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 李嘉格 mp3下载:历史上对魏国蜀国的评价和曹操刘备简介200字左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3:37:28
今天的作业。。老师留的~~~下星期1交。。。哎 放暑假还得上补习班~~ 内容如上~
每个国家只要200字的!类似招聘会的公司简介~说白了就是把公司跟老总介绍下。。明白??我不急要答案 分给出去了 只要精品! 大家还是不明白吗?都说了 主要是用来招人。。你光跟陈述历史一样谁来~~古代君主是这么招人的吗??!介绍国家跟主公就是为了招人!!!!!!



公司成立于190年,总部位于豫州许昌.市场包括北方的幽、冀、并、青、兖、豫、司隶、凉以及荆州北部。现有员工一千余人,精英云集,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更重要的是,国家发改委等国家机构与本公司上层关系十分紧密,有能力引导政策导向。公司CEO曹操先生,为西汉名相曹参之后,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在他的领导下,魏氏企业逐渐兼并了徐州吕氏、河北大袁氏、淮南小袁氏、荆州刘氏等公司,由弱变强,最终成为最强的企业。本集团的战略目标就是统一全国的市场。著名相士许劭曾评价其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本公司由总裁刘备先生于184年手创,开业之初,员工仅3人,可谓困难重重。数十年来,本公司虽然不断遭受重重打击,甚至几度被迫依附于其他公司的名下。但在刘备先生的坚韧不屈和无比的仁德威望以及所有员工的同心协力之下,又几度东山再起。特别是207年公司首席执行官——被誉为“卧龙”的诸葛亮先生的加盟之后,公司发展得到了一个质的变化。208年在于东南孙吴企业联手,成功挫败北方魏氏集团的恶意收购之后,更是获得了荆州南部的大部分市场,从此站稳脚跟,不再转战于各处,漂泊无依。此后,全集团更是上下一心,成功打入四川的市场,三分天下终有其一。公司的一贯宗旨就是反对魏氏企业对于国家机构的控制,公司口号就是:“恢复汉室,还于旧都。”



公司首任总裁孙坚先生身故之后,大公子孙策先生继位,凭借着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开拓了中国东南地区的市场。然天妒英才,孙策先生不幸早逝,二公子孙权先生在首席执行官周瑜以及张昭、张竑等高级干部的全力扶佐之下,依然牢牢掌握着东南的市场份额。208年更是以精密的操作和奇思妙想的决策,挫败了北方魏氏集团的恶意收购。其后与刘氏企业反复争夺荆州的市场,并最终获得成功。由刘氏集团总裁亲自操作的报复性质的项目也被本公司新人陆逊化解。本公司的寿命是3大集团中最长的。

蜀国

三国时期的蜀国,自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至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止,前后53年。三国之中,它国力最弱,地盘最小,人口最少,长期笼罩在亡国的危机之中,但它依然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最后亡国,亦实属难免。蜀国50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其因素固然多多,但不同时期人才的兴旺与匮乏不能不说是其重要原因。 蜀国的建立、存在、延续和灭亡,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或政权包括同时代的曹魏和东吴大不相同,人才的盛衰因素尤为重要突出。蜀国政治、经济、军事既无优长又无创举,在与魏吴的关系、与境内民族的关系及各阶层的关系诸方面,着眼点首先考虑的是自保,没有人才成长的社会条件。显然蜀国人才盛时,尚能与魏吴成对峙之势,人才凋弊之时,蜀国则明显处于下风。西蜀兴亡历史,除去次要因素不论,概而言之,兴则系于人才,亡亦关乎人才。此处有必要重复刘备的由衷之言:“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历朝历代,应当说都是此理。

魏国: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生于公元155年,卒与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65个春秋,传下的英雄故事,时时令后人感慨莫叹。观其一生,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挟天子以令诸候,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於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

1.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魏国: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2.刘备(161~223)中国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汉昭烈帝 。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早年贩履织席为业 ,好交结豪侠。灵帝末年,从官府进行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任安喜尉。十三年,曹操南伐,刘表去世,子刘琮降。刘备逃至夏口,采纳诸葛亮之议,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见赤壁之战),据有荆州之地。十六年,率军数万人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西入蜀。后刘备攻下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二十四年,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率军亲征,无功而还。刘备遂占领汉中,为汉中王。同年 ,关羽被杀,荆州为孙权夺去。蜀国规模自此基本确定。
蜀国
三国时期的蜀国,自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至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止,前后53年。三国之中,它国力最弱,地盘最小,人口最少,长期笼罩在亡国的危机之中,但它依然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最后亡国,亦实属难免。蜀国政治、经济、军事既无优长又无创举,在与魏吴的关系、与境内民族的关系及各阶层的关系诸方面,着眼点首先考虑的是自保,没有人才成长的社会条件。显然蜀国人才盛时,尚能与魏吴成对峙之势,人才凋弊之时,蜀国则明显处于下风。西蜀兴亡历史,除去次要因素不论,概而言之,兴则系于人才,亡亦关乎人才。此处有必要重复刘备的由衷之言:“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历朝历代,应当说都是此理。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亳州市谯城区)人。是我国汉、魏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备: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一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公元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蜀国:自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至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止,前后53年。三国之中,它国力最弱,地盘最小,人口最少,长期笼罩在亡国的危机之中,但它依然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最后亡国,亦实属难免。蜀国50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其因素固然多多,但不同时期人才的兴旺与匮乏不能不说是其重要原因。 蜀国的建立、存在、延续和灭亡,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或政权包括同时代的曹魏和东吴大不相同,人才的盛衰因素尤为重要突出。蜀国政治、经济、军事既无优长又无创举,在与魏吴的关系、与境内民族的关系及各阶层的关系诸方面,着眼点首先考虑的是自保,没有人才成长的社会条件。显然蜀国人才盛时,尚能与魏吴成对峙之势,人才凋弊之时,蜀国则明显处于下风。西蜀兴亡历史,除去次要因素不论,概而言之,兴则系于人才,亡亦关乎人才。此处有必要重复刘备的由衷之言:“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历朝历代,应当说都是此理。
魏国: (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魏国政治人物
关于魏国的议论

