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buvideos中国国语:白居易到底是哪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14:40:02
在一本书上写到“白居易,下邦(今陕西渭南)人,望郡太原(今属山西)。”“望郡”是什么意思?他到底是山西还是陕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生在河南。
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去世。

祖籍太原的白居易,尽管出生在河南,可他自己和他的朋友元稹、陈鸿等人都认为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他为“太原白公”。

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侯桥村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个后裔村,村里生活着八代白居易的后人。

在侯桥村尘封多年的《侯桥白氏家谱》扉页上,明正德十二年族人白沂所撰的序中记载:其姓自战国迄汉晋代不乏贤,期间由南阳而徙居太原,由太原而徙居渭南(即白居易的故乡)。值李唐中兴之运,贤才轶出,有讳居易之乐天者,生而敏悟绝人,及壮,文章词赋甲天下……做《琵琶行》……晚年益耽诗酒,结香山书社,又称香山居士。长子名龟年,亦当代异人,能识九天禽语、九地兽言。……唐政中叶,兵寇扰攘,……至五季兵兴,江州之裔避乱而徙抚州,……所出而江州遗裔之支派也。

白居易,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邺(今陕西渭南北)。

出生地是河南,用现在的讲法是河南人;祖籍太原,也许他那时候很重视这个吧!咬着不放,总强调自己是太原人。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