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谷262gm工具:找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短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6:54:00

离别
一圈一圈的盘山路
一圈一圈的车辙
是离开的痕迹
漫天的白雪皑皑
新鲜的颜色
惟其衣衫
宁静的大眼睛
一颗探奇未知的心
只是小孩
真的只是小孩
大人的几句诱惑
就放弃了整个童年
火车长鸣
由西向东的横渡
七个昼夜的奔腾
尘埃落定
我看着树叶飘啊飘啊飘啊下落
飘出我的泪来
我才意识到
这所有的含义

离别

那是黎明起始的火车
也许 也许你是孤独的旅客
悄悄地 望不见送行的人群
星星和月亮 它们并不寂寞
它们互相说着话 说着说不完的话
你不介意它们 即使你听不懂它们的方言
从未错过的火车终要出发
终要驶向心早已飘至
车票箭头指明的站点
在这座城市 在还没睡醒的凌晨
再见已说不出口 多余的符号
多余的等待没有必要
你靠近车窗的位置 可以趴在桌上
欣赏沿途的风景
欣赏不知何时再会的回忆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象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又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佑《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离别

我们为离别
举起了晶莹的酒杯
心中都有份恋恋不舍与无奈
既然注定了不能相守
为什么还要相遇、相知?
是天意弄人?还是我们有缘无份?

张开了黑色的帷幕

洒下了温柔的清辉
如此浪漫的夜晚
涌上心头的却只有泪水
昨天
我们手牵手
与清风共舞
今天
我们举杯
邀明月共醉
端起酒杯
一仰而尽
我们相视一笑
轻轻地放下酒杯,不约而同地站起身
转身向相反的方向离去
深夜
变得冷冷清清
残月
在云中游动
若隐若现的一丝丝清辉
把我们的背影拉得好长好长

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白云黄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