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珠宝批发市场:寻找聋哑人按摩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9:14:59
我有一个外甥是哑吧,想上按摩学校,并就成功就业的!!
我想知道这方面更多的知识,谢谢!!(石家庄或者邢台的最好)

调查残疾人情况 1959年,青岛市民政局对全市盲人、聋哑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全市共有盲人3787人,聋哑人5611人。其中,市内6区有盲人439人,聋哑人470人;市郊区县(包括崂山郊区和胶县、胶南、即墨)有盲人3348名,聋哑人5141名。
1962年青岛市成立盲人聋哑人协会时调查,全市有盲人647人,聋哑人1003人,共有盲聋哑人1650人。市内在工厂企业福利生产单位就业的盲人124人,聋哑人179人。在校聋哑学生216人,盲生125人。还有128名聋哑人和190名盲人散居在各区街道上无固定职业。崂山县农村有聋哑人480人,盲人208人。
1979年,全市共有盲人1938名,聋哑人3917名。其中市区盲人318名,聋蹼人701名。已安排工作的盲人197名,聋哑人483名。还有41名盲人和71名聋哑人有劳动能力而没有工作,学龄盲童7名、聋哑儿童81名尚未入学。
1980年,市内5区53个街道办事处对盲哑人逐户调查登记,共登记有盲人344名,聋哑人726名,合计共有盲聋哑残疾人1070名。
1987年根据僵残疾人抽样调查比例推算,青岛市约有28万名残疾人。其中,听力语言残疾8.8万人,视力残疾3.7万人,肢体残疾5.4万人,智力残疾4.9万人,精神残疾1.4万人,综合残疾4万人。
安置残疾人就业 青岛解放初,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从解决有劳动能力的盲聋哑人就业入手,组织群众性的生产自救运动。1953年市民政局组建了一处盲人藤器厂,专门安置盲人从事藤编生产。对于暂无法就业,而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由政府发给救济。对失去劳动能力沿街流浪乞讨的盲聋哑等残疾人则由收容所或生产教养院进行收容和安置。
1958年大跃进时,青岛市新建一批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先后安置80余名盲人和90余名聋哑人参加街道民办工副业和社会福利生产。占当时有条件参加生产盲、聋哑人总数的30%。其中包括10名原来从事算命活动的盲人,经教育改造后参加了福利生产。
1959年第一季度开始,市民政部门在对盲人聋哑人进行登记的同时,又相继安排了34名盲人,35名聋哑人参加了生产劳动。基本上实现了市区有条件参加劳动的盲聋哑残疾人全部就业。同年,青岛市举办了一期盲人按摩训练班,培训了按摩医术人才25名。
1964年8月1日,在聊老太太路122号建立青岛市盲人按摩诊所。于1986年6月2日,改建为青岛市盲人按摩医院。共有从业人员近百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广开生产门路,安置残疾人就业。1980~1982年安置163名盲人聋哑人正式工作。至1986年经过协会介绍安置就业的盲人聋哑人已达300余人,是时,市区有劳动能力的盲人、聋哑人就业率达95%以上。
国家“七·五”计划时期,青岛市各级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更加重视,社会福利生产发展较快,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新格局。到1988年末,全市城乡已创办福利企业405个,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达6340人,年总产值22200万元,实现利润达2205万元。同期,青岛市有盲人按摩医院(所)11处,有130名盲人从事按摩工作。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有一部分残疾人自谋职业,从事个体业户。残疾人全面就业,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地位,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财富。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青岛解放后,由市 人民政府接管了解放前1931年建立的山东省内第一所公立盲人学校-青岛市市立盲童学校。经过整顿,又将解放前建立的3所私立聋哑学校与市盲童学校合并,正式成立“青岛市盲哑学校”。1955年移交市教育局管理。1955年开始,在聋哑人中开展扫除文盲活动,专门成立了青岛市聋哑人业余学校一所,共有50多名聋哑人参加了手语和口形发音训练学习。1958年在台东区明霞路18号新建一聋哑学校分校。1959年在市民政、教育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在原青岛市盲聋哑学校的基础上,再次扩建蒋舍,增收盲生3个班,聋哑生8个班。
