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1游戏攻略:二战时期中国用的枪是什么型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2:54:13
和M1比有多大区别?

抗战初期中央军
  手枪:毛瑟1932型冲锋手枪,是M1896的改进型。7.63mm口径,初速420米每秒,最大射程2000米,可连发,装备10或20发弹匣。“自来得”、盒子炮、驳壳枪、20响,都是中国对他的称呼。大部分这种手枪流入中国,(德国因为嫌贵不肯装备!)性能非常出色。
  步枪:民二四式步枪,又名中正式步枪。仿自德国毛瑟M1924 式步枪(二战中德军制式装备卡尔98K的鼻祖)巩县兵工厂育民国二十四年仿制成功。口径7.92mm,初速810米每秒,表尺射程2000米,由5发弹仓供弹。全重4.08kg。
  构造简单,性能优良。
  机枪:轻:捷克造ZB26,发射7.92毫米无底缘毛瑟步枪弹,弹匣装弹30发
  重:马克沁水冷机枪
  后期装备英国布伦式轻机枪,全枪重10千克,长1.156米,口径7.7毫米,理论射速500发每分,弹头初速744米每秒。极受中国军队欢迎,英国为适应中国军队使用的7.92毫米无底缘毛瑟步枪弹,改制了一部分机枪,口径7.92mm,理论射速600每分,弹头初速830米每秒。实用、泼辣,发挥重要作用。
  其实,国军中央军轻武器装备,性能全面超过日本武器。日本轻武器以故障率高、性能差著称。尤其是“三八大盖”,可比不上我们的民二四式步枪。重机枪,除了我们的是水冷的,可靠性、性能远超日本一大截。
  而轻机枪,日本是在缴获ZB26之后,仿造出日本轻武库里最说的过去的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
  另外,中国未装备德国MP系列冲锋枪。(当时德国还没装备!)
  后期装备的美制汤姆逊冲锋枪,在1944年缅北反攻中和1945年的芷江会战中大显神通。国军评价说,在灌木林中近战非常适合。但缺点是太重。

http://66.199.231.115/read-htm-tid-151949.html这里有步枪、手枪、重机枪的一些图片和介绍

国民党德式师士兵的标准装备

步枪国军用的是中正式或是进口的德制毛瑟系列步枪, 但不是德国的K98k,而是1924年式标准型(Standard Model), 这是K98k的前身, 最明显的差异是水平拉柄和在枪下的枪背带配置。这和当时的德军是相同的,一直到二次大战初期, 德军部队中仍有许多标准型步枪。当时另外常看到的还有Vz 24和FN 1924/30等。 其他的中央军, 有各式各样的步枪,最多的是汉阳造和各式毛瑟1904/1907年式的衍生型,包括四年式(元年式为6.8mm,四年式改为7.92mm)及东三省兵工厂的十三年式在内。 中国使用的刺刀, 都在50cm以上, 尤其是中正式, 因为枪短, 刺刀长达57.5mm,这是因为中国部队与日军一样, 仍把冲锋拼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而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上刺刀,短了10mm左右,许多人引以为憾。相形之下,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使用的1884/98刺刀,简直是小儿科。其他进口的FN 1924式刺刀,长度也相当于中国自制者。虽然中国使用的是7.92mm口径,但是四年式仍有一部份使用圆弹,汉阳造更是由始至终使用圆弹,这和中正式等使用的尖弹不能相容(尖弹口径稍大)。中国圆弹的生产,一直延续到战后。国军的子弹,基本上有三种,尖弹、圆弹和重尖弹。尖弹供中正式系列的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使用,圆弹为汉阳造和一些老式的四年式步枪,重尖弹则专供二四式或三十年式重机枪使用。其他还有特种子弹,例如反装甲的钢心弹等。

毛瑟手枪: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广泛的国家,中国人对其亲切的称为盒子炮,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 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伯格曼MP18冲锋枪:

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 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I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队也曾从德国大量引进施梅瑟(Bergman) MP18冲锋枪(中国人曾称其为“花机关枪”其实就是德国的施梅瑟MP18冲锋枪的外销版),其枪长832mm,重4.1千克,弹夹内可容9mm子弹32发,初速为395米/秒,射速为500发/分钟,射程约70米左右,因为 MP18型冲锋枪的性能并不算出色,所以才未能成为我军士兵的标准装备,只是配发给班长以上的士官们作为战场上的制式武器,或提供给国军突击队作为攻坚武器。

还有这个相信大家在任何一部国产战争影片中都能看见的

ZB-26式轻机枪:

1923年时,捷克国防部公布了一项测试标准,挑选自动步枪或轻机枪以供未来捷克陆军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 IIA)也参加了此项测试,结果仅次于麦迪生轻机枪。哈力克继续改进他的设计,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 I-23),此型采用了伸缩枪托、可迅速更换的枪管、脚架等功能,虽然测试结果仍次于麦迪生,但是因为是本土设计,终于击败群雄,获得采用。此时布拉格军械厂已经濒临破产,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已先后离职。因此布拉格军械厂的轻机枪虽获捷克国防部采纳,但已无力生产。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设在勃诺的国营兵工厂(Ceskoslovernska Zbrojovka Akciova Spolecnost v Brno)签署了生产合约,授权国营兵工厂生产并销售当时称为M24的轻机枪。勃诺(Brno,德文为Brunn),是捷克东南部Jihomoravsky区的首府,在塞尔特语(Celtic)中为山城之意。斯拉夫人从5世纪开始便在此居住,德裔由13世纪开始进入此区,促成了该地的发展,到了二次大战之前,当地的居民已大半为德国后裔。设在勃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1922年成立,75%股权属于捷克政府,20%股权属于史考达炼钢厂(Skoda Works),5%股权属于员工。当时已生产毛瑟型的98/22型,行销包括中国东北军的各国军方,甚获好评。哈力克随后加入了国营兵工厂,协助完成了生产蓝图和生产公差。先导型称为布拉格26型轻机枪(Lehky kulomet Praga vzor 26),样枪于1926年4月为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勃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ZB-26)。

次年,中国开始大量开始引进ZB-26轻机枪,同时也大量仿制。根据勃诺工厂历史(Zbrane Pro Cely Svet)的资料,由1927-1939年,一共运送给中国30,249挺ZB-26轻机枪。

抗战八年中,国民政府的兵工厂平均每月产量为414挺,平均战损量515挺,占86%。以96个月计,八年中共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而战时每年的实际平均补充量为10,685挺,超过平均年战损量,其中的差异即为外购或经由租借法案取得。

捷克,丹麦,比利时,英国,日本(歪把子)德国````````机枪!! m1装8发子弹比参战各国的步枪都好用!射速快!精度也可以杀伤力也可以。据说两只M1可以压制一挺轻机枪!!日本鬼子的38最差杀伤力太弱,一枪穿4,5个人还不带死的,别打正要害!!

国民党嫡系用美械 但不是M1 是老式非自动步枪 叫做M-1917
杂牌军用的就太杂了
八路用的汉阳造 少量的38大盖

汉阳造....三八大盖........德国MP系列........后期就是美械.....山西阎西山是法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