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琪鑫苑最新动态:鲁迅说过:"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那么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10:05:22

鲁迅《小杂感》中有段话常为研究者所引用:“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至于何以中国人不憎道士而憎恶其他宗教徒,鲁迅并没展开论述,不过从二三十年代作家们的只言片语中,大体可猜出其中奥秘。首先,道教是真正的中国特产,影响于下层人民远比佛教大。老百姓往往是佛道不分,以道解佛,而民间的神仙、禁忌也多与道教相关。其次,佛教、耶教都有相当完整且严谨的理论体系,道教的理论则显得零散而不完整,且含更多迷信色彩。再次,佛教徒讲斋戒、讲苦行、不近女色,而道教徒虽也讲虚静,但更讲采阴补阳、长生不老。如此不讲苦行的理论,自然容易获得中国一般老百姓的欢迎。最后,佛教讲求舍身求法,普渡众生,而道教讲白日飞升,追求自己长生,未免显得更重实利。如此分辨佛道,不见得精确;可对于揭露国民劣根性并致力于改造国民灵魂的这一代作家来说,抓住道教做文章确是用心良苦的。?

来源:http://www.joyo.com/book/contents.asp?prodid=zjbk172461&uid=w9sw2qzsy3bimg19psgswswg7

1.乱世出道士,盛世出和尚
2.英国汉学家李约瑟的一句话:“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只能根据鲁迅先生的一贯主张来推测。
首先,鲁迅先生是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所以对于作者来说,上述各个宗教都是讨伐的对象,所以从宗教教义或者规则的不同出发,推断鲁迅先生的好恶或者认为鲁迅利用某个宗教的教义为自己的主张服务,应该都是错误的。
其次,鲁迅先生诧异的是中国人这个特定的人群对各种宗教的态度的不同,所以从中国人的国民性来解释是比较正确的途径。而且,剖析和批判国人的各种劣根性也是先生一直在做的。
最后来看一下在这一问题上体现了怎样的国民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是有严格戒律的宗教且有非此即彼的非常明确的是非、善恶、黑白观念的,更有甚者是将不支持本教教义者视为异端,加以讨伐甚至杀戮的,而道家的教义则比较变通、圆滑,接近儒家的中庸之道。世故和中庸,一直是作者贬斥和批判的,因为作者认为世故、中庸混淆了是非善恶黑白,且造成了国民的虚伪和冷漠,使人民变成愚昧的看客或聪明的跟班,对改造社会、解放个体的危害是大且远的。从这一点上来说,道教对革命的危害是大于其他几种宗教的,然而,社会的现实却又使人民不得不世故、不得不中庸,不得不接近于对自己有利的“道士”,而憎恶可能对自己有害“和尚尼姑回教基督徒”了。这又恰好证明了国民性中深入骨髓的世故和中庸的存在。

哈哈,最佳说的好荒谬,果然不学无术爱瞎说

道教中融入了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有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当然不会恨,其他的都是外来的。我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