1959年至1961年山东省盲人聋哑人协会协助省民政厅和教育厅在青岛市盲哑学校开办了六期盲人、聋哑人教师培训班,共培训了280多名教师。同期青岛市下辖县分别建立了三所盲哑学校。在市区开设了一处盲人红专学校,三处聋人业余学校。有70%左右的盲人聋哑人职工参加了文化学习。
1960年全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确定青岛市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基点市。1961年,青岛市成立了聋哑人通用手语基点小组及试行汉语双拼音盲字的基占小组。在省协会的协助下,开展了聋哑人手辣规范化及推广《汉语拼音盲字方案》的试点工作。
到1987年底,青岛市盲聋哑学校已发展到8处,弱智儿廛学校6处,在校学生1368人。青岛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开设了按摩、木工、缝纫等职业中专班。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鼓励和支持盲聋哑人自学成才,参加中等专业学校和函授大学学习的残疾人越来越多,已有12人获得大、中专毕业(结业)证书或单科合格证书。青岛美术装潢公司聋哑人李玮、盲人按摩医院盲人张莉、市北区肢残人张文等分别考入了长春大学美术、音乐、财会专业就读。聋哑人秦绪民、盲人孙吉祖、祝海增被评为全国在职盲聋哑职工文化学习先进分子。
1988年11月,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举办了全市首届残疾人职工技能比赛,促进了残疾人学习文化科学技术有积极性。
开展文体活动
文艺活动 1958年10月青岛市盲人业余文艺演出队成立。该队配合宣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党的中心任务,自编自演了适合盲人演出的文艺节目。在青岛市区演出20余场,场场满座。观众达4万余人次。该队1959年赴济南向省第五次民政工作会议汇报演出,同时应邀到省市机关、学校和工厂等单位演出20多场,轰动济南,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青岛市盲人聋哑人俱乐部于1964年建立,曾经组织举办过多次聋哑人工艺美术作品展览。
1981~1986年,青岛市先后举办了3次盲人聋哑人文艺演出活动。1984年,青岛市盲人音乐录音评比,在参加山东省盲人音乐录音评比中,获得集体一等奖;在参加全国盲人音乐录音评比中,获得一个器乐二等奖和一个创作二等奖。1985年,青岛市选拔出4个节目参加山东省聋哑人世态表演录像比赛,获得集体一等奖,4个单项评比均获得一等奖。其中,《小画家的愿望》和《红绿灯》,参加全国比赛,分别获得表演二等奖和三竺奖。青岛市聋哑人作品选送参加山东省残疾人书法美术工艺品展览,获得5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
1986年5月,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倡导组织举办了有北京、上海、武汉、南京、郑州、青岛等6个城市聋哑人参加的书画展览。在肖海栈桥回澜阁展出10天,参观群众达1.5万多人次。1988年举办了青岛市首届残疾人文艺会演,选出3个节目赴济南参加了山东省伤残人艺术调演,获得三等奖。
体育活动 1958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聋哑人运动会。在1960年举行的青岛市第三届聋哑人运动会上,青岛的聋哑运动员打破3项全国记录,19项省市记录。同年,青岛市代表队在山东省盲人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960年,在第三届全国青年盲人田径通讯赛中,青岛市青年盲人卫振东在板球赛中以34.27米的成绩打破了全国盲人通讯赛记录;盲人周云德在铅球比赛中以7.76米的成绩打破全国盲人通讯赛记录。
1962年6月,在国际青年盲人田径通讯赛中,青岛市运动员杨健在男子全盲60米赛跑中以8秒的成绩破全国记录。青岛市运动员杨永亮在全盲60米赛跑中以7秒6的成绩平苏联运动员创造的世界记录。
1980~1986年,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每年组织登高聋哑人进行篮球比赛。先后3次举行残疾人运动会和10几次单项体育竞赛,促进了登高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开展。
1984年,在山东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青岛代表队夺得奖牌共107枚。其中,金牌53枚、银牌18枚、铜牌36枚,获团体总分第一,被评为精神文明队。青岛市有10名运动员被选入山东省代表队参加了全国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山东队共夺得62枚奖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青岛籍运动员得奖牌38枚。