战国时的魏国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国家。魏斯执政时,北拓西争,国势兴旺,魏是最强大的国家。隔代至魏?执政时,国家的政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马陵之战后,不断受到齐、秦的欺凌,战略上的攻势转为守势。后至魏圉执政时,虽有魏无忌的败秦之举,但已无法扭转被动的局势。魏自三家分晋起立国约二百年,于前225年为秦所灭。
纵观魏国的兴衰史,可以明显地看到,国家对人才的态度与其本身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魏斯当年倡尚贤之风,广纳贤才,使用了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翟璜等一大批人才,创造了辉煌的政治业绩;魏?时任用了一个小有才能的庞涓,但庞涓嫉贤妒能,排挤和迫害其他人才,使人才本已稀少的魏国又封闭了纳贤之门。其后的君主都少有爱才之心,魏圉连他的弟弟(无忌)都不能相容,由这些人所统驭的国家,其衰落是不足为怪的。

魏?执政长达五十年,这是一个七雄争长的时期,当时魏斯的尚贤遗风使魏国在竞争中尚具某种优势,许多第一流的人才出自魏国,吴起、商鞅、孙膑都曾臣属于魏国,但魏?的区区小才不能识别和驾驭他们,终使商鞅奔秦、孙膑逃齐,他们使魏国的东西两邻迅速崛起,导致魏国在大国争长中败落下风。错过了这一时期后,魏国的弱势使本身不再具有与秦国进行战略竞争的能力,因而一步步地衰落,直至灭亡。

在人才与国势的关系中,人才的兴旺影响到国势的强大,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衰弱的国度,越不容易容纳人才,强盛的国度拥有众多的人才和辉煌的政绩,任何个人的建树都只是国家事业的一小部分,不足以引起权力核心的偏转,不能构成对君主个人的威胁,这时候有海纳百川之势;衰弱的国度里政权脆弱,任何人的稍许作为都可能引起对权力核心的震恐,而整体事业衰败下的惶恐心理使君主对部下的疑忌心更为敏感,这时候小河难容江川,他们对人才更多的是排斥和压抑,魏无忌的遭遇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考察魏国的历史,不能不为这个国家在七雄争长时期的一着不慎、错失良机而惋惜。魏国在地理位置上东齐西秦、南楚北赵,居平原之地,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列国竞争,它的主要战略性失误在于:第一,没有稳定的战略计划,从而没有稳定的军事目标和外交策略,东西为敌,四面出击,结果分散了力量。当时商鞅入秦后明确提出“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其势不两存明矣”(第八十九回)。已明确地以魏为主要进攻目标,而魏国此时却正热心于对韩赵的争夺,在外交上又一度被苏秦、张仪等人所左右,缺乏独立的战略思想。第二,魏与韩赵三分晋室后,虽一度强大,但总有后劲不足之弊,它没有注意很好地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出兵频繁,以消耗国力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胜利,最后被齐、秦乘虚吞咬,钻了空子,造成一蹶难振的局面。第三,当时的主要负责人魏?无远见、少气魄、心胸窄。当时的相国公叔痤临死前将青年英才商鞅竭力推荐于他,他拒而不用,商鞅后在秦国变法,政绩显赫,列国震惊,最后因受到政敌的逼迫,不得已潜逃魏国,魏?竟以其侵吞过魏国河西之地而欲囚之献秦,又把商鞅逼回了秦国。当时的列国尚无商鞅之匹,魏?不知道商鞅的价值可以超过河西之地许多倍。如果魏?这时能把商鞅保护下来,加以重用,再图恢复是完全可能的,但他却缺乏这样的气度和胸怀。第四,河西失于秦国后,魏国立刻丧失了与秦竞争的勇气,不久把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表示了对秦国的退让姑息。它再图恢复的勇气不足,对秦始终存有余悸,几次与秦作战中取观望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秦国的扩张吞噬之心。魏国由盛到衰,其中有着深刻的教训

三国-魏国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刘备(161~223)

中国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汉昭烈帝 。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早年贩履织席为业 ,好交结豪侠。灵帝末年,从官府进行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任安喜尉。后投靠公孙瓒。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败归曹操。很为曹操看重 。因谋杀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统众数万人。建安五年(200),被曹操击破,往依袁绍。官渡之战后南奔刘表。因声望日高,刘表对他有所防备。十三年,曹操南伐,刘表去世,子刘琮降。刘备逃至夏口,采纳诸葛亮之议,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见赤壁之战),据有荆州之地。十六年,率军数万人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西入蜀。后刘备攻下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二十四年,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率军亲征,无功而还。刘备遂占领汉中,为汉中王。同年 ,关羽被杀,荆州为孙权夺去。蜀国规模自此基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