达到饱和极限的法则是一致的。
  这就是造物主给人类颁布的谁也不能推翻的平衡法典。圆满与否,其标准大致都是由人的主观感受确定的。人们满足的标准各异,显出群体生命中的各类层面。
  不以小成而骄矜,用智慧的力量不断地把成功的目标推及尽可能高的极限,并以行动拓展它自身发育的道路,这种努力所标示的人格境界则被提领到了众所瞩目的崭新高度。
  气量狭小,见识浅短之辈易为小成而自足,略有功德便志得意满,根本无法授以大任,指望其成就大器。人的欲望与出身有关,人的发展也紧紧地依傍着最初生存的环境和养成的习惯。
  不少富贵人家的子弟慵懒颓唐,缺少奋争与开拓的勇气和智慧,其根源大约在于生存的物质富足,一切伸手即得,无需加添奋斗的苦役。圆满的生活衍生出人生无所作为的悲剧。
  贫寒出身的人在求生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历经磨折,深知唯有勤肯耕耘才是必由之路的至理,不敢奢望太多的物欲,也不因暂时的富裕而泯灭好奇、创造和开拓的天赋。满足的未必是圆满的。
  满足深藏着幸福的快感。
  满足的魅力在于把并不圆满的事物涂上一层理想的釉彩,满足感里生活着的命小福薄而绝无大建树的人们,不仅有市井小民,还有一大批从辉煌的峰巅上滑下来的达官显贵。
  圆满在它自身形成的瞬间就已经开始走向偏缺。“满足感”的形成也是生活走向平淡乏味的起始。
  如果生活的圆满已经使人的欲望达到了饱和,一定会使人感到潜在的力量已经发挥殆尽,感到任何困难都没有去克服的必要,于是生命的活力将以不可抗拒的速度萎缩下去。倘把一种圆满视为一个奋斗周期的终结,而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大圆满的周边正有更大范围的空白尚需填补,那么,生命的活力就会被一种崭新的诱惑重新激发出来,生命的自我突破意识就会迅速地摆脱某些近于僵化的享受而升发出指向未知领域的定向冲击的锐气和魄力。
  打开你圆满的缺口,希望的清泉会淙淙地流向正在耕耘着的希望田野。

纳西族文学中,有很多独具一格的传统大调,即民间口头叙事长诗(歌),产生于明清时期。有“大调十八调”之说。传统大调可分为欢乐调、相会调、苦情调三大类。
欢乐调,纳西语称“花华本”,反映男女青年劳动和爱情生活,结局圆满,属于欢乐类型的古典大调。主要作品有《猎歌》、《赶马》、《烧香》。其它还有《文考》、《武教》、《筑城》、《划船》、《放鹰》、《金筝之歌》等。
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是一个魔圈
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悲剧,是指广义的宽泛的美学范畴的悲剧,即指一切具有悲剧因素的文艺作品,当然,戏剧类的悲剧,本身就是最典型的悲剧,自然是研究的重点。翻开中国古典悲剧史,看到悲剧之多,林林总总,堪称悲剧的海洋。大至时代悲剧、国家悲剧、社会悲剧、民族悲剧,小至家庭悲剧、个人悲剧,应有尽有。但悲剧的结局,总被一个大团圆的魔圈套着,几乎无有例外。大团圆魔圈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所有悲剧的结局都吸引到大团圆这个基点上来。在我国古典悲剧中,几乎找不到能完全跳出大团圆魔圈的悲剧结局,即使有些悲剧在初始阶段不是大团圆,但也会被后人出于“补恨”之目的修改增补,最终达到大团圆。
鲁迅也说过:“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2这些论断是有大量事实做为依据的,所以很有科学性。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除《桃花扇》之外,其余全都是大团圆结局,至少也有大团圆因素。如《赵氏孤儿》中的赵武,锄奸报仇,屠岸贾被处凌迟死罪,他袭父祖之职为卿相;《清忠谱》的结局是周顺昌荣封三代,赠谥赐茔,立祠,魏忠贤被正法戮尸,群奸七等定罪;《长生殿》的结局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中秋在月宫团圆;《精忠旗》中岳飞变神,秦桧冥诛;《窦娥冤》的窦娥获平冤昭雪,张驴儿处以极刑;《汉宫秋》毛延寿处斩,祭献明妃;《琵琶记》的满门封赏;《雷锋塔》的祭塔佛圆。元末明初的四大传奇也全是团圆结局:《荆钗记》的王十朋升官,钱玉莲封为一品夫人;《白兔记》的刘知远与李三娘夫荣妻贵,合家团聚;《拜月亭记》的蒋世隆中状元,与王瑞兰重聚;《杀狗记》的兄弟重归于好。其他悲剧大团圆就更普遍了,团圆之作,比比皆是,“若演义中之《野叟曝言》,其卷末之踌躇满志者,且不下数万言。要之,不外使圆满而合乎理性之自然也。”

(一)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literature/ancient/collection/xixiangji/xixiang005.htm#XI5-
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literature/ancient/collection/xixiangji/
(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三)
如果世界上的姑娘都愿手拉着手,她们可以联成一个大圆圈,围绕着海洋。

如果世界上的小伙子都愿当水手,他们可以用他们的小船,在波涛上架起一座美丽的桥。

这样,我们就可以联成一个围绕全世界的大圆圈,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来唱歌。

――[法]保尔弗《围绕世界的圆圈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