1987年6月,青岛市派代表队参加山东省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共夺得奖牌59枚。其中,金牌39枚。在全国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青岛市运动员夺得奖牌16枚。
1988年6月,青岛市组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湘潭举行的全国伤残人射击、举重比赛,获举重项目一个第四名,两个第六名。
1980年,青岛市聋哑人男子篮球队在江苏省徐州市获4省11城市聋哑人篮球邀请赛第一名。 1986年,青岛市举办了全国没海开放城市聋哑人“新兴杯”男子篮球邀请赛。来自上海、广州、福州、漳州、徐州、连云港、烟台、大连、秦皇岛和青岛的10支代表队参赛,青岛队夺得“新兴杯”。
1988年,青岛市组织举办了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聋哑人“成仁杯”足球邀请赛。共有8支球队应邀参赛。青岛队获第六名。
义演、义展为残疾人基金会集资 10987年5月,青岛沧口区肉联厂健美队的青岛市歌舞团为残疾人举行义演,集资1.1万元捐给市盲人聋哑人协会作残疾人福利基金。微雕艺术家林天白,举办了微雕义展,将全部收入捐助残疾人福利事业。
残疾人康复事业 1959年,青岛市聋哑人协会配合青岛医学院采取中西医结合办法对122名盲生,214名哑生进行了检查。选择有残余视力的15名盲生进行了试验治疗。对聋哑主要采用针灸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对有残余听力的哑生配合口语教学,提高了聋哑人说话的能力。
1986年9月,成立了青岛市学龄前聋哑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协调组。在青岛医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在青岛医学院设立青岛市学龄前聋哑儿廛语言康复训练中心站。1987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提供资金2万元给青岛,用于添置仪器设备和师资培训;拨给400台助听器用于聋儿语言训练。到1988年末,已有500多名聋儿接受门诊指导和语言训练,13名聋儿进入普通学校学习。1988年青岛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开办了学龄前聋儿语言康复班,接收聋儿15名。聋儿利用助听器,经过训练,达到能听会说,效果较明显。同年,在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儿麻手术康复中心站,一年内进行儿麻手术375人次。市属扣县(市)区医院均开展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1989年初,青岛市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制定了《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五年规则》,规则要求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应有更快的发展。(三项康复包括白内障复明、儿麻矫治、聋儿语言康复)。
开展“建家做友”活动 1986年4月,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召开第四次会议决定,在青岛市开展“把协会建成盲人聋哑人之家,协会干部侨盲人聋哑人之友”的活动。在开展“建家做友”活动中,各级协会扎扎实实地为盲人聋哑人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求实效。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盲人聋哑人之家,该协会副秘书长刘善礼被 全国协会授予优秀盲人聋哑人之友称号。被评为省级先进盲人聋哑人之家的有:青岛市协会、青岛汽车防滑链条厂分会和青岛链条厂分会等单位。
解决残疾人活动经费 青岛市民政局经过研究,并经市政府同意,决定从1987年起,青岛市民政系统各基层分会可按所在工厂职工工资总额的0.5%~0.8%提取残疾人活动经费,解决了残疾人分会活动无经费的困难。
向盲人提供安全杖 继1959年青岛市为盲人协会会员发放市内公共交通免费乘车证后,于1986年又向全市盲人发放了行路安全杖。
建立青岛市残疾人活动中心 1987年在台东区明霞路32号建成了青岛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占地277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主体为5层楼房建筑,共有47个房间,可供伤残人员文体活动、康复医疗、图书阅览、录像放映、聋儿语训和文化技术教育、职业培训等活动项目使用。这是青岛市第一座专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设施。